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春天正是讀書天,盤點3月讀的10種書,必讀其中三種。

2024-03-26文化

春天讀書實在是太舒服了,

尤其是在室外,吹面的風再也沒有冬天的寒凜,「像母親的手撫摸著」。

三四月的天氣,拿上書,去室外,找一個水邊,樹下,安安靜靜地讀一下午吧。

看太陽緩緩落下,看一本書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是多美好的景象。

3月我讀了10本書,這10本書,都算不錯。其中紀實文學【饑餓: 全球食物分配體系崩壞現場】和寫近代發展的【中國的奮鬥: 1600—2000】,這兩本恐怕是要提前約定我的年度top10了。再加上魯迅代表作【故事新編】,3月重點推薦這3種。

其他的書包括兩本涉及女性寫作的作品。

一本葉彌的小說【不老】,寫的是70年代末的一段愛情故事。一本是張莉的【我看見無數的她】,寫了30篇關於女性的寫作或電影作品。

【乾隆十二時辰】、【典範與傳承】都是跟歷史有關,前者是從乾隆入手,談清政府的運作。後者是從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切入中國的藝術史。

最後是一本舊書,李敖的【李敖新語】,25年前的書了,今天看多少有些過時就不重點推了。

以下是3月的讀書記錄:

①【故事新編 】魯迅著,錢理群註解,2024

推薦指數:★★★★★

江蘇文藝出版社2024新版的【故事新編】,最大的看點在錢理群的批註。本書書評

在【采薇】那篇,錢理群強調,魯迅有意讓伯夷叔齊與強盜小窮奇和普通百姓阿金相遇,更是讓阿金一句話葬送兩個聖人。這樣就把聖人身上那些「神聖的東西全都消解掉了。」

在【理水】篇,這篇是寫大禹治水的,錢理群更是從許廣平的記錄中,提到魯迅描繪的大禹形象,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的形象。而魯迅這樣寫並不是在擡高自己,他在【理水】中說「禹也真好像是一條蟲。」

在書的最後,錢理群寫了一篇後記。是這樣評價【故事新編】的:【故事新編】實際上是內在緊張的,但表達出來的卻是非常詼諧、從容不迫和幽默,讓讀者在哄堂大笑之中感受到它內在的緊張。同時讓我們感到驚異,當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仍然是表達這樣一種從容、詼諧和幽默。

喜歡魯迅的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故事新編】。

提前預告一下,因為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差不多20年前,而且這本書太有名了,所以就不用來占據我個人閱讀年度top10的名額了(除非選不出10本)。

②【中國的奮鬥 : 1600—2000】徐中約,2024

推薦指數:★★★★★

在這本書中,徐中約不僅描繪了中國jindai的zhengzhi、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遷,還探討了中國人民在國家命運的十字路口上所做出的艱難選擇。

徐中約在書中詳細考察了中國jindai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如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透過對這些事件的細致分析,他揭示了中國jindai社會面臨的種種困境和挑戰,以及中國人民為實作國家獨立、民族復興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同時,徐中約還關註了社會底層的人民,描繪了他們在歷史洪流中的生活狀況和抗爭精神。

本書的寫作背景是在 20 世紀中期,當時西方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存在一些偏見和誤解。徐中約希望透過這部著作,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真實、全面的中國jindai史。

③【饑餓】[阿根廷]馬丁·Kappa羅斯,2024

推薦指數:★★★★☆

【饑餓】的副標題是 全球食物分配體系崩壞現場,這本書很直接的告訴我們,今天的饑餓問題,不是因為糧食不足以養活地球上的人,而是食物的分配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崩壞。這本書就是帶我們一點點去接近崩壞的現場。

本書書評

身在中心地帶的人們,很少會相信「邊緣」並非一種客觀事實,而是一種遭遇。饑餓可以作為某種奇異的風景留駐在遠方,在報紙上占據一個小小的方塊,它不必進入我們的日常,我們也不必意識到,這世界的不平等是如此令人難堪。

而Kappa羅斯卻孜孜不倦地,亦或說不留情面地提醒他的讀者,在我們閱讀這頁【饑餓】時,有多少人正因饑餓死去。 或許我們這些讀者才是真正饑餓的人,我們的饑餓是靈魂的饑餓,這種饑餓,因我們的冷漠而生。

④【典範與傳承】邱建一,2024

推薦指數:★★★★☆

這本書是邱建一上課時的講義與錄音。所以內容的語氣比較像講話時的口吻,而不是寫文章的行文方式。因此這本書相當易讀。

本書書評

邱建一以輕松詼諧的口吻,似閑話家常一般,按書法、繪畫、陶瓷、青銅、雜項等類別將台北故宮博物院十余件網紅文物及相關文物進行分類講述,娓娓道來它們背後的歷史與傳說,並從藝術史角度對其價值進行評述。

寫法上幽默接地氣,可以說是顛覆了國寶在傳統理解中的形象,但又絲毫不損國寶應有的藝術和歷史地位。在解構中重構,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國寶的價值,拉近與國寶的距離。這本【典範與傳承】雖然以台北故宮博物館所藏國寶為敘述物件,實際上覆蓋面相當廣,基本上涵蓋了兩岸故宮的國寶沈浮。是一本「國寶沈浮錄」、「文物搬遷史」。

