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 第04章 不要顯露自己的鋒芒,虛無之中藏著宇宙無盡的奧秘

2024-07-17國風

題 解

本章老子想把「道」闡述得再明確一些,但「道」是難以名狀的,所以老子還是用比喻來說明。怎樣能更清楚傳「道」,老子先從道的作用來講。我們在給他人講述一個陌生的東西的時候,如果我們從這種東西是做什麽用的講起,比如蘋果是甜的可吃,汽車能跑可乘,棉衣保暖可穿,他人就容易明白。老子也是這樣來講玄妙深奧的「道」的。

原文

「道」沖 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 ,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註釋

①道沖: 沖、古字為「盅」,這裏引申為虛。道沖,指道是虛空而沒有形體的。

②用之或不盈 :用之,指宇宙萬物都在使用「道」。或,語氣詞,用於否定句中加否定意義。盈,讀為「逞」,窮盡的意思。用之或不盈,指「道」的作用是不可窮盡的。

③兮: 湛、深、沈,形容「道」無形無象、深邃難測的狀態。

④象帝之先: 象,好像、好似。帝,天帝。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出現了。

譯文

「道」是虛幻的,而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永遠沒有竭盡。它是那麽淵深,好像是萬物的宗主。它能挫去鋒芒,解決世俗的糾紛,調和光明黑暗,容納塵埃。它又是那樣的幽隱,好像沒有又仿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裏產生的,似乎在有天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讀解心得

老子說「道」就像無底的深淵一樣永遠也註不滿,莊子說過「道」用之而不竭,天地間似乎只有大海和無盡的虛空才能做到這樣,因為大海永不自滿,所以水才能不斷匯聚,用之不竭。道的虛無正是道的源泉所在,它的深度能夠包容世間萬物,是萬物之源。

理解「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這句話,「沖」字如何理解是關鍵,我們平時經會說沖茶、沖入,沖,有一種帶著一定氣勢和力量融入的意思,也就是沖和有氣量。「沖」字是偏旁水加中間的「中」字,所以沖是要居中守中,也可以說是中庸之道吧,「沖」字的象形裏有在水中間之意。水是最善於融合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枯幹,所以對沖字完整的理解就是「中和」的意思。道的本體是虛空,道的功用中和。道的沖和,在於避免過和不及,「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就是東方式的中庸,不鋒芒畢露,不怨天尤人,如同塵埃一樣謙卑。做事做人總要留些殘缺余地,不可執著求全,所謂有容乃大。

道這種形態、這種物質是在不斷變化和平衡的。虛而不實,而實而不虛,永遠不滿,永遠不空,永遠保持不空不滿的動態平衡狀態。天地萬物皆是「道」這種物質的衍生,道的境界是心靈的世界,它的空虛,是相對於自我世界而言,是不為人之外觀所感覺到的。道的境界是虛幻的,但它虛而有物,它的無窮奧妙對於得道之士來說,是永遠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心靈在道的世界裏自由翺翔是快樂的,也最能滿足人的天性。在浩瀚無際的道境之中,蘊藏著天地萬物的本原。

經典事例

●漢文帝求道

漢文帝對老子的【道德經】推崇備至,不僅自己熟讀它,還要求王公大臣們都得誦讀。盡管漢文帝在【道德經】上下了不少功夫,可還是有些地方難以弄明白,也沒有高人能夠給予指點。他常常四處尋訪,希望遇到指點迷津的人。

後來,文帝聽人們都說河上公精通【道德經】的精髓,就派人前去拜訪請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河上公對文帝派的使者說:「道尊德貴,這麽嚴肅的事情怎麽能透過別人來代問呢?」於是文帝駕臨河上公的河邊小茅屋,親自向河上公請教。盡管如此,文帝仍心有不甘,就對河上公說:「【詩經】上講過,普天之下哪一片土地不是我君王的,四海之內誰人不是我的臣民。老子也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君王屬於這'四大’之一。

你即使有道行,可還不是我的子民嗎?為何這麽自高自大,將君王不放在眼裏呢?」河上公聽完文帝的質問,突然間一下子騰空而起,穩穩地懸在空中,離地有幾丈之高。河上公俯身向仰視他的漢文帝說:「我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又不為人所累,怎麽能算是你的臣民呢?」聽罷河上公的話,文帝心知已遇到高人,馬上下車向河上公跪拜說:「我實在是無德無才,承蒙祖上福蔭,才繼承了帝業,我才疏學淺,深憂難堪重任。雖然我忙於治理世事,可我一心向道,由於我的愚鈍無知,難以明了經書的真義,祈望您能給予我教誨。」

河上公見文帝一片誠心,就將兩卷經書授予文帝,並對文帝說:「回去後,好好研讀這兩卷經書,你所有的疑問都會迎刃而解。這兩卷註解道經的著作,只傳了三個人,你現在是第四個,切記,萬不可顯示與他人。」說罷,河上公就在原地消失了。須臾之間,雲霧迷茫,天地一片昏暗。文帝心曉今日遇見了神人,異常珍惜這兩卷經書,從此更是手不釋卷,精心鉆研【道德經】。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道」是純自然的,它不屈服於任何統治者,是天地萬物發展的唯一規律。「吾不知誰知子,象帝之先」這說明了「道」是世界的本原,世間的君主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就必須遵從「道」的原則行事。

●東郭子問道

東郭子向莊子請教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於什麽地方呢?」莊子說:"大道無處不在。"可是東郭子似乎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他希望莊子能夠具體地指出「道」在何處。於是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不解地問:「怎麽處在這樣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緊接著說:「在稻田的稗草裏。」東郭子聽了這話,更加糊塗了,說:「怎麽越發低下了呢?」莊子不緊不慢地說:「在瓦塊磚頭中。」東郭子說:「怎麽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在大小便裏。」東郭子這下不高興了,以為莊子是在有意戲弄他,於是悶悶不樂地坐在一旁,再也不吭聲。

莊子看到東郭子心生誤會,就耐心地向他解釋:「您再三問我'道’存在於何處,但這並不是'道’的本質。我們不可能到某個具體的事物中去尋找'道’,因為大道無所不在,世間的萬事萬物都蘊涵著'道’,並沒有貴賤之別。」

莊子的這一理論說明,世間萬事萬物在生存的意義上都要遵循生存的規律,彼此之間並沒有高下尊卑的分別。而有些人往往要刻意地去分辨事物的高低貴賤並分別待之,這只能暴露出他自己的無知與淺薄。老莊哲學神秘而又簡單。神秘的是「道」中的玄機使事物變幻莫測,人們始終難以預料事物將朝什麽方向發展,結果又會如何。簡單的是,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人們不必為其費心,一切應當順其自然。人們不能用外在的規則去試圖改變它們的內在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