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莆田】——【詩經】劄記101

2024-04-17文化

背景

【詩經•小雅】也有【莆田】一詩,講的是貴族勸農和祈福。

【齊風】裏的【莆田】主旨分歧很大,但不外乎譏刺、隱喻或直陳三大類。

第一、刺齊襄公。代表觀點出自【毛詩序】:「大夫刺襄公也。無禮儀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誌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從齊襄公其人秉性和作為看,他屬實是個誌大才疏,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荒淫無道之徒。

第二、刺齊景公。發言代表是豐坊的【詩說】:「齊景公急於圖霸,大夫諷之。」齊襄公是齊國的第十四位國君,齊景公是齊國的第二十六位國君,一腳天上,一腳地下,時間差異太大。

第三、刺魯莊公。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認為:「莊公生而蒙非種之譏,及己即位,而有不能防閑其母之誚,且與其母更道入於齊國……詩人代為之愧……」。除了母與子之念,我們看不出任何其它線索。

第四、刺奇童無成說,上古之「傷仲永」。牟庭【詩切】認為:「詩人有所識童子美質者,已而離遠不相見,常思念之……及長而復見之,則庸人矣,故悔思之也。」觀前詩之思念幽怨之意,切切程度似在此事之上,不敢茍同。

第五、戒厭小務大說。這主要體現在朱熹【詩集傳】之觀點:「田甫田力不給,則草盛矣;思遠人而不至,則心勞矣。以戒時人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他說:「此又以明小可大,邇之可遠,能循其序而修之,則可以突然而至其極,若躐(音烈。超越,踐踏。躐等的意思是超越原有序列)等而欲速,則反有所不達也。」然則後一章小兒之說做何解?朱熹說:「言總角之童,見之衛久,而忽然戴弁以出這樣,非其躐等而強求之也。蓋循其序而勢有必至耳。」所雲雖多,明顯牽強,朱子之說謬矣!

第六、戒學者及時進修說。劉沅【詩經恒解】雲:「蓋當時有少年,誌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漸進者,故詩人戒之。」此與所謂「奇童無成說」或「戒厭小務大說」癥狀類似。

今人說法更是五花八門:有說是春初耕種時的禱神歌;或曰勸慰離人不須徒勞多思之詩;或曰婦人思念征夫之詞;或曰少女愛慕少男之詩;甚至有說夫婦遺失小孩,女子見情夫,兒子被抓去當兵等等。

我們估計最大的可能是妻子思念遠方的丈夫,並以此為理解【莆田】的根基。

這樣的話,全詩詮釋成白話大概是:

這大地沒法種了,谷莠子長得比苗還壯!家裏那個人也不回來,每天惦記他也是白惦記!兒子紮著小羊角辮每天到處亂跑,啥時候你回來,就會突然發現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

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位婦女幽怨的眼神。

原文

【詩經•國風•齊風•莆田】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

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譯文

大田無所出,草盛禾苗疏。

居家無青壯,何人弄犁鋤。

夫君去遠方,杳然少信書。

蓬蒿連天地,田野盡荒蕪。

野雀群歡喜,鄰裏訪狐兔。

門前草過膝,窗欞壓老樹。

妾心有其失,畢竟無所處。

憂勞滿惆悵,何必思遠夫。

春種盼秋收,怨婦不忍哭。

田壟棲鴉鵲,莠草欺禾蔬。

野花本爭艷,如今面容毒。

雀巢鳩所占,草壯禾苗枯。

忍看良田廢,蜂蝶亂踟躕。

小農無良謀,登高喚家主。

思念枉不眠,長夜星月疏。

徒然淚洗面,寒鴉過歸途。

小兒樂無憂,當庭捕蟲蛛。

總角朝天起,嬉笑過廳廚。

時光總荏苒,幼苗成大樹。

後浪追前浪,新塵蒙舊書。

會當故人歸,相見兩難熟。

門前當年柳,濃蔭遮日出。

頑童已及弁,笑問來何處。

室中無佳茗,貴客得飲無?

