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最美10首菩薩蠻,句句別有情致,值得品鑒

2023-12-09國風

【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 詞牌。亦作【 菩薩鬘】,又名【 子夜歌】、【 重疊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髻,讓人感覺宛如菩薩,當時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薩蠻曲】,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沈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最多。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是唐代偉大 詩人 李白所作。寫的是 深秋暮色之景,全詞都浸染在一種愁情離緒之中。情景交織,句與句之間緊密相扣,各句間含義也相互交織,創造了一個渾然天成的意境。此詞受到古人很高的評價,與【 憶秦娥·簫聲咽】一起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賞析:此詞可看作是一首懷人之作,寫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心情。開頭兩句為遠景。高樓極目,凝望之際,不覺日暮。 「煙如織」 是說暮煙濃密, 「山心碧」 是說山色轉深。這兩句從登樓望遠的眼中寫出,主觀色彩很重,而行人之遠與佇望之深,盡在其中。

「暝色」 兩句為近景,用一 「入」 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 「有人樓上愁」 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下片與上片所見不同,思念之情則一。

「宿鳥歸飛急」 還意在反襯行人滯留他鄉,未免戀戀不返。末句計歸程以蔔歸期。庾信【哀江南賦】有 「十裏五裏,長亭短亭」 之語。詞中加強了連續不斷的以至無窮無盡的印象。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

結句愁道路幾千,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雲, 「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 可見南宋初這首【菩薩蠻】猶傳唱不絕。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是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所作的詞。作者登孤台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全詞對朝廷茍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深沈的愛國情思,堪稱詞中瑰寶。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

【賞析】「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筆橫絕。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寫出此一江激流,詞境遂從百余裏外之郁孤台,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

「中間多少行人淚。」 行人淚三字,詞人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佑。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長安指汴京,詞人因回想隆佑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沈,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

此詞抒發對失去國土之深情縈念,以眼前景道心上事,達到極高境界。全詞一片神行又潛氣內轉,兼有神理高絕與沈郁頓挫之美,在詞史上完全可與李太白同調詞相媲美。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橋。

【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是五代十國時期韋莊所寫的一首詞,是一首流連繾綣,情感淒惻的離別詞。詞中所寫的場景當是漂泊他鄉的遊子對從前離別場景的回憶。格調清麗疏淡,蘊藉風流,手法上則純用白描,具有濃郁的民間詞氣息。

紅樓別夜堪惆恨,香燈半掩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

【賞析】 韋莊因懷念妻子的惆悵心情寫下這首詩詞。他一生飽經亂離漂泊之苦。直到59歲,才結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此詞描寫是一段艷情牛火的回憶,是一幅夜闌泣別的畫圖。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夜,愛人和淚送行的動人情景。敘說離別之景,抒發離別之苦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小小的紅樓,散發出清香的燈光,流蘇帳半卷著,這裏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次二句寫情深似海,難舍難分,一直到殘月將落時,愛人帶著淚水,才送我離開家門,分手告別的。良宵苦短,殘天曉,和淚辭別。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用形象的比喻寫 「美人」 臨別時一支如泣如訴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黃金翠羽裝飾起來的,彈起來如鶯聲嬌軟,婉轉動人。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代表詞作。此詞寫女子起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以及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
詞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 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

【賞析】 小山,眉妝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 「小山」 正指小山眉而言。

以「小山」為屏,又以 「金明滅」 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 「屏」「日」 全無著落,章法脈絡亦不可尋矣。
重,在詩詞韻語中,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為定。此處聲平而義去,方為識音。疊,相當於蹙眉之蹙字義,唐詩有 「雙蛾疊柳」 之語,正此之謂。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故詩又有 「八字宮眉捧額黃」 之句,其良證也。
已將眉喻為山,再將鬢喻為雲,再將腮喻為雪,是謂文心脈絡。蓋晨間閨中待起,其眉蹙鎖,而鬢已散亂,其披拂之發縷,掩於面際,故上則微掩眉端額黃,在隱現明滅之間。

下則欲度腮香,——度實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雲也,雪也,構為一幅春曉圖,十分別致。
上來兩句所寫,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緊接懶起,起字一逗——雖曰懶起,並非不起,是嬌懶遲遲而起也。閨中曉起,必先梳妝,故 「畫蛾眉」 三字一點題——正承「小山」而來。 「弄妝」 再點題,而 「梳洗」 二字又正承鬢之腮雪而來。其雙管並下,脈絡最清。

