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文化拾遺 魅力泉州】陳明良:「中國白」傳承關鍵在人在「新」

2024-01-29文化

「遠看是紙,近看是瓷!」去年底,一條短影片火熱出圈,吸引網友關註。畫面中,磚頭上放著一沓薄如蟬翼的白紙,如非近距離特寫,很難分辨其白瓷的材質,造型和質感令人驚嘆。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白——德化白瓷展」展出的400余件(組)陶瓷佳作中的代表。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像這樣的佳作還有許多,這門手藝也仍在延續。

一抔瓷土何以成就萬千姿態?傳承千年的德化白瓷又何以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中占據重要地位?何以在今天持續傳遞「海絲」情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了解其中故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陳明良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商品之一,德化白瓷像一個符號,向世界傳遞著中國聲音。「因為瓷器不會腐爛,經上千度高溫燒制後,可以保持很久,在不少沈沒的海船中都發現了古代遠銷海外的德化瓷,比如‘南海一號’沈船。」陳明良說,德化制瓷技藝一代代傳承至今,正是「燒」和「造」兩種技藝的傳承與完善,才成就了「中國白」的美,瓷塑作品神韻的流轉和內涵的表達也成為評判標準。

德化白瓷以質取勝、以白奪目,題材多元、內涵豐富,其瓷塑更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精品。現如今,像陳明良這樣的手工匠人師古而不泥古,透過豐富藝術題材、改良制瓷材料等方式,發掘非遺時代價值,推動德化瓷燒制技藝實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瓷器呈現千變萬化之美,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在他看來,沒有創新的傳承是沒有生命力的,需要適應時代、適應社會,要讓人認可,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延續。

「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把德化瓷燒制技藝傳承好、弘揚好,但一線工人的缺乏是眼下傳承局限所在,大多數工人都在40歲以上了,出現了年齡斷層。」陳明良表示,在此背景下,借助新媒體傳播讓更多人看到德化白瓷,這不僅是「吸睛」和「出圈」,也是弘揚的一部份。「這些年我也收了一些學生,大都從小就學習瓷塑,接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期待有更多熱愛、踏實的年輕力量加入進來,讓這抹‘中國白’更加生動。」

來源:光明網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