註釋

莆田:齊風第七。大塊之田,國君所有的農田,耕種需民眾出力。高亨:莆,大。

無田莆田:高亨:上田字是動詞,種田;下田字是名詞。一說:無田(佃)莆田:不要耕種大田。田,佃,治理。莆田:大田。

莠:音有。高亨:一種草,似谷非谷,今語呼做谷莠子。周振甫:莠,狗尾草。【集傳】:「莠,害草之草也」。

驕驕:猶「喬喬」,高聳貌。高亨:驕驕,借為喬喬,草盛而高的樣子。周振甫:驕驕,高大貌。

遠人:遠方的人。高亨:遠人,到遠方去的人,指從軍者。竊以為詩中所指不明,未必為從軍。

忉忉:音刀。憂勞貌,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失意惆悵的樣子。【毛傳】:「忉忉,憂勞也」。高亨:忉忉,憂念貌。周振甫:忉忉,憂勞貌。

桀桀:音傑。高出貌。一說茂盛的樣子。高亨:桀桀,讀為「揭揭」,也是高的意思。周振甫:桀桀,高大貌。

怛怛:音答。悲傷的樣子。高亨:怛怛,憂傷不安貌。周振甫:怛怛,悲傷。

婉、孌:高亨:年少而美好的樣子。【毛傳】:「婉孌,少好貌。」

總角:古代男孩將頭發梳成兩個髻。高亨:總角,總是束紮。古代未成年的人,頭發束成兩髻,左右各一,形似牛角,叫作總角。周振甫:小孩梳兩辮上翹,稱總角。

丱:音灌。形容總角翹起之狀。高亨:對稱豎起的樣子。

未幾:高亨:不久。

突而:高亨:突然。

弁:音變。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以示成年。高亨:一種帽子,圓頂,用布帛或革做成,士兵們戴這種帽子。這一章寫她的兒子是個總角童子,可是竟被統治者抓去當兵戴上弁帽了。周振甫:弁,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成人,戴冠。

1、弁字小考

弁,音變。通覍。通常的解釋有三種:(一)、古代成年男子戴的一種帽子;(二)、指武官(古代武官戴皮弁,如馬弁,武弁等);(三)、弁言,寫在前面的序文一類的文字。

以貌取人是愚蠢的。不要小看「弁」字,它是有出身、有背景、有地位、有品位的一個古字。

用作名詞的時候,是古時的一種冠帽,通常配禮服,(吉禮之服用冕,冠冕堂皇),赤黑色布做的叫爵弁,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後來泛指帽子。【周禮•弁師】:「弁者,古冠之稱」。【廣韻】:「弁,周冠名」。

弁在古代有時專指低階武官,因武官帶皮制的弁帽。

用作動詞的時候,多指古代男子滿二十加冠禮。另外還有弁丁(苦力),弁言(序文),弁瓊(鑲在馬冠上的美玉)等。

用為形容詞表示著急。

2、之所以窮追「弁」字,是因為高亨一意認定此詩主旨是農家的孩子尚未成年,就被統治者抓去當兵派往遠方,他的親人想念他,唱出這首歌。從全詩的語境上看,唯一透露出一絲軍教味道的也就是這個「弁」字。但此路既可以往東,也可以往西,其線索實在渺茫,其說法原也牽強。

3、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卷六雲:「此詩詞意極淺,盡人能識,惟意旨所在,則不可知。【小序】謂‘刺襄公’,【大序】謂‘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率皆擬議之詞,非實據也。」

4、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卷八說:「【莆田】,詩人思念遠人,其人忽見,驚喜而作。詩雲‘突而弁兮’,則知其所思念之遠人為少年男子,詩人與此男子有何關系則不可知。細玩詩意如此,倘以詩之言外之意求之,則似為母遠思其子,終得相見,熱淚奪眶,喜極而作。豈有關文姜與魯莊公之間事乎?」

5、依此理解,【莆田】前二章為實寫夫去遠方,家無壯力,大田荒蕪,妻子負氣說沒必要想念家裏那口子,想也白想,徒增煩惱。其實是想之切切,故意反說。後一章虛寫兒子如今「總角」,若幹年他爹回來後,勢必已經二十而冠,走向成年了。更見其思念之殷殷。虛實結合,運用反語,「神回氣合」,「形不接而神接」(清陳震【讀詩識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