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南懷瑾的最後日子:臨終寫下四字,盤腿入定,十日後仙逝

2024-07-12國風

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2012年的一個涼爽的秋日,南懷瑾,在咳嗽不止多日後,被緊急送往上海中山醫院。那天下午,醫院的急診室光線昏暗,繁忙的醫護人員穿梭其中。經過一系列急促的檢查,CT掃描結果顯示他的肺部有真菌感染和不尋常的陰影。面對醫生建議的插管治療,南懷瑾堅決拒絕,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南懷瑾在最後時刻,究竟是如何靜靜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的?

初抵台灣:艱難歲月的開始

南懷瑾初到台灣的日子確實艱難。剛從大陸過來時,他所攜帶的不僅是豐富的學識,還有對未來的期待。然而,台灣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與大陸大相徑庭,南懷瑾發現自己常用的術語和文化參照在當地人中間並不通行。語言雖不至於完全不通,但某些專業術語的差異,讓他的講座和文章難以為台灣的學者和讀者所接受。

那時候,南懷瑾居住在一間簡陋的租房中,家具僅有必要的幾件,生活用品也極為簡單。由於書籍銷量不佳,他的經濟狀況相當拮據。他嘗試在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應聘,希望能透過教書來維持生計,卻因為學術認可度不足而屢屢受挫。市場上,他辛苦編寫的書籍也鮮有人問津,這讓他的處境愈發困難。

一次偶然的機會,南懷瑾在一個文化交流的講座上遇到了楊管北。楊管北曾經是杜月笙手下的重要幹將,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講座結束後,南懷瑾與楊管北在茶歇時有了簡短的交流。楊管北對南懷瑾的見解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並主動約定了進一步的會談時間。

在隨後的會面中,南懷瑾向楊管北展示了自己的幾部手稿和已出版的書籍。楊管北對南懷瑾的才華和對傳統文化的獨到見解印象深刻,決定支持南懷瑾,幫助他在台灣的學術界和文化圈中站穩腳跟。

學術認可:胡適的贊許

隨著南懷瑾在台灣學術圈逐漸站穩腳跟,他的研究工作也開始展現出豐碩的成果。特別是他的重要著作【楞嚴大義今釋】出版後,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解讀,重新解析了【楞嚴經】的哲學意蘊,為當代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書籍一經出版,即在學術界內引起了轟動。許多大學的宗教學和哲學系開始納入此書作為教學參考資料,學生和教授們對南懷瑾的講座興趣濃厚,許多研討會和學術會議也開始邀請他作為主講嘉賓。南懷瑾因此獲得了更多與各地學者交流的機會,他的講座常常座無虛席,聽眾們對他的講解贊不絕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胡適,一位在學術界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學者,對南懷瑾的【楞嚴大義今釋】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胡適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這本書,他認為南懷瑾的作品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在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上具有創新性。胡適的言論很快在學術界傳開,許多原本對南懷瑾持保留態度的學者開始重新評估他的學術貢獻。

胡適的贊許像一陣春風,使南懷瑾的聲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胡適的影響下,更多的學術機構開始向南懷瑾發出合作邀請,包括講座、研究專案以及書籍出版的提案。南懷瑾的日程變得越來越緊密,各地的邀請函堆積如山。他的著作銷量也隨之大增,多次重印,成為學術界和文化研究領域中的暢銷書。

文化使者:國際旅居經歷

南懷瑾在台灣學術界和文化圈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後,便開始著眼於更廣闊的舞台。他的行程不再局限於台灣本島,而是擴充套件到了國際,尤其是美國和香港這兩個文化交流活躍的地區。在這兩地,南懷瑾積極組織和參與了多場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和研討會,他的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聽眾,包括學者、學生、文化愛好者以及對東方哲學感興趣的普通公眾。

在美國,南懷瑾利用自己在學術界的影響力,與多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舉辦系列講座。這些講座通常圍繞【易經】、【道德經】等中國經典文獻,解析其中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他詳細講解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套用到現代生活中,使聽眾能夠在忙碌和壓力巨大的現代社會中找到心靈的平靜。

此外,在香港,南懷瑾的活動更加頻繁。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樞紐,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讓南懷瑾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他在香港的講座常在大學或公共講堂舉行,討論主題涵蓋中國歷史、哲學以及文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透過這些講座,南懷瑾不僅傳播了中國文化,也促進了文化的多元對話。

