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這幅隸書作品中用了一個豎畫,就能給自己加分,入選全國書法展

2024-06-27國風

按理來說,書法中豎畫用得最多的應當是草書作品,長豎畫是為了對作品中的空間進行分割,以此來達到時空感,但也有的人擅長隸書,也在作品中使用一個長豎畫,只不過這個長豎畫並不是草書中的寫法,而是用了簡書中的長豎畫,這樣做有沒有好處?會不會弄巧成拙?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隸書作品,寫的字數很多,密密麻麻一大張,如果仔細去讀的話,肯定會讓人產生疲勞感,也根本不想再讀下去了。但是,作者就是為了克服這個不足,在創作時,使用了一個長豎畫,立即會讓人把視線集中到這裏,因為這個長豎線不同於眾多的字形風格,突然出現,也給作品增彩,給自己加分,入選全國書法展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首先,我們先看看這幅作品的取法。所謂取法,就是學習哪個古人的作品,因為評委在評選作品時,對於取法問題是他們關註的第一個要求,這幅作品的取法很豐富,既有【石門頌】、【楊淮表】,也有【好大王碑】等,同時,作者還有篆書的筆意與寫法,更有漢簡的取法,可以說,作者是把不限於上述字帖中的多種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個人化的隸書風格。

其次,在章法處理上采用豎成行,橫無列的表現方式,使得章法形式也很獨特。一般情況下,人們在寫隸書作品時,往往都會在章法上以整齊為序,表現隸書的章法之美,例如有的人在創作時,讓隸書列成行,而這幅作品是豎成行,看起來也很獨特。對於文字的識讀也是有好處的,從上往下,一字一讀,方便識讀,這是它一個優勢所在。而讀到一定時候,可能會出現視力疲勞,這時,在某一個地方就用一個長豎畫飄出了「標記」,可作停頓,也是章法需要。

第三是用融合書體表現藝術性創作方法。這幅隸書作品,看起來是隸書,但作者在其中融入了篆書的多種寫法,就使得作品顯得更為高古。以前人們說,篆隸一家,意思是說,篆書和隸書都是一種古老的書體,並且它們的筆法非常接近,這就把這兩種書體說成了是一家。在當代,人們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往往也會把篆書和隸書融合起來書寫,不失為一種新的創作方法。

第四是運用矛盾關系表現書法的藝術性。這幅作品總體看起來是用細線書寫而成,但作者在這樣的條件下,仍然把書法中的矛盾關系交待得十分清楚。尤其是在筆墨上,用墨色的幹枯濃淡,實作畫面的遠近感,用字的大小、疏密、收放表現各種矛盾關系,如此一來,作品便有了許多精彩之處。這也是讓隸書本來就較為古板的書寫方法變得更加靈活,賦予了隸書的新氣象。

當然,這幅作品在落款時也采用了簡書的寫法,以此來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因為這些書體都是屬於同一個書體系統,本來並沒有什麽,但是,作為隸書與草書的關系,如果這個落款改為以章草形式來落款,或許就讓作品更有功力表現了。大家覺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草書作品中最亮眼的長線,讓書法線條質感更豐富,你看懂了嗎?
評委提名了這件隸書作品,因爭議大,引起了熱議,你怎麽看?
他憑借過硬的顏體功力和藝術功底,一舉入選十三屆楷書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