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詩句,原是拜謁韋濟,為求引薦的

2024-06-21文化

唐代,杜姓與韋姓都屬於京兆大族,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說法。這兩大家族相互結親,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姻親關系。

以杜甫為例,他們的家庭與韋氏之間有多重姻親關系,在詩中,出現了韋姓表弟等等稱呼,而最近的親緣關系,則是其妹嫁與韋氏,他有幾個韋姓的外甥。——這就是杜甫筆下會出現那麽多韋氏族人的原因。

出現在杜甫筆下的韋姓族人很多,今天只講講可確知名字、有確切家族資訊的韋姓族人,第一個,說說韋濟。

「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這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詩句均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這位「韋左丞」即韋濟。

一、韋濟生平

韋濟(688年-754年),出身於韋氏小逍遙公房。

小逍遙公房,在武後、中宗時期,聲名顯赫。十數年間,韋思謙與其子韋承慶、韋嗣立父子三人先後為相,「一門三相,振古難儔」。而韋濟就是相武後、中宗的逍遙孝公韋嗣立之子,相武後的韋思謙之孫,韋承慶之侄。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表兄宇文融在玄宗朝也曾短暫地拜相。

其人生平,可參考新出土的【韋濟墓誌】。墓誌記載,韋濟少年即顯卓異,與次兄恒深受其父韋嗣立喜愛。韋嗣立這樣評價他們:恒也,忠信謹敬,和氣積於內;濟也,敏達文明,英華發於外。

宦歷如下:初以弘文明經拜太常寺奉禮郎,遷郡縣尉,秩滿,調補鄄城令,考試時受到朝廷嘉獎,超授醴泉令。

丁外艱,服除,歷太子司議,屯田、兵部二員外,庫部郎中。後出為棣州刺史,未之任,丁內憂,免官。服闋,除幽州大都督府司馬,遷恒州刺史,入為京兆少尹。又遷戶部侍郎、太原尹,仍充北京留守。

天寶七載(748年)轉河南尹,兼水陸運使。九載(750年),遷尚書左丞,累加正議大夫,封奉明縣子。十二載(753年),出為馮翊太守,不久除儀王傅。至京師,因疾停官。天寶十三載十月十一日卒於家。

二、杜甫與韋濟的交往

韋濟大杜甫24歲,是杜甫的丈人行。二人相識於何時,已無確典,而杜甫寫給韋濟的詩最早一首在天寶七載(748年)韋濟任河南尹後。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詩序中,杜甫言「敝廬在偃師,承韋公頻有存取」,這可能是他們密切交往之始。

天寶九載(750年),韋濟任尚書左丞後,杜甫則頻頻以詩幹謁以求汲引,有【贈韋左丞丈】和前面提到的【奉寄韋左丞二十二韻】。

根據【韋濟墓誌】的記載,韋濟喜與文人雅士結交:「君風韻高朗,方軌前賢,觴詠言談,超然出眾。其所遊者,若吳郡陸景融、範陽張均、彭城劉升、隴西李升期、京兆田賓庭、隴西李道邃、己之族子峴、河東裴僑卿、範陽盧人巽等,皆一時之彥也。」

文中未提及杜甫實屬正常,因為彼時的杜甫,雖年近四十,但還無一官半職,屬寂寂無名之輩,並非什麽「一時之彥」。杜甫以韋濟為伯樂求引薦,應該和韋濟喜人材正相關。

而韋濟任河南尹期間,之所以積極主動地與杜甫交往,甚至跑去杜甫在偃師的家,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愛材,但還有另一個可能性,那就是,二人存在著姻親關系,(文章開頭有述),韋濟去串門走親戚也實屬正常。所以,杜甫在詩中能直言不諱地講激憤的話——「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狂妄」的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賣慘」的話——「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就是二人有姻親的關系在,說話可以無所顧忌。韋濟是重視姻親關系的,我們或可從墓誌的一句話了解:「或得意於登臨之際,或忘言於姻婭之間。」

韋濟也是有一定的文學成就的,據載,其作【先德詩】,頌父祖功德,辭致高雅。杜甫稱其「詞場繼國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存世詩歌名為【奉和聖制次瓊嶽應制】,詩曰:「陸海披晴雪,千旗獵早陽。嶽臨秦路險,河繞漢垣長。行漏通鳷鵲,離宮接建章。都門信宿近,歌舞從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