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中庸之道是阻礙中國發展的千年頑疾

2023-12-08國風

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很多人特別推崇中庸之道,並把其視為安身立命的人生法則,歷史上很多人也運用中庸之道,得以在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中活了下來,比如西漢時期的孔光,【資治通鑒】記載孔光曾擔任宮廷秘書,負責中樞機要十有余年,做事從來都是按照先例進行處理,沒有先例的事情都是請示上級。

皇帝劉驁有時向他提出問題,孔光都根據儒家學派經典及政府的法令回答,劉驁如果拒絕他的建議,他也沒有勇氣據理力爭,所以生活十分安定平靜。偶爾保薦某人擔任官職,唯恐某人知道是他保薦的。休假日回家,兄弟妻子兒女團聚,閑話家常,對政府及宮廷的事,一字不提。

甚至有一次人們問他:「溫室殿的樹,是什麽樹?」孔光不作一聲,然後用別的話岔開。孔光的這種中庸之道,最後讓他得以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壽終正寢,當然,這種和稀泥不敢說實話,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的中庸之道,也讓孔光一輩子基本沒任何作為。

這種將運用中庸之道得以保全的人,也成為了後世很多人的楷模,人們也把中庸奉為圭臬,甚至從小就灌輸有關中庸的思想,可是我們仔細思考中庸之道,卻發現這種思想其實弊端重重,甚至可以說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中庸做什麽事的基本都是保全自己,說好聽點是明哲保身,難聽點其實就是「精英利己主義價值觀」,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利益服務,可以違背自己內心,也可以不堅持真理,只要自己能達到避禍、善終的目的就好,根本沒有那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氣概。

而如果整個社會都把中庸之道奉為人生信條,那麽這個社會表面看起來會是一團和氣,可是內部將會問題重重,人們做事的第一要務都是要保全自己,做什麽事都是循規蹈矩,根本不敢創新,更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更不敢進取。

而這個社會的進步其實就是哪些勇士一直挑戰現在社會的結果,比如哥白尼、瓦特、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是敢於挑戰善於創新的人,最終也都改變了世界,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人有幾個就可以了,偉人永遠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普羅大眾,讓精英挑戰權威,大眾中庸不就好了。

可是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的,因為任何精英的出現都是有其原因的,和他們當時的社會風氣有極大的關系,如果社會風氣比較開放,推崇創新和自由,那麽才會有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天才才能在這樣的土地誕生。

而如果社會對創新嗤之以鼻,一切奉行墨守成規,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中庸之道,那麽一切創新甚至就會被認為是「奇技淫巧」,這樣一來社會就會陷入僵局,就像滿清政府一樣,被世界狠狠地摔在了身後,也讓中華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災難。

所以,我們要多宣傳自由創新的思想,鼓勵人們不要害怕犯錯,有了錯誤才能更好地去通向成功,而不是為了害怕犯錯,就要墨守成規,這樣不但不會解決問題,還會讓事情陷入停滯狀態。

同時,我們整個社會還要創造一個對挑戰者包容的環境,不要對提出質疑者刻意打壓,要給他們一個自由創新和展示的平台,並且對於創新人士要多加鼓勵,這樣社會上才能形成一種積極進取的氛圍,國家也才能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