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第十三屆「唐弢獎」在上海頒出:一種傳承,一種期許

2024-04-08文化

4月7日,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協辦的第十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在上海頒出。

第十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獎杯。本文圖片 夏繼堯 圖

徐剛【「本真性」寫作與「自我」的誕生——重讀劉震雲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說】、王秀濤【知識建國:對新中國成立前後新華書店出版物的考察】、白惠元【向心地理:大國時代的「故宮形象學」】、曾攀【漢語書寫、海洋景觀與美學精神——論新南方寫作兼及文學的地方路徑】、李哲【從「立人」到「吃人」:魯迅與新文學倫理意誌的發生】5篇論文獲第十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唐弢是中國著名作家、魯迅研究專家、文學理論家、文學史家和藏書家,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2年,其家人在唐弢逝世後將其全部藏書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贏得了文學界和學術界的廣泛敬意。

「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下文簡稱「唐弢獎」)由中國現代文學館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意在弘揚唐弢的學術精神,鼓勵年齡45歲以下青年學者的現當代文學研究,已成為當前國內最具權威性的青年學術獎之一。

李敬澤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已歷經十屆「唐弢獎」的評選。在他看來,「唐弢獎」是最嚴肅、最不油膩的青年文學獎項。

「前輩學者們,是懷著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責任,也懷著對年輕一代學人的關愛來從事這樣一個評獎工作。對‘唐弢獎’獲獎者而言,這是一份珍貴的榮譽,它飽含著前輩們的肯定,也飽含著前輩們的期許。」

獲獎代表白惠元說,作為一種傳承,他理想中的文學研究應是具有想象力和可讀性的,它帶著研究者本真的口音、語氣與修辭,通往一種身體在場的劇場效果,它能夠擊穿「第四堵墻」,給新時代的觀眾帶來深切的情動體驗。用解構主義批評家謝菲·哈特曼的名言來說,正是「作為文學的文學批評」。「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以自勉,也與各位同仁共勉。」

頒獎者獲獎者合影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闞寧輝表示,一直以來,上海高度關註青年評論家的成長,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關心支持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市作家協會和以復旦大學中文系、華東師大中文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等為代表的上海高校通力合作,共同扶持上海青年評論隊伍的成長。上海文藝出版社也一直以文藝理論研究選題和青年評論家的跟蹤出版為重要工作,「我們熱烈期待並相信第十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暨學術論壇,既是一次青年文學研究評論成果的年度檢閱,也是一次青年文學新時代學術方陣更大舞台的全新啟航。」

在頒獎之前,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主辦的「重繪城市時代:新景觀、新媒介與新經驗——文學館·學術青年工作坊」已在上海開幕。系列活動的舉辦也可見「唐弢獎」的學術影響力、輻射力日益擴大。

「唐弢獎」評委代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吳俊表示,如果說青年學者在大學體制裏的文學研究是一種傳統生產力,那麽經由「唐弢獎」的鼓勵,他們將成為一種新質生產力,「我們一起為這種新式生產力努力!」

頒獎後還舉辦了以「文學、大地與鄉村——書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為題的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學術論壇。

【附:第十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授獎詞】

徐剛【「本真性」寫作與「自我」的誕生——重讀劉震雲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說】以鮮明的問題意識對劉震雲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說展開分析,錨定作家成長轉折以及本真性綻放、自我誕生的文學時刻。透過重新發現和揭示一個典型案例,勾勒作家捕捉「時代」與「世界」的路徑,從而抵達對一個時代的文學的把握。論文切中肯綮,富有學理深度。

王秀濤【知識建國:對新中國成立前後新華書店出版物的考察】融通當代文學史料學、思想史、文學史等視域與方法,從當代文藝方向確立的角度,精辟摘選新中國成立前後新華書店書籍出版與傳播等方面的史料,展示其參與構建人民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生產過程,揭示了當代知識秩序以及知識生產的特有方式。

白惠元【向心地理:大國時代的「故宮形象學」】總攬新世紀以來中國人以故宮為地理中心想象世界的多種文化實踐,對故宮形象的五個面向及其文化構造做出總體性、鳥瞰式的分析,視野開闊,引證廣博,使文化研究的方法獲得了新的在地性與時代性。

曾攀【漢語書寫、海洋景觀與美學精神——論新南方寫作兼及文學的地方路徑】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闡釋「新南方寫作」的經驗與新變,揭示出中國新時代文學中地方性敘事的新探索與新形態,強調其既突破單一的地方性路徑,又以廣闊的界域書寫建構中國與世界的緊密關聯,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理論前瞻性。

李哲【從「立人」到「吃人」:魯迅與新文學倫理意誌的發生】在魯迅研究中獨辟蹊徑,舊題新作,從「立人」和「吃人」的正反關系出發,闡釋了魯迅棄置以「復古」為核心的民族革命立場,更換人類學知識,瓦解了晚清生發的「詩性野蠻」圖景,由此引申並論述新文學倫理意誌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