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論語】14.18|名實相符很重要

2024-06-21文化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 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這一章需要辨析諸多概念,而且這一章的用意在於名實相符的教導。

家臣和具臣,家宰。其實都是一個意思。講具臣,是對於為政而言的就是備胎。講家臣是對於家宰服務的物件而言的。講家宰,當是一個當時的普遍稱呼。實際上這個家臣已經暴露出那些卿大夫的野心,為自己服務的人如何能稱為臣呢,即使家臣也不行的。家宰還是比較嚴格的。

而且需要註意的是,這是論語中首次提到把家宰舉薦為從政之臣的一個案例。

這和我以前的推斷基本是一致的。比如冉有為季氏做家宰很多年,大概就是等這樣一個機會吧。

當時的士從政大概只有兩條途徑,一個是自薦,比如子貢這樣的,可以直接做到宰相。還有蘇秦張儀那樣的,都是自薦。一個是舉薦,這個舉薦也有多種原因,大概最常見的就是為他人做家宰,希望主人良心發現,舉薦他從政。估計季氏那樣的人是不會舉薦的,不然不會多次問孔子他的弟子誰可以從政了。孔子的弟子都可以從政的,他是明知故問。

公叔文子是衛國大夫,對國家還是有責任心的,所以有舉賢之德。這和魯國的季氏家宰是不同的。

古時禮制,死後能被稱為文的都是以德行而言的。比如貞惠文子。本身貞惠就具有德性在其中。

大夫 zhuan音。參考了註解,四書釋地:陪臣至春秋亦稱大夫。大夫僎者,家臣之通稱也。

這個我跟從註解。至於僎是當時一個人還是家臣統稱,我不爭辯。知道是公叔文子的家臣就可以了。

公叔文子把自家的家臣舉薦為大夫,讓他和自己一同出現在朝堂,一同為官。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說到,這樣死後真可以被謚號為文了。名副其實了。

實際上,這個事,晏子也做過,當時把他的車夫也舉薦為大夫了。晏子看重的是車夫的知錯能改,有德行。

本章從公叔文子的德性中講名實相符的道理。有這個德性才能有那個真名。實際上孔子的時代,名實已經出現了嚴重異化。名不符實了。唯獨孔子還守護著儒學義理的純粹,潔凈精微。當然,孔子還有言外之意的,因為有人不能名實相符。比如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