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八首空靈澄澈的唐詩,不染塵埃,讀完一秒清心

2024-06-27文化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溪】一詩作者存爭議,或為唐代張旭,或為宋代蔡襄。詩作靈感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描繪桃花溪幽美景色,抒發向往世外桃源之情。

首句"隱隱飛橋隔野煙"勾勒遠景,雲煙繚繞中若隱若現的長橋,營造幽深神秘氛圍。近景則描繪水中嶙峋巖石和飄落桃花,漁船輕搖,清幽明麗。

詩人站於石磯,詢問漁人桃花源所在,既融入畫面又表達向往。結尾以問句收束,留下遐想空間。全詩構思巧妙,由遠及近,由實入虛,文筆簡練清麗,意境空靈縹緲。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江村即事】描繪垂釣者深夜歸來,懶得系船就上岸就寢的情景。詩作透過簡單事件反映江村生活,展現詩人無羈無束的老莊思想。

首句"釣罷歸來不系船"為全詩關鍵,後續詩句由此展開。詩人巧妙運用"縱然""只在"等關聯詞,解釋不系船的原因:即使夜裏起風,小船也只會被吹到蘆花淺水邊,無需擔心。

詩作以個別反映一般,透過小事刻畫江村情事,顯得生動新巧。語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營造出真切恬美的意境。詩人筆法巧妙,以退為進,使詩意曲折深蘊,體現了對生活隨性的態度。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裏,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詩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詩中展現了草原、笛聲、月夜等元素,如同一幅恬淡水墨畫,體現農家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牧童勞作的辛勤。

首句"草鋪橫野六七裏"描繪廣闊草原,"笛弄晚風三四聲"展現悠揚笛音。"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刻畫牧童飽食後臥月休息的悠閑情景。

詩作語言樸實清新,展現了牧童生活的閑適與無憂。同時,詩中暗含勸誡,建議鐘傅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牧童形象可能象征智者,為迷失官場的鐘傅指引方向。全詩意境優美,蘊含深意。

【宿澄上人院】

唐·盧綸

竹窗聞遠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經年火,幡飄後夜風。

性昏知道晚,學淺喜言同。

一悟歸身處,何山路不通。

這首詩直接描繪禪境,營造迷蒙優美的月夜景色。竹窗外遠水聲若隱若現,月光似從溪中升起。詩人巧妙運用香火冷熱、生滅變化來傳遞禪意。後夜風起,殿前幡動,靜與動、夜與晝之間,讀者仿佛感悟到禪機。

作者與僧人交談心得,謙稱"性昏""學淺",卻又欣喜於得到認可。他感到真正開悟,找到了靈魂的歸宿。詩作開篇未寫入寺路徑,結尾卻點明禪悟是通達的門徑。

整首詩以簡練生動的筆觸描繪禪境,透過景物變化和心理感受,展現了作者對禪的理解和體悟過程,意境深遠。

-5-

【碧城三首·其一】

唐·李商隱

碧城十二曲闌幹,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沈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這首詩是李商隱【碧城三首】的第一首,反映了唐代道觀中特殊身份女子的生活。詩人以親身經歷,描繪了這些女子雖入道卻難以泯滅人性的矛盾處境。

詩作以仙女喻入道公主,描繪其居處、服飾和日常生活。首聯描繪仙宮景象和服飾華美,次聯暗指情書傳遞。第三聯巧用典故,暗寫幽會場景。末聯透過否定"曉珠明又定"的假設,表達對幽會的留戀。

全詩運用隱喻、象征和典故,語言幽晦深曲。想象豐富,將道教傳說和古代神話融入詩中,既表現了主題,又展現了瑰麗意境。尤其第三聯,想象新奇,景象壯美,用典巧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

-6-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

曾為流離慣別家,

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

惆悵起來山月斜。

這首詩是羈旅鄉思的經典之作。韋莊作為唐末典型的漂泊者,其詩展現了唐代士子的胸襟與抱負。"等閑揮袂客天涯"體現了他的灑脫決絕,但也難逃鄉思與功名的矛盾。

詩人將現實困惑轉入夢境,"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既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也透露出孤獨與無奈。孤燈和斜月的意象增添了淒美氛圍,加深了惆悵之情。

全詩境界直白yet不失深度,情感真摯而含蓄。韋莊善於從內在角度契入,使普遍的人生際遇顯得格外動人。其清麗柔婉的詩風代表了晚唐格調,透露出對生命飄泊的哀感。

-7-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這首清明詩以遠景開篇,描繪山頭墓田與紛繁祭掃景象,暗含詩人對生死的悲涼感慨。近景細致刻畫紙灰如蝶、淚血似杜鵑,巧用典故傳達深切哀思。

詩人繼而對比狐貍的忠誠和兒女的天真,揭示生離死別的痛苦與生命迴圈的無奈。末聯"人生有酒須當醉"表面倡導及時行樂,實則反映詩人對世間的留戀和無奈。

全詩層層遞進,意蘊豐富。從遠景到近景,從白天到夜晚,從生者到死者,詩人透過細膩觀察和深刻思考,展現了對生命、死亡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體現了南宋江湖詩派的特色。

-8-

【自敘】

唐·杜荀鶴

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於貧。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詩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杜荀鶴這首七律自敘詩,描繪了詩人身處晚唐亂世、懷才不遇的困境和內心煩惱。詩人以"酒甕琴書伴病身"開篇,勾勒出一個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卻表示"熟諳時事樂於貧",展現其高尚情操。

詩人寧願做"閑吟客"而非"竊祿人",表明其堅定品格。他"詩旨未能忘救物",卻感嘆"世情奈值不容真",揭示誌士與黑暗社會的矛盾。結尾"白發吾唐一逸人"道出無處容身的蒼涼。

全詩以議論為主,但議論與形象、感情相結合。結構層層推進,環環相扣,隨著層次推進,詩人形象愈發鮮活,感情波濤逐步推向高峰,主旨不斷深化,意境層層遞進,展現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