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2024-07-04國風

文|摘自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前言‬:這幾天‬江西‬九江受‬‬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洪峰‬形勢‬萬分‬嚴峻‬,在‬搶險救災‬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無奈‬發出‬家書‬,呼籲‬漂泊‬在外‬的‬遊子‬回家抗洪‬。

到底應不應該回去參與救援工作呢?許多遊子陷入了沈思,一時之間竟拿不定主意,既不忍心看到家鄉受災,又不擔心回去後被各種理由刁難。

兩種不同的聲音,難辨是非。‬

第一種聲音:家書一發,牽動了不少在外遊子的心,家鄉有難,怎可袖手旁觀,於是不少在外打工人員連夜趕回,參與救援,不少社會愛心人士紛紛捐款捐物,誓與家鄉共渡難關。

第二種聲音分為幾種,主要有以下幾點:

1.非必要不返鄉

2.一個縣60萬人口,5萬公務員,沒人堅守一米,就是延綿50公裏,由他們組成的救援搶險工作堅不可摧

3.我開電動車運送物資,上路是否合法

4.有一部份人號召不要捐款捐物便宜了別人,即便捐得再多,也到不了百姓手上。

5.家鄉需要我的時候,把我當鄉親,家鄉不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是惡意返鄉。

6.一夜之間能組織25萬查電動車的隊伍,面對天災竟組織不了幾千人?

這些聲音的出現,首先我感到悲哀,這個社會真的是病入膏肓了嗎?

‬同是家書,為什麽與2020年相比,差異如此之大,難不成大家都活明白了?

2020年第一次發出家書求援的時候,在外打工的遊子毫不猶豫紛紛趕回家鄉,日以繼夜,有人甚至騎著摩托車夜行800裏也要馳援。

2020距今不過四年,同樣是求援的家書,為何遊子們看後會出現不同的聲音,甚至存在質疑?是他們害怕了嗎?或許是他們不再留戀家鄉?忘記了故土?

我想應該都不是,歷史上,江洲兒郎個個都是好樣的,只是某些東西在一定程度上變質了而已。

為什麽社會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的金額和物資會出現大振幅下降呢?是愛心人士吝嗇了嗎?還是受大環境影響,都變窮了嗎?我想應該也不是。

很多網友替自己家鄉呼籲網友們不要捐,因為捐了也到不了百姓手上,我相信這句話也不是電洞來風。

關於這兩種聲音的出現,本人僅以個人觀點進行分析,首先,我會感到悲哀。一個民族首先要團結,在大是大非面前應該摒棄雜念同仇敵愾。

其次,古語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該心存感恩之心,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有難,理應不顧一切回援,用實際行動來回饋家鄉父老,這才是真正的家鄉情懷,遊子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