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了凡四訓 】學會轉念就是轉運的開始

2023-12-22文化

——【了凡四訓】——

作者:袁了凡

這本書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給子孫的家訓,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

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勸人向善、謀求磊落的生活,堪為一部歷久彌新的生活方式手冊。

四訓: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人生就是一種修行,昨日之因造就今日之果,人的命運好壞,很大部份取決於內心。

如果我們不從內心深處自我省察,而是一味追求外在的東西,就會陷入盲目的追求中,萬事只能聽天由命,向內向外都不會得到什麽。

因此,要想改變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內心一虛懷若谷,謹言慎行,廣積福德,自省自律。

了凡先生從自我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從他的命運被算定到透過行善改變命運,闡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根,為我們指明了一條「自我改造、自我救贖」之路。

真正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為。

上天是公正的,不是看你敗不敗,而是看你實際做了什麽。最後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買單。

最好是只做好事,莫問前程,心安就好。

01

立命之學

一個人如果做不到沒有妄念,就會被妄念束縛,最終難逃命運的流轉,怎麽還可能超越命運呢?

事實上只有凡夫俗子才會有所謂的命數。

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個人的福報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

人的命運好壞離不開人的心,假如重新的層面上找尋,沒有不感應的,求不求在於自身,不只是道德仁義,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貴其實也是如此。我們既可以向內求道德仁義,同時也可以向外求公民富貴,內外都有所得,這才是正確的追求。

假如我們不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自我省察,而是一味追求外在的東西,就會陷入盲目的追求中,萬事只能聽天由命,向內向外都不會得到,沒有什麽益處。

一定要積德,一定要對人寬容,一定要和氣慈愛,一定要保養精神。

從現在開始,你要不斷擴大充實自我的德行,堅持不懈地做好事,而且是默默的做好事,積累陰德,這就是自己所造的福德,哪有享受不到的道理?

所謂「修」,就是自身有過錯,都應當徹底改正,永不再犯。所謂「俟」,就是哪怕有一點點非分的企圖、念頭,有一點點的遷就、迎合,都應當徹底斬斷他們。達到這種境界,就是達到了不動念的境界,才是實實在在的學問,才是真正的立命之學。

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麽,天天把自己的過失改正一天,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就會心安理得的一直錯下去,一日不去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一天沒有什麽進步。

02

改過之法

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

改正過失的方法:

第一要有羞恥心。 羞恥心對於人非常重要,因為有羞恥心就可能成為聖賢,沒有羞恥心或許就會淪為禽獸,這是改過的關鍵。

第二,要有敬畏心。 天地在上,我們很難欺騙鬼神,即使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做壞事,頭頂的神明也看得清清楚楚,一一記錄。重則讓你遭遇各種禍害,輕則讓你折損現實的福報,我們怎麽可以不存敬畏之心呢?

不論犯了什麽過錯還是多久以前的事,只要下決心改正錯誤就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改過要趁早,覺悟要趁早,而一旦覺悟就一定一刻都不能懈怠,一念都不能放縱。

第三,要有勇猛心。 一般人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不能進而改正自己的過錯大多是因循守舊,得過且過,畏難退縮。

有了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這三種心,必然一有過錯就改,如同春天的冰,遇到太陽即可融化,哪用擔心不會消失?

聽到別人誹謗,自己就大發脾氣,費了很大的勁,很多的心思去辯解,去澄清,其實是春蠶吐絲,作繭自縛,自尋煩惱,憤怒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發願改正自己的過失,在明處需有朋友不斷督促提醒,在暗處需有鬼神監督檢視,要一心懺悔,晝夜不停,經過一周,兩周乃至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定會有效果。

我們都是平常之人,日常言行裏的大大小小的過錯多到不可計數。

✿✿✿

03

積善之方

沒有人願意鋌而走險去做犯法的事情,掌握權利的人,面對老百姓的犯錯,要有悲憫心,更要反思自己的管理是不是出了問題。

做善事而不去推究做善事的道理,自己以為自己在做好事,很可能反而是在造孽,枉費了一番苦心,卻沒有任何益處。

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

有利於別人的就是善,僅利於自己的就是惡。

如果你是利於別人,那麽罵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那麽禮敬別人也未必是善。


所以我們做善事能利於別人的就是出於公心,出於公心就是真誠,如果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出於私心就是偽善。

為善而不求任何回報就是真善,為了某種目的而行善,就是偽善。

什麽叫是、非?
我們討論行善,不應該只是看行為本身,還要看這個行善是否會有弊端,不應該只看當前,還要看到長遠,不只要看個人的得失,還要看對天下大眾的影響。

當時的行為雖好,但它的流弊足以害人,那麽雖然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確實在做壞事。

當時的行為也許不是那麽好,那而他的影響卻會為別人帶來好處,那麽雖然當時看起來不像是善行,但其實已經是了。

要行善首先要懂得辨別。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我這麽做都是為了你好。」然而當事人不僅沒有受益,反而苦不堪言。

我們要辦別的,正是行善的道理。善惡不分,就是你認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實際上並非如此。

世間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所以辦別善惡標準的時候,需要審時度勢、依具體人和事的實際情形而定,恰到好處地行善。

順其自然地幫助別人,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大概而言有十種:

第一、與人為善,

第二、愛敬存心,

第三、成人之美,

第四、勸人為善,

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興建大利,

第七、舍財作福,

第八、護持正法,

第九、敬重增長,

第十、愛惜物命。

04

謙德之效

古語說過,有誌於功名的人一定會得到功名,有誌於富貴者一定會得到富貴。

人一旦有了堅定的誌向,猶如樹木有了堅實的根基。 立定誌向後就應該每一個念頭都不忘謙虛,處處不忘給人方便,自然就會感動天地,這就是所謂的福報是由自己造成的。

如果你發自內心的喜歡,有堅定不移的誌向,那就一定能獲得功名。

我們自小便知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懂得謙虛與自省的人,會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提升,獲益無窮。

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決定了他的心胸、氣量。決定了他是否能夠成就幸福、完滿的一生。

這本書,最讓我深感共鳴的一句話就是 「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個人的福報,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

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只是一味的聽天由命,認一切都命中註定,那人與提線木偶沒有差別。

所以,想要的自己去爭取,告別過去的不足,確定堅定的目標,並為之付出努力,積極行善,謙虛求教,想要的也許都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