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王陽明:人過四十,最好的處世哲學!余生不負自己

2024-07-18國風

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可以在分秒之間毀掉一個村莊,一座小鎮。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的個體,是如此渺小。

前不久,廣東遭受暴雨,一位剛過四十的中年人,在暴雨和洪水中失去了自己所有的資產,耗費半生拼搏的事業,就這樣化為一片泥濘,但他卻無可奈何。

曾經看到過一句很深刻的話語——中年以後,誰又不曾經歷生活的洪流!是啊,中年人的世界,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生活掀起的一個浪花,就足以摧毀四十年積累的一切。

那麽人到四十以後,怎樣才能戰勝生活的萬般艱險呢?不妨學一學王陽明的處世哲學,余生不負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生活,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煩惱也會越來越多,為什麽古人總是說「修心」就是「修行」,因為所有的煩惱,皆由心生。

王陽明在四十歲的年紀時,也曾遭遇一落千丈、前途未蔔的低谷,但他找到了應對命運起伏的解決方案,那就是他的「陽明心學」,陽明心學的處世哲學有幾個關鍵詞——外修、內求、自性、自足。

所謂的外修,首先是「修德」。王陽明說:「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我們中國人歷來講要積德行善,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德行、修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逢兇化吉,所以修德,修的其實是「運」,修好自己的德行,一切自有好運。

第二是:「修性」。一個人的成長,需要經歷心性的磨礪,所以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有的人一遇事兒就慌亂、手足無措,而有的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發生任何事,他也可以鎮定自若很好地處理。

現在我們生活中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很可能讓一個中年人瞬間崩潰,所以,擁有一個穩定的情緒和強大的心智就非常重要,王陽明的成功,就得益於千錘百煉的心性,一定要記住,心平氣和,才是最大的福氣。

除了外修,王陽明認為更重要的是「內求」。有個詞叫「反求諸己」,人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尋找外部的客觀原因,卻很少反思自己的問題,但絕大多數我們所遭遇的事兒,都是由自身導致,所以內求的第一要義,就是要經常反思和自我總結。

內求的第二點,是自律。自律是一種內驅力,當沒有外部監督的時候,我們還依舊可以保持克制,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完善自我,所以說,一個人如果忍受不了自律的痛苦,就一定會遭受生活的懲罰。

那麽「自性自足」,說的是人的「自愈」能力。當我們遇到挫折,碰到失敗,難免會產生失落、絕望、以及無助的感受,自性自足,就是說人在任何艱難低落的處境,都能看到心中的希望,重新點燃拼搏奮鬥的勇氣。

人生充滿苦難,但只要有自愈的能力,就可以對抗任何苦難。或許,「十而不惑」的真諦,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外修、內求、自性、自足。悟透這八個字,余生不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