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春分祭祖活動之雜談

2024-04-17文化

南方地區在宗族、祠堂、祭祖等方面,仍保留著相當濃厚的文化傳承。近十余年來,宗族文化有恢復甚至漸興之勢,湖南湖北等地原來據說沒有什麽建祠堂修族譜等事務的,據說近年來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著。至於網友戲稱的「華南F3(廣東、廣西、海南)」的祭祖活動自不必多言,蓋因華南地區各姓氏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老祖墳,明清時期的老祖墳比比皆是,甚至宋元時期的老祖墳亦不稀奇。

筆者所在的高州上下火鐘氏,開基祖為明朝成化年間人士,距今五百五十多年,衍二十余世,人口現4萬余,有祠堂、族譜及歷代考妣墳山等完整的傳承脈絡。據聞解放前的祭祖活動由祠堂統一組織,宗族裏有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族長和族老會,宗族的大事由族長、族老會等安排、組織,每年祭祖完畢,便在祠堂分豬肉,或者聚餐。全族各房男丁都要參與祭祖活動,儀式隆重自不必多言。

改革開放以後,基本沒有什麽族長、族老,只是族中輩份高或德高望重的長者組織每年的祭祖,但規模、儀式顯然無法與解放前的祭祖活動相比。

至於現狀,筆者所在的長房(大榕村鐘氏),依傳統均是在每年春分時首先去祠堂祭祀,然後到祠堂附近的開基祖考妣墳山拜祭,隨後前往歷代先祖考妣墳山依次拜祭,期間各支、各派不斷細分組織拜祭所屬大眾墳山,清明節一般都是拜祭自家的私房墳山。顯然地,改革開放後至今,高州上下火鐘氏全族各房現並無舉行集體祭祖活動,僅各房自行組織祭祖活動。

春分大眾墳山祭祖掠影

筆者所在的長房(大榕村鐘氏),因遠離祠堂,故形成「添丁者組織祭祖」的祖訓,具體意思是:誰家添了男丁,那麽來年的大眾祭祀活動,就由這家人負責組織、安排。如此一來,對於添丁者而言,添丁是宗族血脈傳承的大好喜事,借此機會在族人面前奔走忙碌,收到各位族人的祝賀,確實很有成就感,因此會盡心盡力地去做事;大眾祭祖活動中,不少人是非常積極踴躍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紛紛攜帶除草農具前往幫忙,祭祖活動過程中挑擔、除草、重修、祭拜等,都基於一種祈求的心理,基本並不是功利的目的。

春分大眾墳山祭祖掠影

筆者小時候跟著大人去參加大眾祭祖活動,那時交通不方便,走山路翻山越嶺去拜祭大眾墳山,往返就是一天,不過祭祖的過程很熱鬧,一般請了幾個「道公佬」一路上敲鑼打鼓吹嗩吶,小孩子跟著跑前跑後,偶爾到路邊上摘點野果來吃,或者摘點野果來當「竹筒槍」的子彈,或者祭祀結束之後從大人手裏領過曲奇糖果,開心到不得了。基本連續一個星期都是去掃大眾墳山,小孩子們放學或者周末放假就爭先恐後地去參加。

80後的玩具「竹筒槍」

還記得筆者小時候參加大眾祭祖,一般都會在當天的祭祀任務結束後在先祖墳山處直接分豬肉、雞肉、飯團等祭品,也即俗稱的「太公分豬肉」,一般按「每戶的人口數+到場參與祭祀的人數」來分配,清點到場人數環節稱為「唱丁」,問:「某某戶到場多少人?」答曰:「(到場)3萬(人)」(實際到場3個人),小孩子們都覺得有意思,問到自家戶主名字時搶著回答:「5萬」、「8萬」.......這何嘗不是一種祈求人丁興旺的樸素願望?

現在交通方便了,以前2天的祭祖行程現在可以在1天內完成,但很多人外出務工反而比較少機會參加大眾祭祖活動,現在也不邀請道公佬敲鑼打鼓吹嗩吶了,更沒有幾個人擡著大肥豬到祖墳前,總體感覺味道淡了一點。網上說廣西祭祖像一年一度的廣西狼兵野外拉練、野炊,筆者認為其與筆者小時候大眾祭祖的味道差不多。

筆者慶幸的是在2019年參與組織了一次隆重的祭祖活動,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繼續組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