在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南懷瑾還涉足了商業和行政管理領域。他被任命為浙江金文鐵道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角色,但也是展示他行政管理能力的絕佳機會。金溫鐵路專案是連線浙江省內多個重要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南懷瑾在這個職位上展現了他的組織和領導能力。他經常與工程師、專案經理以及地方政府官員進行會議,討論如何最佳化專案設計,以確保鐵路的建設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益地方經濟和居民生活。在他的領導下,金溫鐵路的多個關鍵階段得以順利完成,並最終通車。

生命的最後歲月

2012年9月14日的一個傍晚,南懷瑾在持續的咳嗽中艱難地步入上海中山醫院。時間已過六點,醫院的急診室依舊繁忙。在護士的引導下,南懷瑾在檢查室安靜地坐下,等待醫生的進一步診斷。醫生很快進行了心電圖和血壓檢查,觀察了南懷瑾的基本生命體征,這些初步的檢查顯示出他的身體狀態明顯不佳。

緊接著,醫生建議進行一次CT掃描,以便更詳細地了解他的肺部狀況。南懷瑾同意了,盡管他感到身體非常疲憊。CT掃描的結果不久後出爐,顯示他的肺部有明顯的真菌感染跡象,同時還有一些不尋常的陰影。這些發現讓治療方案變得復雜,醫生認為需要進一步的專業檢查來確定治療計劃。

面對這樣的診斷結果,醫生建議南懷瑾接受插管治療以便更好地控制呼吸和進行進一步的藥物治療。然而,南懷瑾婉拒了這一建議,他表達了希望依靠自然療法和個人意願來面對這次病痛的意向。醫生雖然尊重他的決定,但也無奈地表達了現實:「一切就要靠自己了」。這句話意味著南懷瑾將要面對一個可能非常艱難的治療過程。

在醫院的這段時間裏,南懷瑾接受了必要的護理和監控,同時他也有了時間思考自己的處境。當他的一些學生得知師父住院的訊息後,紛紛前來探望。在學生們的一次探訪中,南懷瑾用筆力寫下了兩個字:「明白」。這兩字簡潔而深刻,仿佛是他對當前生命狀態的一種接受和理解。

5天後,隨著病情的進展,南懷瑾再次有了書寫的沖動。這一次,他寫下了「平凡」兩字。這四字,"明白"和"平凡",似乎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與總結,也是他對面對生命最終階段的態度的表達。盡管他的身體逐漸衰弱,但他依然保持著一種從容的狀態。

在這之後不久,南懷瑾開始自己進行簡單的身體活動,嘗試調整呼吸和身體狀態。他像往常練習的打坐那樣,調整坐姿,盡量讓自己的身體放松。在醫生和家人的觀察下,南懷瑾的脖子和腰部輕輕活動,他盡力保持呼吸均勻。這樣的狀態維持了一段時間,直到他最終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進入了深深的冥想之中。

「入定」後的離世

觀察到這種異常的平糊狀態,南懷瑾的家人和學生開始商討他的下一步安排。他們認為,將南懷瑾帶回他長時間教學和修行的地方——太湖大學堂,將是最恰當的選擇。在那裏,他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他的定境,這是對他精神狀態的一種尊重,也符合他生前對修行的堅持。

決定之後,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南懷瑾轉移到了太湖大學堂。在那裏,南懷瑾被安置在一個安靜且光線柔和的房間中,周圍擺放著他平生所愛的書籍和文物,營造了一個適合冥想和修行的環境。他的學生和家人輪流守候在旁,確保他在這最後的時刻能夠得到最好的關照和尊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家人和學生開始對南懷瑾的生命狀態感到疑惑,尤其是在外地的兩名學習西醫的學生得知這一情況後,他們決定從香港趕來,希望能用現代醫學的手段進一步確認他的生命狀況。9月28日晚,這兩名學生抵達太湖大學堂,他們與在場的人討論了南懷瑾的狀況,並決定第二天去醫院借用必要的醫療器材進行檢測。

9月29日,這兩名學生帶著借來的醫療儀器回到太湖大學堂。他們仔細地對南懷瑾進行了一系列的生命體征檢測,包括心率、呼吸和其他關鍵的生理指標。經過仔細的檢查,他們發現南懷瑾的身體已不再有生命跡象,體溫、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他們與在場的家人和學生分享了這一發現,確認南懷瑾已經真正離世。

參考資料:[1]邢東風.南懷瑾禪學思想評述[J].佛學研究,2000(0):16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