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17日,錫林郭勒大草原上誕生了第一支烏蘭牧騎,他們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台,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歡樂和服務。自2018年,每年從6月17日起,全區各支烏蘭牧騎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惠民活動。
2022年春天,全區烏蘭牧騎圍繞學習培訓、內容生產、演出服務三項重點任務開展了「學·創·演」活動。今年的烏蘭牧騎月活動,全區各支烏蘭牧騎將帶著「學·創·演」的文藝答卷,再次深入基層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歡樂。
以「學」鑄魂,提升理論與專業技能水平
「學·創·演」,學為首要。2023年,全區各烏蘭牧騎及時跟進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多形式全覆蓋進行理論學習1800余次。
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制定了「八個一」學習制度,即每天自學一小時、每周集體學習一次、每月中心組學習研討一次、每月測試一次、每月交流研討一次、每月一次主題黨日活動、支部書記每半年講一次黨課、每半年邀請專家講學一次。理論學習透過強化政治理論素養,讓新時代烏蘭牧騎隊員的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業務學習為優秀文藝進基層提供了力量源泉。全區烏蘭牧騎將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與基層服務實踐緊密結合,深入開展「一專多能」培訓和「薪火傳承——烏蘭牧騎傳幫帶」等學習活動,有效提升了烏蘭牧騎的藝術品質、傳承了精神血脈。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旅廳作為「指導員」,為烏蘭牧騎搭建了完整的學習之路。在烏蘭牧騎專業培訓輔導中,開設藝術門類培訓班;在「一專多能」人才培訓班中,邀請區內外藝術領域專家授課;透過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訪學、建立烏蘭牧騎專業技能培訓基地等方式,搭建人才深造平台。在「指導員」的關懷指導下,烏蘭牧騎「學·創·演」水平糊服務群眾文化生活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以「創」為基,提升文藝作品質素
烏蘭牧騎從誕生那天起,就以創作為天職。「學·創·演」活動以來,全區各烏蘭牧騎不負眾望,聚焦五大任務、蒙古馬精神、「三北精神」,聚焦內蒙古多元一體的歷史文化、遼闊壯美的自然風光,以充沛的感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新創推出歌曲、舞蹈、小戲小品、曲藝、器樂演奏等作品1987部,其中原創作品占84.5%。
各盟市烏蘭牧騎湧現出好來寶【民族團結一家親】等一大批緊扣重大主題、反映民族團結、觀照社會現實的優秀作品。【馬鈴兒搖響幸福歌】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第一名,烏力格爾【草原之子】入選「藝苑擷英——全國優秀青年曲藝人才展演」,歌舞劇【我的家鄉】入選2023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專案……這些新創作品盡顯烏蘭牧騎風采。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這是烏蘭牧騎60多年長盛不衰的基因密碼。烏蘭牧騎創作的作品之所以有奶香味、泥土味、芳草味,就是因為他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學·創·演」活動,烏蘭牧騎把歡樂和文明送到了基層,而遼闊天地也不斷反哺著隊員們,幫助烏蘭牧騎創作出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
烏蘭牧騎新創作品質素的提升,離不開一支默默奉獻的文藝力量。2023年5月16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建立了烏蘭牧騎「學·創·演」藝術指導員結對指導制度,選派25位藝術指導員分赴各烏蘭牧騎指導創作。今年,內蒙古再次選派30名藝術指導員深入各盟市開展工作,以專業的指導滋養文藝創作。
以「演」為本,提高群眾滿意度
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演」得好不好,老百姓的滿意度高不高,這是烏蘭牧騎服務能力的直接體現。
夏日,在為期一個月的烏蘭牧騎月主題活動中,各支烏蘭牧騎帶著「學·創·演」優秀作品走遍全區各地;冬季,「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持續進行,農村牧區、工礦企業、學校社區以及偏遠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薄弱地區都是烏蘭牧騎的舞台,每年8000場演出服務活動讓文藝之花開遍北疆大地。
今年,烏蘭牧騎建立全鏈條演出服務試點,探索建立收集需求、擬定節目、群眾點單、完成演出、群眾滿意度反饋的全鏈條演出服務模式。「群眾點單」「群眾打分」的方式,將進一步精準對接老百姓的文藝需求,讓烏蘭牧騎的創作演出更加接地氣、暖人心。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永遠在人民中間,永遠為人民放歌。這是全區烏蘭牧騎隊員不變的初心。(馮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