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相思有多苦?王維這首詩,把思念一個人寫到了極致

2024-07-31文化

閃光背景的木桌上開啟的唐詩

夜深人靜,月光如水,清風徐徐。我獨坐庭院,手捧一卷唐詩,細細品味著其中的意境與情懷。忽然,一首熟悉的詩句躍然紙上,仿佛穿越千年時空,將我帶入了那個相思繾綣的世界。

"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

這短短的14個字,仿佛一把鑰匙,瞬間開啟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門。多少個夜晚,我曾佇立窗前,望著同樣的明月,感受著同樣的清風,心中湧動著難以言說的思緒。

此刻,我仿佛成了那位千年前的女子,靜靜地站在庭院中,目送心愛之人遠行,心中滿是不舍與牽掛。

這首詩,正是出自唐代詩佛王維之手,題為【伊州歌】。短短四句,卻道盡了相思之苦,令人心神蕩漾,魂魄飛散。讓我們一同細細品味,感受這首詩所蘊含的深厚情感。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我們先來看這首詩的開篇: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這"清風明月"本是良辰美景,本該是愛人相會之時,卻偏偏成了相思之苦的背景。這種反襯手法,將女子的孤寂與思念之情襯托得更加強烈。" 蕩子從戎十載餘 "一句,更是將時間拉長,讓讀者感受到那漫長歲月中的煎熬與等待。

"十載餘"雖不一定是實指,但也足以讓人感受到時光的漫長。古人雲:"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何況是一別經年,其中的相思之苦,可想而知。

這種以時間跨度來強調相思之苦的手法,在古典詩詞中屢見不鮮。比如李白的"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簡素手。"同樣是用時間的漫長來襯托相思之深。

再看後兩句,"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這裏運用了回憶的手法,將時間拉回到離別之時。"殷勤囑"三個字,道盡了女子對丈夫的牽掛與不舍。

而"歸雁來時數附書"則展現了女子對丈夫音信的期盼。這種盼望,恰恰反襯出了音信的稀少,更加突出了相思之苦。

王維在這裏巧妙地運用了"雁"的意象。在古代,雁常被用作傳遞書信的象征。如李白的"哀哉落葉飛,飄零從此去。思君若汾沫,何日復相遇。慊慊獨愁人,愁人成永暮。寄書惟尺素,因雁附秋聲。"同樣用了"雁"來表達思念之情。

細細品味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王維高超的詩歌創作技巧。他並沒有直接描述相思之苦,而是透過意象的運用,透過時間的跨度,透過回憶的穿插,將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含蓄而又深沈的表達方式,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所在。

在這首詩中,我們看不到激烈的感情宣泄,卻能感受到綿長深沈的思念。這種克制中的深情,恰恰是最動人心弦的。它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同樣是描寫相思之苦,卻都不露聲色,讓人回味無窮。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一段經歷。那時,我剛剛步入社會,為了事業不得不離開家鄉,遠赴他鄉打拼。每當夜深人靜,望著窗外的明月,我總會想起家中的父母。他們是否也像這首詩中的女子一樣,日日盼望著我的音信?

那時的通訊還不如現在發達,一封家書往往需要幾天才能到達。每次收到家書,我都會反復閱讀,仿佛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歲月雖然艱辛,卻也是人生中最珍貴的回憶。正是那種相思之情,讓我更加珍惜與親人在一起的時光。也許,這就是相思的意義所在。它讓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愛。

在這個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似乎已經很少體會到這種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了。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首古詩時,仍然能夠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動。

這不僅僅是因為詩歌本身的藝術魅力,更是因為相思、離別、團聚這些主題,是人類永恒的情感。

王維的這首詩,不僅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更是一面鏡子,照見了人性中最柔軟、最真摯的部份。它讓我們看到,無論是在千年之前還是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牽絆與思念,始終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情感。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也應該學會放慢腳步,學會像古人一樣靜心品味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是否應該多花些時間,去關心那些我們所愛的人?也許,這正是古詩給予我們的啟示。

讓我們一起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相見會是何時。正如王維在另一首詩中所言:"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種對故鄉、對親人的牽掛,永遠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最後,讓我們再次回味這首【伊州歌】: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短短四句,卻包含了如此豐富的情感。它不僅是一首優美的詩歌,更是一曲動人的相思之歌。讓我們在品味這首詩的同時,也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

因為,這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本次分享就到這了,歡迎詩友評論區分享您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