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必修課從古人用竹簡傳遞文字開始

2024-04-10文化

作者:簡冬梅(江西)

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閱讀習慣,從竹簡到紙張,到電子閱讀,盡管以後網絡還會更加發展和發達,但紙質書和紙媒也同樣會延續自己的書香品質。對我這個年齡來說,讀書、尤其是讀紙書,仍是天長日久的必修課。

品【論語】「瓠」瓜的趣味。子曰:「吾豈匏瓜也哉?」初讀不解。細想,細想覺得很妙。 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我們個人。曾有作家說,身體是我們靈魂的殿堂 而幾千年以來,孔子是我們的聖人 。我們個人無論想什麽做什麽吃什麽都在殿堂裏;中國幾千年來,無論是讀書人還是帝皇、將相所想要的儒家思想都放在孔聖人門下。 真實的孔子和真實的我們是什麽樣子?不過就像一個葫蘆,裝酒也裝水,有時它也空著。

嘆賀鑄【六州歌頭 少年俠氣】的快意。接近深秋,有些淒冷,無意間居然讀到賀鑄的這首少年俠氣。在以往的印象中,對這位號稱賀鷓鴣的更多的只是知道他的鷓鴣詞和蘇東坡的那首江城子並稱:悼亡雙璧。原來他也曾有這樣的青春豪縱,歲月何曾饒過誰?眼裏的故事,再怎麽努力藏,不顯現在臉上,刻在心中的銘印是抹不掉的。

知東坡先生的自語。【赤壁三詠】文筆及產生的眾多妙語姑且不論,後世的評價也不說。【念奴嬌 赤壁懷古】學士詞,當關西大漢執銅牙板唱!【赤壁賦】中沒有看到客,我願意相信,唯有蘇先生自言自說。

【後赤壁賦】中,未見道士,唯有鶴與不系之舟。多情早生華發,蘇先生在清風明月間與天地,與眾生,與自己達成和解。人生緣何不快樂 只因未讀蘇東坡 。讀【寒食帖】,復讀【赤壁賦】【後赤壁賦】。感覺靈魂與看不見的裊裊契應,如煙霧般柔和,感知自己似被看不見存在的冥冥滋養著,不覺時光已過良久。

存叔本華的涵養。年少的時候總是喜歡那種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詞語和做法,但後來才慢慢地悟到,不拘泥,不綁架。語不驚人誓不休以示高明,也不好。真正的強者不是那種鋒芒畢露,而是含蓄溫潤如玉,散發著淡淡的亞光,能給世界帶來美好的,都是才華。

疏【頂尖廚師五個維度】的俯瞰。成就一個好的廚師需要遵循以下幾個維度 第一食材:要識得好的材料; 第二味道:像家裏的菜,甜鹹適宜; 第三火候:該爛的讓,該脆的脆; 第四呈現:所謂色香味,除了味道呈現出來,要是美的,這是上升到美的理解,需要生活的沈澱;這是更深一步的要求。 第五變化:平常的食材可以幻化出神奇,滿足味蕾,更可撫慰心靈。到這個時候大約可以從匠到師的段位了吧。 細細咀嚼,【道德經】有雲:治大國,若烹小鮮。若治大國依這五個維度,以材,味,火,色,靈,以人為本,百事百行各得所宜。舌尖感受著食物的味道,充實感會油然而生,食物是能量,是治愈,是珍愛。慢慢地吃,深深的愛。

感海子和駱一禾的角色。初讀駱一禾的詩,我像是推開了一扇納尼亞之門。海子與駱一禾的詩,像是孿生兄弟般的語言,像是中國傳統古建築的那般的對稱,又有蘇州古典園林般曲徑通幽,各有風采,他們是詩歌的祭司,也是詩歌的祭品。凡有所向,皆是虛幻,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粗粗讀詩詞,許多完全不知所雲。只有一個聲音越來越清晰,在耳邊吟唱:人間珍貴,我們要好好活下去。

曾文正公曰:余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難易,但行之有恒。 堅持就是勝利,簡單的道理,反而是最難做到。集腋成裘,讀書做學問亦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