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頂級權謀,必破「二相」

2023-12-26國風

權謀,即權衡利弊的策略。因此,權謀,為世間法的集大成者,是「術」道的集中地。

所謂權衡,即應時而變,講的是權變。所謂利弊,即權變決策的依據,因利而進,於弊而退。而策略,則為一時一事,講究的是因地制宜,是有的放矢。當策略的變化,始終與大局趨勢吻合,那麽,策略就能上升為一種戰略,也即「術」道。

因此,於權謀而言,僅就此三個要素,便可以把權謀者納入不同的謀略等級。

第一等,是看懂利弊,懂得進退,又有後招,即謀略閉環,則可得利。

第二等,是看懂利弊,能退不能進,則可得平安。

第三等,是看不懂利弊,還不知進退,則禍不遠矣。

權謀,謀什麽?無外乎權和利。而權和利,又高度捆綁,因此,形成為世間最大的相。甚至可以說,人類幾千年文明,也不過是圍繞著這個相,逐漸發生和演化的。

因此,只要是局中人,就不得不受這種「相」的侵襲。著相深者,困於局中。著相淺者,必得甘於世俗定義的平庸。而惟有超越此相者,方可成就平生。

01

無權者,不如無財。

即有財者,必得有權,否則,財就成招禍之源。一如老古話所雲,財不可外露。越是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財產的人,越是要隱財,要低調。

而所謂的無權者,不如無財,其中隱含著兩種利弊權衡。

第一、昭示了權和財的世間法邏輯,即權力者是不容許權力外的個體,有太多的財的。

民一旦多財,則權力的能量就會相對減弱。這種邏輯,以律法的層面體現,大概始於商鞅。而個體多財的禍患,則齊國田氏竊取齊國為之最。

也就是說,沒有權勢的個體,一旦錢財多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一些套用之法,就能對權力系統形成壓力。

第二、無權有財者,要想保持有財,就必須仰仗某種權力。

也就是說,無權有財者,必須以可能的方式,進入到權力系統,獲得權力,或者建立權力同盟,才能為財建構起保護屏障。

比如呂不韋的奇貨可居,實際上可以稱作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這種投資,一是基於商人地位的低下,即使有財,也感覺可以被朝不保夕。二是看清了權力和財富,最容易形成結盟的那個點,俗稱鉚釘潛力股,或者績優股加持。

在財的問題上,必須了然這兩種利弊。就像範蠡,隱退後,三次散盡家財,便是基於這種了然。他的隱退,是基於對「權」這種利器的了然,而三次首富,三次散盡家財,也不過是懂得無權者不如無財。因為,一旦財勢榮盛,那麽,「長頸鳥喙」的勾踐又該不放心了。

02

無智者,不如無權。

權力,是世間法之最大利器。因此,權力掌握在任何人手裏,都是一把利劍。只是,劍用得好不好,是傷人,還是傷己,還是護佑蒼生,則取決於執劍之人的智慧。

智慧不夠,即著相太深,則必然貪得無厭,以權謀私,變權為屠戮之劍,則最終傷人傷己。只有大智慧者,方能駕馭權力,進退自如。

因此,所謂無智者,不如無權,正是基於看清了權力的亦正亦邪,皆在於掌權之人之智慧。

如若無智之人手握大權,則會有兩種普遍的結果。

其一是隨心所欲,權力變為暴虐,一如歷朝歷代的暴君。

其二是成為他人擺布的傀儡,成為他人手中的利劍。無智而有權,權越大,禍患越大。

三國裏的呂布,驍勇善戰,冠絕一時,但是,如曹操所言:「幹凈得像個傻子。」因此,他武力值越高,手中兵馬越多,權勢越大,那麽,其被人擺布為利劍的危害值,也就越高。

因此,曹操對呂布,總是根據時局的變化,要麽絞殺,要麽主動意圖結盟。或者,可以說,曹操早就洞悉了權力的利害。正是這樣的智慧,因而曹操在各種權變中,始終能夠淩駕於權力本身。

無智者,不如無權,這一點在功高震主者身上,得到了集大成的體現。一如韓信,只可領兵打仗,不可入廟堂權謀。他在權謀上的近乎無智,因此,必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03

權謀,本身便是世間相。只是,但凡入得世間法,就不得不著相。因為,只有著相,才可破相。

一如利與權、智與權的利害攸關,也只有入過此相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其執行邏輯,也即通達人性。

因此,那些在史冊上赫赫有名的權謀大家,無一不曾研讀人性,無一不曾飽受世間相之侵擾。他們之所以能夠淩駕於相,正在於他們已經勘破相之法門,從而入得自由之境。一如曹阿瞞,以亂世之法,治亂世之事,遂成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