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果你喜歡古建築,那這四個朝代的木建築,一定要去看看!

2023-12-17文化

一位建築史專家說:

「中國古建築,精華全在唐宋遼金建築。」

1931~1937年,梁思成第一次去山西,便在驚嘆中無法自拔。

站在唐代建築五台山佛光寺,遼代華嚴寺、善化寺前,他無數次感到穿越回千年。

建築的巨大體量,讓他感到自我的渺小,更驚嘆於古人的智慧。

在應縣木塔,為了畫一幅建築圖,他在沒有任何保護下,頂著風,獨自爬上67米高的塔頂。

北京也有很多古建築,天壇、故宮、頤和園,個個都是皇家建築,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可梁思成卻獨贊山西古建築。

除了要找到中國最古老木建築的夙願, 山西的唐宋遼金建築,到底為何深深吸引著梁思成?

1.從文化上看

看古建築,一看歷史文化藝術,二看技術。

歷史文化藝術,可以算一類,都屬文化。

從中國角度看,它屬於「道」。【道德經】裏說:

「道可道,非常道」。

究竟什麽是道,玄而又玄,在術之上。

從西方角度看,它屬於人文社會科學,與人的教養、文化、智慧等有關。

但不管東西方如何看,有一點相同,那就都屬於精神層面的。

直到今天,窮困潦倒的藝術家也比比皆是,溫飽問題還沒解決,去談精神,的確有些空中樓閣。

古時玩得起詩詞歌賦、書寫作畫的,基本都是達官顯貴,而非老百姓。

文化與科技不同,越是悠久,越是價值高。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裏,唯一一個歷史沒有中斷的國家。上下5000年的歷史,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而經濟與科技都很發達的美國,有個他們一直想惡補的,就是文化。

建築是文化的一種縮影,它很特殊。

從建房子(制作上)看,它包含了很多技術,高校裏「土木工程」專業,就是專門講建房子的技術。這在其他設計門類裏是獨一例。

可從外觀(造型)來看,它又與藝術、審美、歷史、文化等有關。高校裏「建築學」專業,更側重於藝術與文化。

中國古建築,主要是木結構。如何去欣賞歷朝歷代的古建築?

要想看到最精彩的木建築,那一定要到文化發展的頂峰時代去找。

中國文化發展有幾個巔峰時期。

漢代是一個,漢字、漢服、漢語、漢族,漢朝已經將中國文化推至一個高峰。

可惜,之後分分合合,各種戰亂,如今存留下的木建築,已經沒有漢代的了。

到了唐代,唐代的大氣恢宏、雄偉氣勢,同樣反映在木建築裏。

而現存的三個半唐代建築,尤其是五台山佛光寺,去過的人無不驚嘆。大唐盛世的恢宏,僅是一座建築,就顯露無疑。

到了宋代,又是一次文化巔峰。

宋代GDP占了世界的60%,大唐盛世積累下的財富,使宋代國居里有了錢。宋代的陶瓷,書畫,都發展到了巔峰。

而建築,也是同樣。

宋代建築延續了唐風的大氣,又加入了宋代的秀美,宋代建築可說在各方面都已成熟。

南宋時期,與南宋對峙的北方遼金時期, 南宋建築沿用唐風、吸收宋風的同時,又融入了遼金少數民族的異域風 ,文化碰撞後,融入在建築中,極有特色。

只可惜,而到了元代之後,尤其是明清時期,曾經中國的世界領先地位,在西方工業革命、大航海發展後,迅速被超越。

文化同社會步調一致。

這讓明清的古建築,縱使留下的數量,遠超元代之前的,可精彩程度,卻大打折扣。

從文化層面看,看唐宋遼金的木建築,便能看到中國古代文化的頂峰。

2.從技術層面上看

技術與文化很不一樣。文化戀舊,技術喜新。

從技術上看,宋代已經將建造技術發展到了頂峰。

北宋時,中國建築第一書【營造法式】正式出版。這本書相當於當時的建築施工標準手冊。

到了明清時期,建房子一直沿用【營造法式】的規範,只可惜更多的是效仿,是沿用,是各種限制的增多,而非創新。

技術就像牙牙學語的嬰兒,如春天的草木,發展成長,欣欣向榮。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技術總會將舊技術拍在沙灘上。