然而中間又著一 「遲」 字,遠與 「懶」 相為呼應,近與 「弄」 字互為註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遲」字,多少層次,多少時光,多少心緒,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盡矣。
梳妝雖遲,終究須有完畢之日,故過片重開,即寫梳妝已罷,最後以兩鏡前後對映而審看梳妝是否合乎標準。其前鏡,妝台奩內之座鏡也。其後鏡,手中所持之柄鏡也——俗呼 「把兒鏡」 。

所以照者,為看兩鬢簪花是否妥恰,而兩鏡之交,「套景」重疊,花光之與人面,亦互動重疊,至於無數層次!以十個字寫此難狀之妙景,盡得神理,實為奇絕之筆。
詞筆至此,寫梳妝題目已盡其能事了,後面又忽有兩句,又不知為何而設?新貼,新鮮之「花樣子」也,剪紙為之,貼於綢帛之上,以為刺繡之「藍本」者也。蓋言梳妝既妥,遂開始一日之女紅:刺繡羅襦,而此新樣花貼,偏偏是一雙一雙的的鷓鴣圖紋。

閨中之人,見此圖紋,不禁有所感觸。此處之所感所觸,乃與開頭之山眉深蹙,夢起遲妝者相應。由此一例足見飛卿詞極工於組織聯絡,回互呼應之妙。

晚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尊酒綠陰繁,繁陰綠酒尊。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是 北宋 詞人 晏幾道 的作品。此詞從箏曲所表現的內容寫到彈箏者的情態,描寫形象、細致、逼真。作者透過寫琴而寫奏琴人,特別突出感情的傳達,全詞表面贊美音樂,實為表達對撫琴人的贊嘆與理解,與 白居易 【 琵琶行 】有異曲同工之妙。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鑒賞】 詞的上片暗寫湘靈鼓瑟的典故,點出 「幽恨」 。下片並未具體展開寫幽恨,只寫弄箏的情態,而幽恨自見。箏稱之為 「哀箏」, 感情色彩極為明顯。 「一弄」, 奏一曲。曲為 「湘江曲」, 由此可見酒筵氣氛和彈箏者的心情。

「寫盡湘波綠」, 湘水以清澈著稱, 「綠」 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暗示樂曲給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 寫」 ,指彈奏,似乎彈箏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筆,雖然沒有文詞,但卻用箏聲「寫」出了動人的音樂形象。
上片讓人想到彈箏者幽恨甚深,將幽恨「細傳」,又足見其人有很高的技藝。詞人對彈箏者所傾訴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傳之幽恨即是雙方所共有的。
下片轉寫彈者的情態。 「當筵秋水慢」,「秋水」 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箏女全神貫註。 「玉柱斜飛雁」, 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排飛雁。

因此,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春山,指像山一樣彎彎隆起的雙眉,是承上文「秋水」而來的,女子凝神細彈,隨著樂曲進入斷腸境界,淒涼和悲哀的情緒還是明顯地流露了出來。

老仙詩句好,好句詩仙老。長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長。

【菩薩蠻·江南未雪梅花白】 是北宋詞人晏幾道所作的一首詞。 這是一篇憶舊懷遠之作,從詞人的角度寫出了對伊人別去的沈沈相思和悵惘之情。

江南未雪梅花白。憶梅人是江南客。 猶記舊相逢。淡煙微月中。
玉容長有信。一笑歸來近。憶遠上樓時。晚雲和雁低。

【鑒賞】 詩人此詞也是懷人之作,也寫進了憶梅的內容,而且梅與人合二為一,難分彼此,這又給此詞的讀者增添了撲朔迷離的朦朧之感。 「猶記舊相逢。淡煙微月中」, 這是回憶離人相聚呢,還是回憶觀賞梅花呢?恐怕很難分得清楚。

人梅結合,把人梅化人,把梅人化,這種富有浪漫氣息的筆法使得這首詞具有了自己得特定。 「玉容長有信,一笑歸來近」, 既寫離人的容顏,也寫梅花的形貌,而且人歸有期、花開有信,當然也就會掃卻憂煩令人頓覺開朗。

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以尋常詞語抒寫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緒變換。上片寫黃昏後的室內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鄉的情景。下片寫拂曉室內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難以看到梅花的惆悵,不言愁而愁自見。全詞語言精美,不假雕飾,意境幽遠。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 。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鬥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鑒賞】 此詞起首二句寓有飄零異地之感。然而隨著詞人處境、心情的不同,寫出不同的特色。 「歸鴻聲斷」, 是寫聽覺。 「殘雲碧」 是寫視覺,渲染了一個淒清冷落的環境氣氛。雁聲漸漸消失了,詞人想尋覓它的蹤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幾朵碧雲。此刻的情緒自然是悵然若失。

