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孔子做任何事都不是「就事論事」,你能理解到哪個層次呢?

2024-01-06國風

解讀論語287

——

作者:紅嶺浸道

引言

關於【論語】,人們對此「書」的解讀也是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從個人體驗出發,從「古文字」的角度解讀【論語】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樣的韻味。

本人主要以訓練自己「明悟」古聖先賢的深意為主,自娛自樂,發在網上也以交流交友為樂。

*********

上一節我們解讀了:席不正,不坐。讓我們明白了,理解什麽叫「物理」真的不容易!事物之理大道相通,心中一切都有,要透過具體的實踐才能讓其成為現實。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就是這樣達到的!

********

今天我們來繼續解讀【論語】內容: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轉譯為:同鄉人一同聚會飲酒時,孔子都是等著年紀大的長者都出門後,才走出門,以示對長者的尊重。

********

先來看一下「鄉」字:

********

這一節,放在了「孔子的日常活動」【鄉黨篇】中,主要說的是孔子參加鄉人聚會飲酒後仍然保持著對長者尊重的情形。

這體現了孔子對任何事物的深層機理的真正尊重和執行。

********

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道理,其實是在人的內心中,雖然有點兒「唯心主義」,但這也是客觀的事實。

「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心誠求之,事必成之」。。。。。。

這些詞語背後,就是人必須從內心尊重事物的機理並嚴格莊重地去執行,則一定會有相應的結果顯現。

還有,這種尊重必須是反反復復,不斷重復去做,在任何小事上都需要用這些實踐積累,慢慢就一定形成結果。

如果人在小事上不講究「正」,則對心智產生不良影響,使人越來越不正;如果在小事上講究「必須正」,則人慢慢就能作到自然而然的「正」,直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這就是「事理」,或者「物理」!

孔子並不是就事論事者,而是嚴格實踐事物深層規律的人!

********

【論語】原文: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