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漫談——宗教

2024-02-15國風

宗教圖片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是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是人們對外部力量的一種反應,但其反應是顛倒的、扭曲的、虛幻的。它是一種精神寄托、意識信仰和終極關懷。宗教的發端是「萬物有靈」的觀念,宗教的土壤是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的需要,人的依賴感(安全感)是宗教誕生和存在的基礎。

西方極樂世界全景圖

學術界通常認為該詞有「以宗為主,以教為輔,以教闡宗」;「有所本而以為教也」;「佛教以佛陀所說為教,佛弟子所說為宗,宗為教的分派,合稱宗教」等含義。

宗教現象是一個歷史範疇的課題,它在人類社會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它的產生是與不先進的生產力相適應的,是一個階段性的社會現象。宗教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類不再需要宗教的作用功能時,宗教就會自然消失。

印度千手觀音圖片

當前世界三大宗教分別是:基督教(耶穌理論)、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理論)、佛教(釋迦牟尼理論)。中國是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國的宗教類別

宗教依據其形態可分為:個人心理宗教與集團社會宗教。

個人心理宗教,指個人獨自的宗教信念與體驗,而不論其是否參與特定宗教組織,或具有何種特定信仰型態。

東正教宗教圖片

若經由個人虔誠信仰、深切體驗,而積極向他人弘傳,集合具有相同信仰的人群,即成為宗教團體,產生新興宗教,主倡者稱為此宗的開祖。若致力於對固有宗教改革運動的,則稱改革者。

印度教寺廟圖片

集團社會宗教,以宗教發達史分類,分為原始宗教、國民宗教、世界宗教等。

(一)原始宗教,又稱部族宗教,太古時代之宗教及未開化社會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靈崇拜、圖騰崇拜、巫覡教等。

(二)國民宗教,又稱民族宗教,指行於部族、民族、國家等一定地域內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猶太教等。

祈禱人物與建築圖片

(三)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此類別宗教多隨個人的自由意誌接受信仰,而順從組織內的信條、儀禮、戒律等。

通常多由特定的開祖所創倡,並以開祖的行跡及教說為中心,形成該教的教理與經典。教團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國家等立場而創立,雖以全體人類為中心,實際上常以救濟個人為基礎。

印度神像圖片

依信仰物件之不同,可將宗教分為三類:

(一)多神教,即崇拜多種神靈,多系自然形成的信仰,存在於原始未開化之時代。(二)一神教,由崇拜自然之多神教,演進為崇拜具有諸神之德的一神。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三)泛神教,又稱萬有神教。其性質偏重於闡釋哲學理論,認為宇宙現象的內部,有支配現象界的原理法則,而將此原理法神格化,認為此「道理神」遍滿於宇宙現象。如印度奧義書中的梵即屬道理神,梵存在於「個人我」中,此乃最高理想「梵我一如」的基礎。十七世紀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哲學所說之神亦屬道理神。

基督教的彩色圖片

當前,文明國家多經過立法確認信仰的自由,合法宗教團體被稱「宗教」,未被國家法律認可的宗教團體被稱為「邪教」。

不管是猶太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教義中都反復強調:順從和禁止批評、質疑。

威廉·弗洛伊德(美國開國元勛)把宗教的本質定義為「虛妄」,因為它的形成原因與兒童神經官能癥產生的環境和病因類似,既然是一種「疾病」,就有治愈的必要。

西藏唐卡釋迦牟尼佛圖片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宗教都是某個人基於某種目的開創的;宗教教義也是人根據社會人文環境和個人目的編寫口述的,其理論越是能夠團結人,越是能夠理解人,越有生命力,其作用經常是革命的,所以,無論是哪一個宗教的信徒所追隨信仰的都是那個人主觀意識的「人造上帝」。

巫師在詠頌巫詞

各個宗教教義中都有揭示生命和宇宙真理的東西,因為有了這些東西讓信眾誤認為其全部學說教義都是上帝的話語。但如果將宗教中的超驗性、非理性因素擴大化,就容易成為宗教極端主義。因為宗教不允許爭辯的神秘性和團結人的革命性,決定宗教教義特別適合用於政治目的。封建皇帝深諳此道,歷朝歷代都有國教就是明證。歷史上每次主流教派的更替都是為了迎合統治者本身的統治需求。

宗教油畫圖片

我們每個公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宗 教 事 務 條 例】(2017年6月14日國務院第176次常務會議修訂透過)創立自己的宗教,但按照規定需要到民政宗教事務部門登記註冊,相關手續參考【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基督教耶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