⑤【沒人能是旁觀者】[日]香川知晶,2023

推薦指數:★★★★

【沒人能是旁觀者: 十四個拷問人心的生命倫理難題】將生命倫理學的基本知識賦予大眾,並與大眾切磋。書中的每一個話題都有可能與我們中的某一個人不期而遇。

本書書評

我第一次面對生死是6歲的時候曾祖母去世,她活了將近100歲,我被裹在眾多的子孫後輩中,全程茫然。 而我真正意義的面對死亡,是12年前姑媽去世,那年她才五十多歲,得了乳癌,治療折磨的她一根頭發都沒了,身體非常虛弱。 當時我去醫院看她,她拉著我的手說,真的好想快點離開,體面的離開。 那天我突然意識到,原來一個人沒有選擇自己出生的權利,甚至也沒有選擇自己如何離開的權利。

在【沒人能是旁觀者】中14個真實案例,讓我們走進真實的生老病死。 這些話題或許沈重,但是「沒人能是旁觀者」。 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向死而生」,也許只有正視死亡,才能更珍惜生命。

⑥【我看見無數的她】張莉2022

推薦指數:★★★☆

這本書的副標題,叫「跟女孩們聊文學和電影的30個夜晚」,雖然我是個男孩,但也很享受30篇文章。

喜歡書中的一句話 「討論女性文學,是在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差異。」 性別差異天然阻礙下,平等和尊重是相互理解的基礎。這本書系統講述了「如何用女性視角重新觀看文學和電影」。書中透過女性視角對【黃金時代】【山河故人】【BJ單身日記】【秋園】、三毛、杜拉斯、伍爾夫、波伏娃等人的作品進行了全新的解讀,演繹出了新的故事。

全書分為兩章,第一章主要講述了幾位民國時期的陳衡哲冰心馮沅君蕭紅丁玲和80年代的女作家張潔,第二章則以文學和電影為主,探討了電影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思想。作者張莉,以獨特的女性視角深入探討了文學和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為我這個男性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

⑦【過雲樓檔案揭秘】沈慧瑛2022

推薦指數:★★★☆

蘇軾在【寶繪堂記】說再好的東西,都像「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周密【雲煙過眼錄】取此意。顧文彬過雲樓亦然。

【過雲樓檔案揭秘】一書從不同側面介紹了過雲樓之由來以及圍繞著過雲樓主人顧氏的人和事。沈慧瑛在多年收集整理過雲樓檔案的基礎上,梳理故紙堆中的過往經歷。透過本書,既可窺見晚清民初士人階層的文化生活範本、思想溯流,又能觀察當時的官場習俗、文藝場逸事。

但書中有些地方還是不太嚴謹。比如寫智永【真草千文】那篇最後,寫到「該卷即使不是晉代的作品,也是極為難得的宋人臨本。」智永和尚是陳隋時期的人,王羲之的7世孫。就算是智永真跡,也不應該是晉代作品。總的來說,【過雲樓檔案揭秘】是一本值得一讀,它不僅展現了顧氏家族的興衰,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讓讀者得以一探舊時士紳家族最後的輝煌。

⑧【不老】葉彌,2022

推薦指數:★★★☆

小說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一個發生在江南小城吳郭的故事。

在等待男友張風毅出獄前的25天裏,孔燕妮結識了從北京到吳郭的「調研員」俞華南。她陪著俞華南遊走於吳郭城。孔燕妮決定和俞華南談一場只有19天的戀愛。19天之後,張風毅出獄,俞華南回到北京,孔燕妮要去白鷺村開創新的事業。70年代末,一個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即將來臨。有人離開,有人歸隱,有人老去,只有孔燕妮,因為心中有愛,永遠不老。

可惜葉彌想加入的東西太多,既有人的情感追尋,又有社會變遷的蛛絲馬跡。最終顯得不那麽聚焦,讀起來有些散,但至少孔燕妮這個人物是立住了的。除此之外,張柔和的一句話也很讓人觸動「我不能朝前看,朝前看路就斷了。」在一切向前的時代,張柔和的註定被淘汰的,靠過去活著的人。也是一種時代的悲歌。

⑨【乾隆十二時辰】吳十洲,2021

推薦指數:★★★

這本書以一天的時間,來反映乾隆朝統治特色。

選擇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因其對半世紀的乾隆朝具代表性,且檔案多、活動豐富。這一天的節慶活動、政務處理、藝術鑒賞和南巡準備,展現了清朝的統治特色和歷史文化。作者透過史料構建出乾隆帝豐富行程,展示了史學的力量。

這是一部別具一格的一日史,角度和素材是討巧的。但是正如吳十洲自己所說,這一天實在是沒有什麽大事和「歷史轉折」,這就導致了這本書支撐力不足,僅僅是一個「標本」一樣的普通的一天。基本上序言部份,已經概括完了全書。

所以內容只能靠細節(包括連篇累牘的奏折原文)來填充。這極大的降低了這本書的可讀性。結果導致一本通俗讀物,不再通俗。而學術上,又沒什麽特別的意義。

⑩【李敖新語】李敖,2000

推薦指數:★★★

朋友送的書,李敖身上有江湖氣,有俠氣,有痞氣,甚至有點魯迅的意思,就是沒有文人氣。

他活著的時候,真沒覺得李敖有什麽好的。反而是他離開越久,越覺得這個文壇少了李敖這樣的人,真沒意思。

這本書屬實一般,是段宏俊辦【世界論壇報】邀請李敖寫的「新語」專欄。所謂新語,就是模仿「世說新語」,都是小豆腐塊短文。大部份是李敖常發的牢騷,尤其是關於殷海光雷震的,也有一些頗有趣味。翻翻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