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鄰國的主體民族在中國多有分支,那麽中國為何沒有緬甸族

2024-02-11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目前中國官方認證的民族一共有56個。這其中漢族人口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5個民族由於人口較少而被稱為少數民族。其實中國的56個民族全都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產物。歷史上的匈奴、鮮卑、契丹、黨項等民族如今都不在56個民族之內。這些古代民族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融入了其他民族。歷史上民族的遷徙融合現象還在邊境地區形成了很多在中國與鄰國之間跨境居住的民族。

其實周邊很多鄰國的主體民族都在中國有一定分布:北韓族就是在中國與北韓、南韓境內跨境居住;蒙古族在中國、蒙古國、俄羅斯以及中亞一些國家均有分布;俄羅斯族在中國、俄羅斯、中亞國家均有分布;哈薩克族在中國新疆地區和幾個中亞鄰國均有分布;烏茲別克族在中亞國家和中國新疆地區均有分布;塔吉克族在中國、塔吉克、阿富汗等國均有分布;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也是在中、越兩國跨境居住......

當然也不是所有鄰國的主體民族在中國均有分布。首先有些鄰國並沒明確的主體民族:比如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只占其總人口46.3%左右。阿富汗最大民族普什圖族只占其總人口40%左右。這兩個國家各自最大民族都沒占到總人口一半以上。換句話說這兩國所有少數民族人口加起來超過了最大的民族。這兩國實際上並沒絕對意義上的主體民族,而只有相對最大的民族。當然中國境內也不存在印度斯坦族和普什圖族。

其次還有一些鄰國境內的民族與中國某支民族可能存在親緣關系。有130多個民族的尼泊爾其實也不存在絕對的主體民族。尼泊爾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尼瓦爾人。中國56個民族中並不存在一個尼瓦爾族,但2003年加入中國籍的達曼人可以視為與 尼瓦爾人有親緣關系的群體。達曼人本來就是一部份尼泊爾人來到中國西藏後與當地藏人融合形成的群體。達曼人 說藏語、寫藏文、信仰藏傳佛教,唯一迥異於當地藏族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外貌特征。

其實像達曼人這樣的還有穿青人、革家人、摩梭人等好幾個人口總數不下萬人的族群都未被認定成單獨的民族。只有200來人的達曼人就更不可能認定為單獨民族了,所以加入中國籍後的達曼人被歸入藏族。不丹最大民族不丹族約占其人口的一半,其他民族加起來大約也占一半。中國56個民族並沒一個不丹族,可不丹族與中國藏族本就淵源頗深。不丹人的祖先本就是17世紀遷居當地的一個藏族分支。

巴基斯坦最大民族是約占其人口63%的旁遮普族。中國56個民族中並不存在一個旁遮普族,也不存在與其親緣關系較為密切的民族。日本的主體民族是占其人口98%左右的和族。歷史上曾有和族人進入中原並定居下來——比如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不過和族在中國從未形成過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心理認同。這些零星分布的和族人大多都融入到了漢族中。因此如今中國56個民族中並不存在和族。

與中國雲南省接壤的緬甸是一個民族矛盾極其尖銳復雜的國家。長期以來緬甸少數民族武裝與政府軍的內戰就頻頻見諸報道。緬甸有135個官方承認的民族。作為緬甸主體民族的緬族占全國總人口68%左右。緬甸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比例大致如下:撣族占9%,克倫族占7%,孟族占2%,克欽族、克倫尼族占1%,欽族占2%,若開族以及華人占3%,此外還有部份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國際上一般認為緬甸99%以上的人口都是從中國遷入的。緬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族和中國的漢、藏等民族都起源於古羌族。除了緬族以外緬甸的少數民族也有中國有著淵源:像果敢族其實就是緬甸對本國漢族的稱呼。緬北的撣族與中國的 傣族、緬北的克欽族與中國的景頗族都存在一定親緣關系。此外緬甸境內還生活著佤族、德昂族、傈僳族、拉祜族、苗族等與中國存在親緣關系的少數民族。

緬甸在和中國接壤的一線分布的幾乎都是與中國存在親緣關系的民族:果敢族對應中國漢族、撣族對應中國傣族、克欽族對應中國景頗族、佤族對應中國佤族......可同樣與中國存在淵源的緬族卻在中國境內並無分布。請註意這裏說的是緬族作為一個民族群體在中國並無分布,而並不是說中國境內並不存在單獨的緬族人個體。中國境內可能還有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咧,但中國境內並不存在英格蘭族、法蘭西族、德意誌族。

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緬族是由於一系列復雜的歷史、地理、文化、政治因素造成的。緬族的祖先是來自如今四川、西藏交界地區的一支藏緬語族部落。如今的緬人與漢人、藏人都是古羌人的後代。可古羌人在南下過程中早已繁衍形成了若幹不同民族。除了緬族之外如今分布在中國雲南地區以及緬甸、泰國境內很多民族都有古羌人血統。緬族南下後主要分布在如今緬甸中南部地區。

如今與中國雲南接壤的緬北地區生活的主要是果敢、佤族等多個不同的華人族群或其他民族。歷史上緬北這地方本就不屬於緬甸。緬北是在英國殖民時期被劃入英屬緬甸的。換句話說緬族的世居地距離中國邊境尚遠,那麽如今中國境內不存在緬族也就不足為奇了。今天的緬甸國家本身就是緬族擴張的產物。緬族在形成與南遷的過程中與驃族、孟族多有融合, 而留在中國境內的藏緬語部族則多被漢、佤、景頗等民族吸收。

這種融合與吸收過程導致在中國境內並未形成一個獨立的被官方認定的「緬甸族」。中國目前所有的民族中語言、文化、風俗與緬族最接近的就是阿昌族。阿昌語與緬語同屬漢藏語系—緬彜語族—緬語支,但阿昌族與周圍的傣、白、漢、佤、景頗等民族的關系遠比與緬族更為密切。 中國的民族辨識體系強調歷史演變、文化傳統、語言、地理分布以及社群的自我認同等多方面因素。

當初古羌人南遷過程中早已分化演變出不同的群體。這其中當然會有一些與緬族文化相近的群體,但這些群體早已與緬族分化已久。民族本就是根據文化認同來劃分的。正如歷史上的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在演變過程中就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古羌人南下過程中那些與緬族文化相近的群體在中國的特殊歷史和文化發展下早已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中國的民族辨識認定工作自然不會將其歸為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