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曾經高高在上,看不起我們家的那戶人家,現在活成了村裏的笑話

2024-04-08文化

清明節第一天和妻子回老家,陪著母親聊天的時候,母親和我們說她聽村裏有人講,縣城有一家楊氏蒸蒸糕的小吃店買的甜白酒煮湯圓非常好吃,問我們吃過沒有,味道怎麽樣?我告訴母親,那家小店的湯圓是純手工做的確實不錯,有甜白酒的,有玫瑰的,還有芝麻蘇子的。我問母親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到縣城去嘗一下?母親說歲數大了,大老遠地去一趟吃不了幾個,不想去瞎折騰。

前天晚上,公司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在群裏發個通知,清明節假期延長一天,今天開始上班。

昨天中午,妻子單位組織黨員開展清明掃墓活動,妻子不是黨員放假半天。吃過中午飯,我躺在沙發上午休,妻子去逛街。三點多鐘妻子回來了,說天氣越來越熱,給母親買了一件短袖T恤,趁著休息給母親送回去。

開著車剛出縣城,妻子突然說忘了一件事,讓我趕緊調轉車頭回縣城。調轉車頭回城的路上,妻子才告訴我:「前天在老家的時候,媽媽不是說她想嘗嘗楊氏蒸蒸糕小吃店的甜白酒湯圓嗎,我們今天就順便帶點回去讓她嘗嘗。」妻子不說我都把這事給忘了。

楊氏蒸蒸糕小吃店在縣城的一條老街上,這是一家百年小店,他們家只賣蒸蒸糕和湯圓兩種食品,是雲南的名小吃。

我們先回家拿了保溫盒,到了小吃店後,各點了一份甜白酒、玫瑰和芝麻蘇子三種湯圓小份。下午客人不是太多,10來分鐘湯圓就做好了。

回到老家,我們把湯圓拿出來讓母親們趁熱吃。母親說一個人吃不了那麽多,讓我和妻子一起吃。我告訴母親每種口味的都嘗幾個,能吃多少吃多少,剩下的我們再吃。吃過兩個,母親直誇這家小店的湯圓軟軟糯糯,甜而不膩,真的好吃。

母親才吃了五六個湯圓,村裏的倖老倌不請自到了。倖老倌走到我們家門口,也沒打個招呼就走進屋裏東瞅瞅西瞧瞧,好像在找什麽東西。問過之後,倖老倌告訴我找煙筒。我告訴倖老倌父親去世的時候,煙筒已經燒給他帶走了,現在家裏沒有煙筒。倖老倌「哦」了兩聲,自己找個小板凳就坐在了門口。

倖老倌頭發打結,胡子拉碴的。大熱天穿著的一件羽絨服領口袖口臟得發亮,胸前有很多油漬印,一雙原本黃色的翻毛皮靴都快變成黑色了。說話的時候嘴角兩邊冒著泡沫子,牙齒被煙熏得漆黑。我坐在靠墻的沙發上,倖老倌身上的汗臭味兒混合著嘴裏的酸菜味兒讓人感到反胃。盡管聞不了那味,我也只能強忍著,不好開口叫他出去。

母親倒好,看見倖老倌就說我們給她帶去了縣城楊氏蒸蒸糕的湯圓,很多的,問倖老倌要不要吃幾個?倖老倌一聽是楊氏蒸蒸糕的湯圓,「呼」地站了起來幾大步走到茶幾旁邊,端起一個保鮮盒就要吃湯圓。我趕緊走過去從倖老倌手裏搶過保鮮盒放在茶幾上,讓他等一會兒,我去找碗來舀給他吃。

我到廚房找了一個小碗和一把勺子的,從三個保鮮盒裏舀了一碗湯圓遞給倖老倌。倖老倌就像從來沒吃過湯圓一樣,稀裏嘩啦幾口就把一小碗湯圓連著湯都吃光了。吃完湯圓,倖老倌擡起左手用袖口擦了一下嘴,連聲說湯圓太好吃了,自己從來還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湯圓。聽倖老倌這樣說,母親又給他舀了一碗。倖老倌吃完第2碗湯圓,還是擡起左手用袖口擦了一下嘴,說了聲謝謝才走了。

倖老倌走後,我告訴母親,倖老倌以前看不起我們,太欺負咱們家了,以後不要讓他進門,家裏的東西吃不完倒給豬吃也不要給他吃,這種人不配。母親說都是一個村子裏的人,擡頭不見低頭見的。看他那麽大歲數了,挺可憐的,東西不值多少錢,給他點吃吃就當是行善了。