自從智能電話普及後,人人都不願意再用以前的普通手機了。

建築技術的發展也是一樣。人們從搭建茅草屋為居,到用土坯等材料蓋房子,再到發展出木結構,不用一個釘子,便能搭建起木頭房子。

榫卯技術,在河姆渡文化遺址裏,就已經發現。隨後不斷發展。

一直到能用木頭搭建出幾十米高的建築,這些都是一代代技術更替的結果。

但建築技術的頂峰,就在宋代。

如今保存下的宋代建築,如正定隆興寺、寧波保國寺,都是【營造法式】的活標本,都可以看到與【營造法式】吻合的做法。

在與南宋相對的遼金時期,遼代發明了「減柱法」建造技術。 這種技術可以減少大殿內的柱子,使室內空間更寬敞。

可惜在這之後,尤其到了明清,一些建造技術,並沒有更多創新,反而日漸失傳。

直到今天,面對應縣木塔,塔身已經傾斜明顯的狀況,專家們只能頻頻搖頭。

因為落架大修是不可能了,50多種鬥拱做法,零件一旦拆下來,基本是裝不上去,因為已經找不到精通工藝的木匠了。

從技術層面看,看唐宋遼金木建築的技藝,便能看到中國古代木建築技術的最高水平。

3.從審美上看

審美這事非常主觀,有人喜歡唐代的恢宏大氣,有人喜歡宋代的秀美纖細,有人喜歡清代的鑲金貼銀;有人喜歡簡潔現代,有人喜歡繁瑣復古。

但有一點,自古至今,沒有變過。 那就是國家重視的,領導重視的,就會大發展。

1000年前的宋代,宋代審美達到巔峰,與一位皇帝分不開。

那就是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他被稱為「被皇帝耽誤了的藝術家」。

雖然宋徽宗治國實在不擅長,可對書畫、音樂等藝術,樣樣精通,從小就酷愛。

他的瘦金體書法,在書法史上無可復制;他的繪畫,同樣也是藝術家級別。

國家沒治理好,可卻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珍品。這不得不說,就憑這一點,在古代皇帝裏,他絕對也是一位貢獻極大者。

藝術都是'燒錢"的。

當了皇帝,宋徽宗為了追求自己的愛好,不惜人力、物力與財力。

為了玩「石」,他找人專門在南方找奇石,運到北京,這才有了「花石綱」事件,惹怒民憤。

為了玩「書畫」,他專門成立了宣和畫院(國家畫院),網羅天下人才,培養宮廷畫師,他兼任院長。

在重文輕理的古代,尤其是宋徽宗時期,國家畫院的畫師地位,相當於今天的兩院院士,絕對代表著專業權威,地位很高。

張擇端、王希孟,都是國家畫院的畫師。宋徽宗天天與他們「切磋技藝」,這才促成了【清明上河圖】【千裏江山圖】這種高份量級的傳世作品。

宋徽宗的藝術品味,至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藝術的頂峰。

皇帝「以身作則」,整個國家的藝術品味能差嗎?

估計在宋代,不懂藝術,沒有藝術品味,想走仕途路線,都選不上。

就算到了清代乾隆時期,乾隆也很喜歡藝術,大力收藏各種書畫作品,還是「蓋章狂魔」,蓋各種收藏章。可他的藝術造詣,遠不及宋徽宗。

再加上清朝打擊文人,比如不允許文人創作壁畫、陶瓷等,只允許工匠來制作。

這讓清代的藝術,少了一些審美,多了很多匠氣,也因此一直被後人說「色彩艷俗、匠氣有余」,總體就是格調不高。

建築也是一樣。如今,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都是明清建築,它們都有各自的歷史文化價值。

但它們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遠比不上唐宋遼金時期。那種繁復、裝飾堆砌、品味不高的格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很土豪。

從審美層面看,看唐宋遼金木建築,便能看到中國古建築的審美巔峰。

總結

中國元代以前的古建築,72.6%都在山西。

也因此,山西被稱為「古建築博物館」。

唐宋遼金古建築,即便是一座不大的小廟,如今也是千年瑰寶。

它們不只是年代久遠,歷史價值高,更在於它們代表著中國古建築的審美巔峰。

在審美上,唐宋遼金古建築與現代審美更接近,簡潔、抽象、大氣、秀美,遠非明清建築的雕梁畫棟,過度裝修所能及。

喜歡古建築的朋友,想看中國古建築的精華,那唐宋遼金的古建築,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