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4 :萊奧納多·達·芬奇

2024-08-16國風

1、【蒙娜·麗莎】這幅畫的聲名、榮譽及其普遍性,幾乎把達·芬奇的其他的傑作都掩蔽了。達·芬奇的作品所給予觀眾的印象,正如法國悲劇家高乃依的一句名詩:「一種莫名的愛嬌,把我攝向著你。」這超自然的神秘的魔力,的確可以形容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神韻。

【蒙娜·麗莎】,油畫,1503-1505年,77×63cm

2、然而這銷魂的魔力,這神秘的愛嬌,究竟是從哪裏來的?這當然是來自臉容的神秘,其中含有音樂的「攝魂制魄」的力量。所謂「音樂的攝魂制魄的力量」,就在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著,等待別個音符的應和。這呼喊即有銷魂的魔力與神秘的煩躁。

3、「蒙娜·麗莎」的神秘性正隱藏在她的微笑之中!單純地往兩旁抿去的口唇便是指出這微笑還只是將笑未笑的開端。而且是否微笑,還成疑問。……假定她真在微笑,那麽,微笑的意義是什麽?是不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的溫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傷的微笑?這微笑,是一種蘊藏著的快樂的標誌呢,還是處女的童貞的表現?這是一個莫測高深的神秘。

4、然而吸引你的,就是這神秘。因為她的美貌,你永遠忘不掉她的面容,於是你就仿佛在聽一曲神妙的音樂,物件的表情和含義,完全跟了你的情緒而轉移。你悲哀嗎?這微笑就變成感傷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樂嗎?她的口角似乎在牽動,笑容在擴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與你的同樣光明同樣歡樂。

5、「蒙娜·麗莎」的謎樣的微笑,其實即因為它能給予我們以最縹緲、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這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縫之間,口唇抿著的皺痕一直波及面頰。臉上的高凸與低陷幾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皺痕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線的,因此眼睛覺得扁長了些,這眼睛的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樣,是微笑的標識。

6、「蒙娜·麗莎」的微笑還延長並牽動臉龐的下部。鵝蛋形的輪廓,因了口唇的微動,在下巴部份稍稍變成不規則的線條。臉部輪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畫面中的眼神蒙著一層悵惘的情緒,與她的似笑非笑的臉容正相協調。達·芬奇是發現真切的肉感與皮膚的顫動的第一人。

7、「蒙娜·麗莎」的頭發也是那麽單純,從臉旁直垂下來,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層輕薄的發網作為裝飾。她手上沒有一件珠寶的飾物,然而是一雙何等美麗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份,它們能夠表露性格。「蒙娜·麗莎」的手,沈靜地,單純地,安放在膝上。這是作品中神秘氣息的遙遠的余波。

8、我們可以註意在似煙似霧的青綠色風景中,用了何等的藝術手腕,以黑發與紗網來襯出這蒼白的臉色。無數細致的衣褶,正是烘托雙手的圓味(即立體感),她的身體更貫註著何等溫柔的節奏,使她從側面旋轉頭來正視。

【最後之晚餐】,壁畫,意大利米蘭聖馬利亞感恩教堂餐廳,1495-1498年,460×800cm

9、【最後之晚餐】是達·芬奇同樣著名的傑作。取材於【新約聖經】,據【新約聖經·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猶太教祭司長陰謀在夜間逮捕他,但苦於無人帶路。正在這時,耶穌的門徒猶大向猶太教祭司長告密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猶太教祭司長就給了猶大30塊錢。於是,猶大跟祭司長約好:他親吻的那個人就是耶穌。逾越節那天,耶穌跟12個門徒坐在一起,共進最後一次晚餐,他憂郁地對12個門徒說:「我實話告訴你們,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12個門徒聞言後,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最後的晚餐】表現的就是這一時刻的緊張場面。

10、在畫面的布局上,一直以來都是耶穌弟子們坐成一排,耶穌獨坐一端。達·芬奇卻讓十二門徒或坐或站於耶穌兩邊,耶穌孤寂地坐在中間,他的臉被身後明亮的窗戶映照,顯得莊嚴肅穆。背景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把所有的註意力全部集中於耶穌身上。耶穌旁邊那些躁動的弟子們,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亂的猶大,手肘碰倒了鹽瓶,身體後仰,滿臉的驚恐與不安。

11、耶穌在全部人物中占著最重要最明顯的地位,第一因為他坐在正中,第二因為他兩旁留有空隙,第三因為他的背後正對著一扇大開著的門或窗,第四因為耶穌微圓的雙目,放在桌上的平靜的手,與其他人物的激動惶亂,形成極顯著的對照。使徒們都對他望著,他卻不望任何人。耶穌完全在內省、自制、沈思的狀態中。

12、十二個使徒,每側六個,六個又分成三人的兩小組。達·芬奇多為避免這種呆板的對稱流入單調之故,又在每六個人中間,由手臂的安放與姿態動作的起落,組成相互連帶的關系。

13、耶穌右手第一個,是使徒聖約翰,最年輕最優秀、為耶穌最愛的一個。右手第二個是不忠實的猶大,聽見了基督的話而心虛地直視著他,想猜測他隱秘的思念。他同時有不安、恐怖與懷疑的心緒。手裏握著錢,暗示他是一個貪財的人,為了錢財而賣掉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