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祭掃和愛情

2024-04-04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金錫遜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氣在冬至後105天、春分後第15日,今年在4月4日15:02時,也是農歷二月廿六。這個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禮俗,同是也正好是一個自然節氣點,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此時,會講起介子推的故事。也會植樹並開展體育活動。真是一派春氣盎然!

清明節期間,天地清潔明凈,雨水充沛,正是最佳的農耕季節開始了。農諺說:「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拖延。」人們在春光中辛勤勞作,也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溫馨之時。

清明期間,大多數地方的風俗都是掃墓和踏青。人們不但祭掃自家先人墳墓,還有組織地祭掃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我們老家稱掃墓為「上墳」,為舊墓添土,為新墳打掃,擺供品,燒紙錢,進行祭奠。人們還在清明節吃青團,這些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竟成為我們的人文財富。

清明節既是傳統的祭祀日、又是娛樂節日。有時想想,這是一個集哀、樂同行的節日,實在令人深思。

秦代以前存在這個節日,到唐代確定了下來。宋代規定從寒食至清明祭掃墳墓三日,太學放假三天,武學放假一天,讓師生掃墓郊遊。

清明時節,風和日麗,氣候宜人,萬物吐綠,生機勃勃,古稱「踏青節」,不就是現代人所稱的春遊麽。

杜甫有詩【清明】寫春遊:「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膝。」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藏故宮博物院,這幅畫長兩丈,絹本,我們可以在圖中欣賞到當時東京(開封)人們清明時節出郭掃墓踏青歸來的盛況,可以看到汴河兩岸的景物,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這無異於是宋代人留給我們的一軸「彩色照片」呵。

南宋當過義烏縣令的周密著有【武林舊事】一書,內記春遊(踏青)盛況:「清明前後十日,城中仕女盛裝飾,……接踵聯肩,翩翩遊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

宋詞所描寫的清明景物更是讓現代人羨慕:「桃紅似錦,柳綠如煙。花間粉蝶雙雙,枝上黃鸝兩兩。踏青仕女紛紛至,賞玩遊人隊隊來。」這樣的景色現代人只有在旅遊外出時才有機會看到了。

當時的人們還射柳、拔河、踢足球、撲蝶、采百草、放風箏、鬥雞、蕩秋千,這些娛樂活動今天的人們也是非常喜愛而難得的。

如此佳節,沒有愛情之神光臨難免會令此日遜色。傳說古代有一位詩人在清明節春遊時,到一家相當於「農家樂牌」型的酒家野餐,看到當壚的酒家姑娘實在漂亮,念念在心。誰知第二年再去舊地重遊,卻不見了此人,於是,留下了一首相當普及的愛情詩,那就是唐代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盛世大唐的確思想開放,崔護如果主動一些,是有可能談成戀愛的,那酒家姑娘也不見得生相思病而夭,或許搬走了罷。

明代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有一回傳奇叫【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也是講的清明時節戀愛故事,說吳清見到愛愛,相互愛憐,沒能成就婚姻,愛愛抑郁而死。後來愛愛在冥中幫助吳清找到一個愛人,此人居然也叫愛愛。這只故事的引子居然是馮夢龍根據崔護的詩作發揮的。小說家把愛情故事的背景放在清明,越發增添了無窮魅力和浪漫色彩。

嚴肅的祭祀和浪漫的愛情,在清明節那天,竟碰撞出人性的火花!

作者簡介:金錫遜,浙江省作協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