我之所以看不起倖老倌,反感他,並不是因為他家窮,而是他以前高高在上,看不起我們家,做了很多對不起我們家的事。

記得就在農村包產到戶的前幾年,倖老倌仗著他家一個表叔是大隊支書,當上了我們村的會計,並負責全村勞動力出工工分登記。倖老倌仗著他表叔的這層關系,在村裏就像土皇帝一樣,就連村長都不放在眼裏,誰家工分計多少完全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那個時候我奶奶因為生病已經臥床不起,母親因為照顧奶奶經常出不了工,全家人就靠父親一個人掙工分,每年分到的糧食都不夠吃。有時候我和哥哥放學了就拎著小籃子去田地裏撿剩下的稻穗、蠶豆和麥穗,交給生產隊換一點工分。我和哥哥每次撿到稻穗、蠶豆、和其他小夥伴撿到的差不多,很多時候甚至比他們的多,但是負責登記的倖老倌每次給我和哥哥記的工分卻比其他小夥伴少。

我們姐弟三人上學以後,雖然每個學期學費10元都不到,但在那個時候,對我們家來說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費用。為了供我們姐弟上學,在奶奶去世後,為了多掙一兩分工分,母親每天出工都和父親一起,做男工的活計。即便父母這樣辛勞,我們的生活在村子裏還是墊底的。父母幾年不敢買一套新衣服,我們三姐弟穿的鞋子全是母親用爛衣服爛褲子蘸著面糊貼成厚布做的。就因為這樣,常常引來村裏有些人的嘲笑,倖老倌就是笑得最厲害的一個。

倖老倌家有四個兒子兩個姑娘。由於倖老倌結婚早,他家的孩子都比我大。他經常當著很多村裏人嘲笑我們家生活過得不如叫花子,還多次叫父母不讓我們讀書:「讀書有個屁用,你看看我們家,六個子女都沒有讀過書,但是他們個個都能掙工分,吃穿不愁。我勸你們還是不要讓子女讀書了,把他們叫回來跟大人做活計掙工分才是正事。」每次聽到倖老倌這樣說,父母很少和他爭論,只是一個勁地陪著笑笑。

農村包產到戶後的幾年,雖然我們家的生活還是沒有多大轉變,但是每年的糧食已經基本夠吃,不用再低聲下氣去借糧,也不用再看倖老倌的臉色了。

我們三姐弟參加工作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攢錢把老家三間破敗不堪的房子推倒建成了大瓦房,砌圍墻圍了一個大院子。五年前又在院子的南邊建起了一棟三層高的小樓房。倖老倌家後來也建了新瓦房,兩個兒子娶了媳婦後分家了,但一大子人還是住在一個院子裏。聽村裏人講,倖老倌家隔不了三天就會大吵一架,兩個兒子到現在都沒有娶上媳婦。

16年前,我們三姐弟給父母買了兩份社保,父母每個月能領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每年逢年過節我們都一起回老家陪父母,給他們一些零花錢,給他們買新衣服。父親在世的時候抽煙喝酒不多,但是我們隨時都會給他備一些好煙好酒。每當村裏的人來家裏,父親都會把好煙拿出來分給他們抽,偶爾還留他們在家裏吃飯,請他們喝兩杯好酒。聽母親講,每次吃飯倖老倌都在場。

近些年,隨著父母日漸蒼老,我們沒有再讓他們種田地了,相對回老家的次數也比以前多,每次回去,都會給父母買一些肉、菜、水果和糕點。

說起來挺奇怪的,自從父親病重臥床後,就像有人通風報信似的,每次我們回老家,進門不到十分鐘,倖老倌都準時到我們家,看到茶幾放著的糕點水果,饞得就像一輩子沒吃過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拿一些給他吃。經過幾次以後,摸清了他的脾氣,我們姐弟再看到倖老倌,都不理他了。但是母親是個善良的人,依舊會拿糕點水果給他吃。我們多次勸過母親不要理他,母親總是說看他太可憐了,給他點吃吃。

我們三姐弟都不是小肚雞腸,喜歡記小仇的人,對於過去的很多事情都看開看淡了。曾經有兩位村裏的人和我們家因為挪田埂的事鬧得好幾年都不來往,在我們的勸說下,這兩家人現在和我們家已經和好如初,我們家遇上點事情的時候他們都會主動來幫忙,我們家的幾塊田地都是無償給他們耕種著。可是每次看到倖老倌,我們都會不禁想起以前的很多事情,對他之前所做的種種不是總是無法釋懷。

昨天晚上在從老家回來的路上,妻子勸我,倖老倌快80歲了,他以前所做的錯事現在已經遭到了報應。我們作為小輩沒必要再和他計較,給他點糕點水果吃不值幾個錢,就當是是積點德。聽了妻子的話,心中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