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寒夜讀書忘卻眠

2023-12-22國風

□劉紹義

「寒夜讀書忘卻眠」,是袁枚【寒夜】裏的詩句。寒冷的冬夜挑燈夜讀,不知不覺已是三更,妻子心疼丈夫凍著、累著了,半是撒嬌半無奈地奪燈,「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這首詩讓我想起見過的一件清代【夜讀】木雕,一個小娘子坐在床沿,手撩帳幔,見丈夫還在讀書,就嗔怒相責;面對妻子的責怪,丈夫半是尷尬半理屈,側面避鋒,畫面生動有趣。

古人有許多詩句描述這種幸福,如「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十年讀易費膏火,白頭還對短檠燈」。

陸遊的【冬夜讀書】和【冬夜對書卷有感】,都是描寫寒夜讀書生活的,「挑燈夜讀書,油涸意未已」,讀書讀到燈油都沒有了,還余興未盡,可見書中有多少樂趣;「白發蕭蕭年八十,依然父子短檠燈」,父子倆一對書癡,寒夜讀到夜深人靜,也是不足為奇的。

想想看,古代的詩文典籍中,哪裏沒有夜讀的身影?懸梁、刺骨、映雪、囊螢、鑿壁借光,無一不是熬夜苦讀的場景。

就是在漫漫旅途中,文人儒生也不忘燈前夜讀。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夜書細字綴語言,兩目眵昏頭雪白。此時提攜當案前,看書到曉那得眠。」這分別是白居易和韓愈的旅途夜讀詩。

不僅如此,很多人還從夜讀裏讀出了感情,清代閱微草堂主人紀昀就曾經自撰一副夜讀的楹聯「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以表達自己夜讀的心情。

為何人們說到夜讀大多提及寒冬夜讀?

我們從【魏略·董遇傳】中就能找到答案。董遇,字季直,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讀書。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董遇與哥哥便投奔到段煨將軍處。哥倆兒少時常上山打柴,背回賣錢,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時董遇都帶著書,有空閑就拿出書來誦讀,哥哥譏笑他,他仍照讀不誤。

當董遇有所成就時,有人向他求教,說自己也想讀書,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告訴他,應當利用「三余」時間進行讀書,那人問何謂「三余」,董遇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冬夜讀書,「三余」一下子就占了兩余。冬夜讀書由此格外受青睞,眾人紛紛效仿,並以此為樂、以此為榮。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