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孔子研究院「易學與中西哲學」冬季講習班綜述

2023-12-21國風

深耕易學沃土,共譜兩創華章

——孔子研究院易學研究中心2023年「易學與中西哲學」冬季講習班綜述

12月6日至8日,孔子研究院易學研究中心「易學與中西哲學」冬季講習班順利舉辦。此次講習班由孔子研究院主辦、孔子研究院易學研究中心承辦,山東省泰山學者,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易學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海明召集並主講。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湖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名專家學者、青年學生參加活動。

講習班以「易學與中西哲學」為主題,采用專家講授、交流對談、分組討論、答疑解惑、易學論壇等形式,聚焦國際視野,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展開了為期三天的研學交流。

12月6日上午,開班儀式暨開班第一課成功舉行。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黨委書記朱瑞顯;山東省泰山學者,孔子研究院特聘專家、易學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海明;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秘書處)交流合作部部長李青、副部長路則權出席活動,孔子研究院人事人才部部長、副研究館員孟坡主持開班儀式。

溫海明教授以【周易明意】專題導讀開啟講習班第一課,對虞翻「卦變」理論、馬恒君「卦變」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創造出的新「卦變」理論體系進行了講解,希望大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易學相關理論以及【周易明意】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溫海明教授結合【周易明意】的相關內容,從【周易】的原理與基礎、【周易】的內在結構、【周易】的卦爻符號系統、【周易】的經與傳、明解【周易】的方法、「卦變是理解卦爻辭的總綱」、「人天之意」等角度對【周易】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進行了深入的闡釋。

開班儀式結束後,學員集體參觀了孔子研究院「大哉孔子」展和山東省文化「兩創」成果展,對儒家文化的傳承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12月6日下午,溫海明教授、曾凡朝教授、路則權研究員與學員們展開交流對談。

●湖南大學博士生嚴木遠對「卦變」與「意」之間的關聯進行提問。

溫海明教授從「卦變」理論對理解卦爻辭、卦爻象之對應關系;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提出其【周易明意】一書的特色之處在於以「意」為本的「意本論」或「意哲學」,即以「意」貫通六十四卦整體,對每卦每爻都以「意」為本做了哲學思想的分析和構架。每卦體現「意」中心觀念,並以「意」貫通於各爻之中,以此闡發建構六十四卦的性質、方位、互動關系等內容予以了說明。

●復旦大學碩士生李治磊對於選取「意」作為「明意」系列的主題產生疑問。

溫海明教授從「創生力(creativity)」到意向創生(intentional creativity)的角度展開對「意」的意識流動和創造過程的解釋,強調其對「意」的融貫性理解融匯在對經典詮釋過程中,並結合其個人的求學經歷,指出「意本論」的方法論強調人作為意向創生的意識流動過程。溫教授對【周易】解讀采取新的方法論,也就意味者有了新的眼光,並會產生新的影響。

●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生潘海璇針對經傳分觀與以傳解經視域下的對「貞」的不同理解入手,就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面對學界兩種觀點,並在學術探討過程中應做出何種理解提問。

溫海明教授結合「經傳關系」,指出如果采取經傳互證、經傳互觀的觀點,【周易】體系就「活」了,研究【易經】卦爻辭必須要借助【易傳】。【易傳】解經的思路看起來復雜,其實一以貫之。【象傳】的大象和小象是解經的核心,在讀懂卦爻象變化的基礎上,繼續理解爻在卦中的推移變化產生的卦象變化,可超越蔔筮的局限,推演天地之道。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王東升副研究員結合心理研究教育,將【周易明意】中的意本感通論與對心理學的理解、建構聯系起來。

溫海明教授結合他本科時期心理學的求學背景,指出要理解大道與卦爻系統、先天八卦、後天八卦與「意」之間的關聯,這樣可以回溯到先天易學的狀態,保持對於先天大道的體悟感。溫教授強調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之間有一種「連續性」。

●臨沂大學傳媒學院黃書亭教授從新媒體傳播的角度,提問如何看待曾仕強和傅佩榮的相關影片與書籍。

溫海明教授表示,傅佩榮和曾仕強兩位先生都為易學傳播作出過重要貢獻。研習經典其實更是一種文化內在的灌註與情懷的理解,對於經典的研讀與文化傳播的相關意圖當有所區分,當然不能否認借助於影片等媒介對經典文化的傳播會有幫助。

●湖南大學博士生張夏彤對先天圖、後天圖進行提問。後天圖的出處很明確出自【易傳】,但先天圖可能來源於陳摶或者邵雍,而如果「先天八卦」沒有確定來源的話,那麽又如何作為一種確定的表達?後天返先天這一說法又如何說得通?

