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白居易這首清明詩,獨辟蹊徑,閑適又愜意

2024-04-04文化

這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唐朝元和年間,主要寫了詩人在清明節的夜晚,獨自步行在回廊中,欣賞著月色和花朵,聽著遠處的弦管聲,表現出詩人的閑適心情。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為主題。然而,在這首【清明夜】中,他選擇了以描寫個人感受為主,自己在清明節的夜晚所擁有的寧靜和閑適作為題材。

據歷史記述,唐朝時期,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會掃墓祭祖、踏青遊玩,也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

這首詩的大意是:

清明節的夜晚,清風習習,月色朦朧美麗,用碧玉做成的台階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墻是刺史的府宅。詩人獨自在回旋的走廊裏走走停停,遠遠的聽到弦聲,默默地欣賞院中的花。

起句,寫出人所處的環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朧的,美好的月色使詩人迷醉於清明之夜,對環境的交待襯托出了詩人對美景的愛惜,也表現了詩人的閑適之情。

承句,在微風拂過的月色朦朧的清明之夜,詩人處在碧玉台階和紅磚墻下的府邸裏。詩人用「碧和紅」字顯示了自己愉悅的內心,在夜晚所望之處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細琢的建築,喜笑開顏,好不爽朗。

轉句,則寫了詩人獨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裏走走停停。詩人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在回廊裏唱著歌抒發著內心愉悅的情懷。

合句,獨自步行在回廊中,欣賞著月色和花朵,聽著遠處的弦管。

賞析:

從詩的整體結構來看,白居易以清明夜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形成了一幅生動的清明夜景圖。

開篇兩句「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直接點明了時間和地點,同時也透過「好風」、「朧月」等詞匯,烘托出清明夜晚的寧靜和美麗。這樣的環境描寫不僅為後面的情感表達奠定了基調,同時也增強了詩的畫面感。

接著,詩人透過「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兩句,進一步寫了詩人在清明夜的活動和感受。

詩人在回廊中獨自行走,時而停歇,時而遙聽遠處的弦管之聲,時而暗中觀賞院中的花朵。這些動作和感受不僅展現了詩人閑適、自在的生活狀態,同時也表現出他對美景的熱愛和珍惜。

此外,「獨繞回廊」等動作還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感,而「遙聽弦管」和「暗看花」則表現出詩人在孤獨中尋找樂趣、享受生活的積極態度。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其未寫清明的清冷。盡管清明時節與掃墓、祭祖等肅穆活動相關聯,但白居易卻從另一個角度入手,寫清明夜晚的美麗景色和詩人的愉悅心情,展現了一種別樣的清明風情。這種獨特的視角和表達方式不僅使詩更具個性和創意,同時也豐富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