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鄒建平 | 速寫歐洲古城之卑爾根

2024-01-01國風

圖文/鄒建平

讓目光消失在浩瀚的大海和廣闊的天宇之中,其樂無窮。——波德萊爾

告別斯塔萬格,我們乘客輪前往卑爾根。卑爾根也位於西海岸,是挪威第二大城,12至13世紀時是挪威首都,14至16世紀中葉是北歐漢薩同盟城市的重要商埠,一時舳艫相銜,市肆興隆。一直到19世紀奧斯陸崛起之前,卑爾根都是挪威最重要的城市。

船在群島之間穿行。大海浩渺無際,雲水相連,海面平滑如鏡。當輪船漸漸靠近一片山巒起伏的海岸時,卑爾根到了。

卑爾根依山臨海,四周有七座山峰環繞,有「七山之城」之稱。色彩斑斕的屋舍布滿了山腳下的海灣堤岸,並順著身後的山坡向上攀升,遠遠望去,有的建築仿佛隨意撒落山間,有的已如布棋般連成一片。

鄒建平 | 卑爾根之一

登上碼頭,迎面就可望見與斯塔萬格相同的那種彩色木結構老屋,尖角的山墻連甍接宇地列成一排,仿佛是卑爾根迎客的儀仗。幾個世紀以來,這片木屋建築群屢遭大火,但當地人堅持按原樣修復,屢圮屢建。他們這種對民族歷史遺產的珍惜之心終於得到了回報。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授予了卑爾根的布呂根地區(即老碼頭區),更精準地說,是專門戴在了那片獨特而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頭上。

卑爾根比斯塔萬格要繁華很多。我們在市內觀光,參觀了格裏格音樂學院,漢塔博物館,逛了商業街,還坐纜車登上山巔,飽覽了寥廓海天的壯麗風光,「其樂無窮」。時間還早,我們決定去卑爾根郊外一個叫「特羅德豪根(Troldhaugen)」的地方參觀作曲家格裏格的故居。

鄒建平 | 卑爾根之二

格裏格是中國音樂學生最熟悉的西方作曲家之一,我們都彈過他的鋼琴曲。相較於德奧音樂的厚重,他的音樂別致清新,有美妙的樂思和精致的和聲,且演奏難度並不大。德布西曾評價他是一個把本國民間音樂運用得十分巧妙的音樂家,而這一點對中國作曲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我們乘坐巴士前往,下車後步行穿過了一片小樹林,格裏格的故居小樓已然在望。登上了一個緩坡,眼前豁然一亮,一片藍寶石般的峽灣就靜靜地臥在群山腳下,令人驚艷!格裏格何等有福啊,權勢大如帝王者也未必能日日享有如此美景!此時,我腦海中飄過格裏格【培爾· 金特】組曲中的「晨曲」音樂——清晨的海灣,寧靜安詳,淡淡的晨曦中水天迷蒙,漸漸曙光微露,和風蕩漾,萬物蘇醒,百鳥鳴唱……與眼前的景色是多麽相契!寫作這段音樂時,格裏格還未來到這裏,但他似乎已經在音樂中找到了這如同仙境般的感覺。

鄒建平 | 卑爾根之三

參觀了格裏格的故居,知道他不僅擁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環境,還擁有美好的愛情,溫馨的家庭,忠實的擁躉以及安寧的心境等等,這不免讓人想起他創作的大量鋼琴抒情小品和聲樂作品,想起其中優美動人的主題。但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浪漫主義作曲家,他沒有寫過交響作品,也很少用奏鳴曲式結構來表現音樂中的矛盾對比和沖突。在難得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式中,他采用了浪漫主義音樂中罕見的靜止(原樣)再現,這樣的處理讓他的粉絲多少有點失望。

是他不善於還是不想去表現那些具有戲劇性的音樂形像諸如苦難、掙紮、悲憤或激烈的抗爭?是他內心無法激蕩起奔騰洶湧的情感洪流?19世紀末美國有一篇音樂評論這樣寫道:「格裏格的音樂從來就不是偉大的或者英雄式的;他沒有悲壯的作品,沒有深厚的感情,智力上也無把握去完成一部氣象萬千的作品。」我想,如果這位美國音樂評論家來過特羅德豪根,或許會對格裏格音樂的風格特征有更全面而客觀的認識,並會註意到藝術家的人生經歷和美學取向之間微妙的互動關系。

面對各種負面的評介,格裏格並不爭辯也不生氣。他坦承,他的作品並非要像巴哈、貝多芬那樣成為山巔輝煌的殿堂,而只是幾座會讓人們感到舒適溫馨可以入住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