溫海明教授對於這一問題從先天與後天、卦與卦背後的關聯,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內在關聯入手,作了相關分析與講解。

●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郭俊實問為什麽易學用八種模型,五行選取五種狀態?

溫海明教授強調對於數碼的理解要回到河圖和洛書上來,「數」與「意」相關,用整體的「意」去理解世界,卦的展開是天道的顯現,如何透過後天的場域體悟先天大道的狀態,是理解【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的關鍵。。

●福建師範大學碩士生萬頂對「境」與「時」關系應做何種理解展開思考?

溫海明教授指出,意「境」對應的是「坤卦」,意境為心意發動的基礎,即「境」是「意」發動的基礎,是在反身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陰陽兩種力量之間的互動是「生生」狀態的體現。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生郝夢起問【周易明意】中的提到的「後天返先天」與「智的直覺」如何關聯?

溫海明教授強調,中國哲學與西方系統宗教感不一樣,西方宗教感有一個超越的人格神,存在對人格神的體認和認證,但【周易】不能作為系統宗教來理解。【周易】系統裏沒有外在的人格神,所以後天返先天的思想不是返回一個外在的上帝那樣的人格神。

●浙江省委黨校碩士生王逸軒對宗教性和哲學的關系進行了相關思考。在傳教的過程中一切是被給予的,是一種確定的教儀,在其中是沒有個體「生命」即主體性、「生生」的體現,而【周易】所體現的個人實踐參與過程實際上是宗教的相關儀式中體現不出來的。

溫海明教授認為,如果生命中一切都是被註定的,外在的人格神並不能給我以「生機」,重要的是在實踐「體道」的過程當中的切實的意識體驗,這個過程是哲學的工作。溫教授強調【周易】不需要外在的人格神的設定,人需要培養生命大道有所感應,從而自覺地參與到道當中。

12月6日晚上,青年易學論壇由路則權研究員主持召開,10位學員匯報了各自的易學論文相關內容,溫海明教授和曾凡朝教授作點評。

12月7日上午,溫海明教授作專題講解。他強調,讀【易】要有通透感的體驗,並將其運用到【周易明意】的核心觀念「卦變」理論中,結合【周易】的卦爻符號系統內容如太極、先天八卦、後天八卦、五行、六十四卦方圖和圓圖、六十四卦次序、八宮卦及其當時寫書、個人經歷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講解,並提出明解【周易】的方法:(1)拋棄「象數與義理分開的謬誤」;(2)拋棄「經傳分開的謬誤」;(3)拋棄「離象釋義的謬誤」;(4)拋棄「否定卦變的謬誤」。著重講解了「卦變是解讀卦爻辭的總綱」。卦變說生動地詮釋了陰陽變易流行的宇宙圖景;【系辭】中的「剛柔相摩,八卦相蕩」、「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說明剛爻與柔爻在卦中推移摩蕩,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在宇宙間變化的真實體現。以此為基礎,溫老師點明其【周易明意】的哲學——人天之意哲學構建的十大特色,即人天之意的宗教感、意本形上學、意本創生論、意本認識論、意本相容論、意本感通論、意本心通物論、意本倫理學、意本動機論、意本政治哲學。

12月7日下午,講習班開展分三組開展討論活動,學員們圍繞【周易明意】進行探討,內容集中在:如何了解「感通」的生命經驗、中西哲學中的「道德動力」問題、如何展開中西比較哲學研究、「卦變」理論在理解「象」—「意」之間聯系等。現場討論氛圍濃厚,學員們踴躍發言,在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當晚,學員們在青年易學論壇繼續深入研討。

12月8日,溫海明教授結合無妄卦、蒙卦、師卦、比卦、小畜卦、大有卦等卦的卦變問題,具體地對【周易明意】構建「人天之意」哲學體系和「卦變」理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專題講座結束後,講習班舉行了結業儀式。

經歷三天的研修學習,師生共讀【周易明意】,對其中的「卦變」體系和「人天之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思想交鋒中,學員們對新時代多元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易學思想的研究和創新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來源:孔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