窗外飄下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室內升起了一縷爐煙。雪花與香煙內外映襯,給人以靜而美的印象。形象更為鮮明,似乎室內空氣完全靜止了,香煙垂直上升,紋絲不動。
這首詞的時間和空間都有一個轉移的過程,從 「殘石碧」到「鳳釵明」到「曙色回牛鬥」, 也說明時間從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

漏是指古代的計時器銅壺滴漏,引申為時刻、時間。著 「催」 字,似乎是一夜角聲把曉色催來,反映了詞人徹夜不眠的苦況。透過客觀景物的色彩、聲響和動態,表現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態。李清照的詩詞寫客居外地的惆悵情懷,風格較為沈郁。
詞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永。構成淡永的因素大約有三: 一是歌詞輕靈而感情深摯.二是語言淺談而意味雋永.三是細節豐富而不癡肥。仔細玩索,當能得其崖略。

赤闌橋盡香街直,籠街細柳嬌無力。金碧上青空,花晴簾影紅。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是唐朝詞人韋莊的一首詞,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詞人在思想與現實相矛盾的情況下碰撞出來的心靈火花,給了欣賞者回味無窮的審美愉悅。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鑒賞】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這裏,我們要註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 「遊人只合江南老」 ,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中國還有句老話: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而韋莊這兩句詞,似直而紆,把懷念故鄉欲歸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蘊藏在這表面看來非常真率的話中了。
「只合」 ,合者,該也,什麽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莊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有什麽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

「春水碧於天」 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的水比天色的碧藍更美。 「畫船聽雨眠」 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

江南又何嘗只是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壚,指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韋莊詞此處的「莫」字,也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沈痛的情意,說「莫還鄉」是叮嚀囑咐的話, 「還鄉」 是一層意思, 「莫」 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 「未老」 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在外漂泊幾年,只是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

韋莊詞似達而郁,表面上寫得很曠達,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感情。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

黃衫飛白馬,日日青樓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塵。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台女】 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這首詞從情郎往見少女的角度寫一對男女幽會的情形,並從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動來刻畫兩人的愛情生活及情感世界。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 。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

【鑒賞】 這是李煜一首愛情詞,從內容來看,寫他與小周後之間的愛情生活,和【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當為姊妹篇。兩首詞雖是情趣不同,但卻又異曲同工。
詞的主要寫情郎初入少女居處,暗見少女睡態的情景。起始二句點明環境,也點明了主人公潛入畫堂的動機和心理活動。一個「閉」字,既說明了少女的處境,也說明了男主人公何以「潛入」的原由,連「晝寢」也從中得到了說明。

從 「蓬萊」「天台」及「畫堂」 等句也可以看到,少女為小周後大概可信。作者聞到 「異香」 的角度表現出情郎既與少女相處甚深,又對少女摯愛有加,充分展現了男主人公的情態和心理。
本是 「潛來」, 卻因心急情切而碰響 「珠鎖」, 驚醒了少女的美夢,這反而有了更溫馨的氣氛。作者在這裏的描寫又含蓄、又生動、又準確。

結尾兩句是點睛之筆,一個 「無限」 仿佛把千言萬語都說盡,把萬千柔情都化出,這就不僅是外在情貌的描寫了,而是直接寫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內心情感。
這首詞的視點是男主人公,這說明李煜在愛情題材作品的創作中善於變化、手法多樣、技巧純熟。全詞寫私情幽會但又不涉低階庸俗,寫男女歡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語言曉暢,情態自然,描寫準確生動,格調也不低下,是李煜前期作品中較成功的一篇。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是宋代詞人張先的作品。此詞以感春懷人為主要內容,表達了年輕女子對自己愛人的思念之情。全詞以顏色貫穿全篇,並用以巧妙運思、穿針引線,在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有陳中見新之處。

憶郎還上層樓曲,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回頭風袖飄 。
郎袍應已舊,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 。

【鑒賞】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為內容的閨怨詞。起首 「憶郎還上層樓曲」 一句透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遊子的身邊。

第二句句末的一個 「綠」 字為橋梁,從 「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 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發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發聯想,勾起回憶,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把一片相思時間上拉回到過去,把萬縷柔情空間上載送到遠方。

同時,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兩字遙相呼應,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自然引出下面 「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 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

詞中人之所惋惜的是一個帶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後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此時相思之苦。人生短促、歲月無情,居者與行者都會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的,

此詞謀篇方面句句相承、環環相扣。上片因 「憶郎」而「上層樓」 ,因 「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 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袍」而想到風飄之「袖」。針線綿密,過渡無痕。

下片雖另起新意,則因衣袍之「舊」而致慨於 「顏色非長久」 。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 「鏡中春」 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 「芳草年年綠」 句,而有感於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井然,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