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儲賀軍:哥大的「反猶」翅膀——兼談馬克思的【論猶太人問題】

2024-05-05文化

從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興起的學生運動已經進行了大約2周了,席卷了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幾十所大學。美國眾議院透過了「反反猶法案」,拜登終於打破沈默,出來講話,內容無非是老調重彈,保護言論自由但維護法治。這場運動倒讓人想起馬克思近200年前寫的【論猶太人問題】(全文詳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21-55頁)。

學生運動發展到今天,總體上還算「和平」,主要形式還是在校園裏設定帳篷區。有些學生中不同派別的肢體沖突,動用了木樁、金屬護欄、煙花等非和平工具,引發警察介入清場,已有2000多人被抓。主串流媒體不分左右派,眾口一詞,譴責學生的「非和平」抗議行為,並公開號召全美雇主們明確表態:建立黑檔,今後不僱用參與鬧事的學生。此次學生運動的發源地——哥大,已經不是第一次引發全美學潮了。在60年代和80年代各有一次,最終導致全美範圍內的大規模學生、群眾運動。上兩次學運的主要原因,還是政治問題。60年那次,主要是反對越南戰爭,後期混同於黑人的民權運動,其規模之大,看過【阿甘正傳】的人,可以管中窺豹。80年代那次,主要是針對南非的種族隔離。

相較於前兩次學運,這次正選於哥大風潮的規模,截止到目前還只能算是一場小小的風波。進一步發展成什麽樣子,導致什麽結果,尚難預料,但是,這次學運的起因和目的,與前兩次有明顯的區別,才是最值得關註的事情。上兩次學運的主旨還是廢除一些不合理法律制度,特別是種族隔離的歧視性制度,故此,還停留在制度層面上的政治問題。運動最初叫做「校園加沙抗議」(College Gaza Protest),在當今國際化、資訊化的條件下,矛頭也直接指向了以色列和猶太民族,並在全世界引發了不同程度的反響。

這次學運的主題明顯不同,直指猶太民族的【聖經】衍生出來的社會價值觀的根本性文化問題,故此,絕非傳統意義上的民主與法治問題。猶太人在美國非常「金貴」,控制著主媒、金融,近幾年來不斷向政界滲透,誰要是敢碰一下,就會被群毆,嚇得鬧事兒的娃兒們大都帶上口罩。這還只是表象,猶太人「超然地位」的最根本原因,還是猶太人控制著西方社會(主要是美國社會)的上層建築。猶太人的【舊約聖經】是西方幾乎所有宗教的源頭,他們對於整體西方文化中的意識形態,擁有著無法抹去的「教主」地位,這才是猶太人可以歷經千年磨難,最終「統治」當下美國的最根本原因。這也不是偶然的,猶太人達到了整體西方文明所能企及的思想頂點,是西方文化的天花板,這是事實,也是整體西方文明的悲哀。

還在猶太人備受西方社會歧視的時代,年輕的馬克思就寫出了【論猶太人問題】,對於猶太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完全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審視猶太民族和全人類的利益與發展,並為猶太人的「救贖」之路提出了準確的方向。馬克思一生專門探討猶太人問題的著作,僅此一例,之後他就全心全意地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和無產階級的解放之路。這篇文章之所以重要,絕不僅僅是因為馬克思的原生家庭具有猶太背景,更重要的是如同列寧的評價,這篇文章是馬克思世界觀「兩個轉變」的「徹底完成」的標誌之一。

馬克思為猶太民族的解放指出了明路:「應該為人的解放而奮鬥」,而不是沈溺於本民族利益的自私自利,明確認為「要把神學問題化為世俗問題」。文中的第二部份,對於我們理解當下的猶太人問題尤為重要,馬克思認為,猶太教的世俗基礎就是「實際需要,自私自利」,猶太人的世俗禮拜就是「經商牟利」,猶太人世俗的神就是「金錢」。繼而,深刻指出,「猶太人的實際政治權力同他的政治權利之間的矛盾,就是政治同金錢勢力之間的矛盾。雖然在觀念上,政治淩駕於金錢勢力之上,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奴隸」。

在近代歷史上,猶太人只是從19世紀起,才在英國的「上流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在20世紀的美國開始混得風生水起。在美式現代資本主義的舞台上,猶太人找到了最佳表現「夢幻」機會,美式資本主義讓猶太人充分地展示了什麽是貨幣崇拜教,什麽是規則的形而上學思維。這些特質加上昂撒民族的武力至上邏輯,就構成了一種「天衣無縫」的組合,其具體表現就是現在的美國的意識形態和社會生產方式。猶太人的行為最終同馬克思的觀點南轅北轍,而且把馬克思曾經揭露的猶太民族的弊端發揮到了極致。

歷經幾千年,猶太人的好日子並不多見,一直在受氣。猶太人和各類「鄰居」總是無法和睦相處,也就是說缺乏文化融合力,既不能融合「鄰居」,也不能被「鄰居」所融合。無怪一個號稱有幾千年歷史的族群,至今人丁不旺。他們喜歡拿納粹迫害猶太人說事兒,指責任何對猶太人提出批評的人們是希特勒的傳人。哥大的翅膀扇起來之後,內塔尼亞胡就說,現在是猶太文化在二戰之後面臨的最大一次沖擊、怒懟。從來就沒有見到猶太人的「自省」,檢查一下自己有什麽錯。加沙的「萬人坑」,只一句「不是我幹的」就磨平了;國際人道組織的車隊被精準襲擊,靠一句「目標瞄錯」就沒事兒了。總之,猶太人的一切「殘忍」都可以和納粹的「殘暴」相互抵消。

猶太人究竟是不是一個「民族」,這一點是存疑的,更應當被定義為一種「文化」,一種「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反映在一個特定的群體上,而表現出來的積弊非常明顯,從來沒有自我檢討,沒有自我思想革命,猶太人酷愛高利貸和金融操作,故而寄希望於規則而不是心靈建設。近幾十年來,這種思維也反應在中國,把所謂「法治」視為一切的核心,仿佛這世界上有了法官和律師,天下就會一切太平,一直太平。並非說法治不重要,而是說僅有法治是不夠的,單純地進行制度改變,而忽略心靈建設,就會四處樹敵,只能制造更大的混亂。

回到現實的「世俗世界」中來,在正進行的巴以沖突之中,對於以色列和美國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半年前被哈馬斯掠走的人質。不是說以色列的摩薩德有多神奇嗎?不是說美國的AI技術有多智慧嗎?半年了,面對加沙的彈丸之地,以色列用盡了挖地三丈的粗暴,人質在哪裏?西洋鏡看著再神奇,也經受不住現實的利刃。國際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內部的反抗勢力也看到了機會,就連猶太人內部也開始公開分裂。桑德斯已經公開在主媒上為學生支持巴勒斯坦說話,並警示這將是拜登的「越戰時分」,傳聞之中,索羅斯也竟成為學運的後台操盤手。

不少人在直指拜登在分裂民主黨,而共和黨早已被杜林普徹底分裂,無論今年11月他倆誰上台,美國遲早被以色列拖向無底深淵。美國如果沒有變革意識形態的勇氣、智慧和機遇的話,都將面臨哈姆雷特的問題:活著還是死亡。有一種近似寓言的西方科學研究,說亞馬遜河邊的一只蝴蝶,無意識地煽動翅膀,就可以傳導為富士火山的噴發。不必理會玄學,繼續努力探求人類的最根本問題吧:

「猶太人的社會解放就是社會從猶太精神中解放出來。」

——卡爾·馬克思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商務律師;來源:昆侖策網 【原創】 ,作者授權正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