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理響中國」趙尚誌的辦報往事

2024-06-21文化
鮮花盛開的五月令人陶醉。84年前的五月,革命者趙尚誌轉戰白山黑水間,在腥風血雨的歲月,一手拿槍,一手拿筆,留下了5篇珍貴的作品。翻閱斑駁發黃的【東北紅星壁報】,看到年輕革命者的思想在「紅色的五月」熠熠生輝。
主筆【東北紅星壁報】第2期
抗日民族英雄趙尚誌,作為東北抗日聯軍主要的建立人和領導人,在擔任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時期,主筆【東北紅星壁報】(以下簡稱【壁報】)第2期。他創作的5篇膾炙人口的抗戰佳作流傳至今。
1940年3月20日,中共吉東、北滿省委代表聯席會議在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結束,會議決議趙尚誌到由周保中擔任總指揮的東北抗聯第二路軍任副總指揮。3月28日,周保中、趙尚誌率警衛隊抵達虎林(今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境內。5月14日,抗聯第二路軍在寶清(今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營地出版【壁報】第1期。
1940年6月2日【東北紅星壁報】第2期第2版【土野的詩歌】【將就一些兒】【謎語請教】 作者/供圖
5月29日15時至17時,第二路軍總指揮部及直屬部隊在寶清營地召開黨員大會,趙尚誌在會上作【政治形勢和黨的任務】報告。會議研討了「壁報工作和掃除文盲」事項,提出【壁報】第2期要「利用可能時間,竭力講求適合於群眾通俗簡易的要求改善內容,充實內容,改善投稿」。
6月2日,趙尚誌主筆的【壁報】第2期問世,這期刊載他以「向之」為筆名所作的2篇韻文、1篇詩歌、1篇述評、4則謎語。【土野的詩歌】【將就一些兒】【謎語請教】刊於標註為「革命文藝」的第2版,【春日卡擊(春之花調)】刊於第3版,【紀念紅色的五月】連載於第6、7版。作為驍勇善戰、出奇制勝的軍事指揮家的同時,趙尚誌更是一位意誌堅定、文采斐然的抗戰宣傳者。
五篇作品的抗戰風采
【土野的詩歌】【將就一些兒】這兩篇韻文朗朗上口、節奏分明,敘事生動、須眉畢現。【土野的詩歌】展現了抗聯戰士在山林間休整之際遇敵突襲,沈著應戰的形象。首先寫到:「細碎鳥聲滿山發,都到山泉去洗頭刷牙,我你他,各個笑哈哈,山鴉也叫呱呱,不知牠【它】把誰誇。伶俐的樹雞去向松鴨問話,藍靛殼的膽真大,竟敢跑到我們的腳下。」正當「忽然陰雨鳥雀還家,剩下我們被淋得像個水鴨,有人說快去烤火吃點飯吧」之時,「忽聽槍響砲彈炸,同伴立刻傷了三【仨】」。於是,戰士們「快拿槍往前爬,只見那賊兵布滿了山崗和低窪,不管泥水和路滑」。雖然處於敵眾我寡的局面,但戰士們「人少可是沈著不害怕,藏身在石後樹根或小崗下,描【瞄】準不遠的那個就打他,叫他回老家」。還擊過後,敵人裏「嚇的有個把頭硬往地下趴,屁股朝天目標更大」,戰士們乘勝追擊,「追的敵兵丟掉鞋襪,活抓個狗頭咱也來審問他」!待戰鬥結束,「已經日西下,道旁的鮮血染紅了黃花」。而戰士們「煮上牛肉罐頭燜上白米飯,吃個肚皮難容下,再把盆碗刷」。抗聯戰士大無畏的革命形象躍然紙上。
【將就一些兒】表現出漢奸向日本侵略者搖尾乞憐,被俘日酋向抗聯戰士求情松綁的情形。
【謎語請教】計有5則,其中第1至4則為趙尚誌所作,因謎面後均附「向之候教」四字,第5則標註「轉載」。導言中說:「猜謎諸君請於六月六日以前投文本編輯部以便在下期揭曉。完全猜中贈書一本,完全不中恕不登載,余均披露芳名。」
詩歌【春日卡擊(春之花調)】借景抒懷、流暢詼諧。該文在春景的描繪中記錄抗聯戰士的伏敵情形,呈現著抗聯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述評【紀念紅色的五月】九百多字,壯懷激烈、鼓舞鬥誌。文中首先說明「紅色五月」的成因在於一系列紀念日後,指出:「應該知道中國人民不但記住了五月的痛史,並且有決心去拼血命為雪恥而進行鬥爭。」在抗戰戰況方面,文中談到,在關內戰場「真是在抗戰救國的工作任務上表示了紀念紅色五月的光榮行動」的同時,「東北抗日隊伍,也在各方積極活動進攻敵寇,以及集會宣傳作為紀念」,尤其是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幾次大獲勝利,亦可稍足表示我抗日戰士紀念五月的熱烈與極積【積極】」。為了實作抗戰勝利這一目標,趙尚誌慷慨陳詞:「我們抱著這個目的去鬥爭,以追懷過去的五月,以迎接將來的五月,我們流著洗辱的血,戴上勝利之花,慷慨悲歌,轉戰各方,來紀念五月。」
1940年6月2日【東北紅星壁報】第2期第6版【紀念紅色的五月】 作者/供圖
1940年7月,趙尚誌入蘇聯境內,未再參加【壁報】工作;當年10月,他由蘇返回,在饒河(今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暴馬頂子一帶領導抗敵鬥爭;當年11月,他撰寫【關於東北抗日遊擊隊的過去與現在的略述】【關於布置和建立東北遊擊隊的報告】兩篇文章,前者包含他創作的歌曲【十年血戰還要爭取最後的一朝】。趙尚誌堅如磐石的抗戰意誌正如他的歌詞中所述:「獻身為抗日救國真榮耀,抵擋那倭寇匪徒的殘暴;新傷和舊痕愈多愈榮耀,鮮紅的熱血灑遍了荒郊;不要恥笑我們破爛戰袍,不要輕視我們傷病殘老;慶凱歌看紅旗到處飄飄,十年血戰還要爭取最後一朝!」
不同題材的作品,有的通俗、詼諧、幽默,體現了符合讀者文化水準的意識;有的義正詞嚴,表達了對革命事業遠大理想的必勝信念。文章簡短倉促,報紙印制稍嫌粗糙。捧拾這些發黃發脆的珍貴史料,可以感受到84年前白山黑水老林裏燃燒的青春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