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是明代蘇州畫家盛茂燁的作品,名為【遠山高樹】。從畫面可以看出季節特征,根據畫中題詩也能看出季節特征。先看畫面,景色清曠幽遠,似乎有寒煙彌散。近景文人泛舟出遊,中景平湖無波,遠景起伏群山,層次分明可以一眼看到天邊。近景處還有幾棵高樹,樹葉掉落只見枯枝,天地間被寒意籠罩,讓人心中有了絲絲縷縷的惆悵。
再看題詩,出自唐代詩人許渾的【早秋】。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拂曉時看樹,依然顯得濃密茂盛,太陽出來後遙望遠山看得清清楚楚。詩意詮釋畫面內容,詩意提升畫面意境,詩意讓人一下子感受到畫家的創作意圖。雙管齊下,盛茂燁就怕別人看懂他的作品。
盛茂燁 遠山高樹
畫得通俗,容易讓人覺得迎合世人。古人畫山水時會考慮娛人、還是娛己。明代畫家普遍選擇娛人,讓欣賞者感受到快樂。這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曲意逢迎,畢竟畫家在創作中保持了理性態度。與其說迎合,不如說分享。盛茂燁如此在乎欣賞者的感受,是為了分享他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
據此就能在盛茂燁身上學到第一招,畫早秋山水突出季節特征的同時,反復把特征資訊傳遞出來。他重視互動溝通技巧,哪怕不懂筆墨的人也能正確領會畫家意圖。畫山水,不是只有筆墨,還有畫家的思想感情。
盛茂燁 遠山高樹 局部
看細節,采用烘托手法能讓人感受到季節特征,這是要和盛茂燁學習的第二招。早秋的特點是天氣微涼,天高雲淡,平湖如鏡等。仔細看畫中人的衣著,就能體會到寒涼之意。當遇到那些筆墨技巧難以表達的感受時,可以換一種方法。有個創作觀點叫「功夫在畫外」,畫家積累越充分,越能找到恰當的表現手法。當解決了筆墨技巧之後,畫家靠修養閱歷立足畫壇。
還有一個細節,近處高樹遮擋住一部份遠山。一般來講,為了表現空間感很忌諱前景遮蔽中景、遠景。盛茂燁這麽畫,想要表現天空看起來更高。看起來更高本身是一種錯覺感受,他用看似不合理的細節表現這種錯覺。對藝術創作而言,主觀感覺更重要。畫出讓人看懂的作品最重要。
盛茂燁 遠山高樹 局部
從構圖也能看出季節特征,這是要和盛茂燁學習的第三招。他充分運用對比手法,在表現空間感的同時,還嘗試表現光感。他用到了虛實對比、疏密對比、乃至動靜對比。古人對光的理解被歸入陰陽變化,陰陽和虛實有關,陰陽和墨色濃淡有關,陰陽和位置布局有關。
畫山水會用到很多方法,這些方法通常混在一起使用。無論盛茂燁畫早秋景色用了多少招數,歸根結底都是他內心深處對季節特點有深入了解。離開了觀察,離開了生活,無法畫出好作品。
盛茂燁 遠山高樹 局部
從【遠山高樹】可以看出,畫好山水只有三招五式遠遠不夠。一切招式還能繼續拆分,觀察越深入拆解得越細致。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