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曹禺三女兒萬方:繼承父親衣缽,卻出書披露父母最難以啟齒的私密

2024-06-26文化

「那時候,他們愛得死去活來。」

回憶起父親曹禺和母親方瑞之間的感情,萬方總想寫點什麽,卻遲遲下定不了決心,她一直覺得情感是他們個人的事情。

事實上,母親當年的身份對她也是一種障礙。

萬方想突破這個障礙來寫他們的故事,一年半時間,寫作過程無比艱難,幾度暫停,愈是將父母戀愛時的一切敲擊進電腦,她愈發了解父親、母親,為彼此之間炙熱的戀愛備受觸動,感慨萬千。

一年半時間,【你和我】寫成。

這本書從何說起,父母的故事又從何說起?其實這也是一直困擾萬方的問題,她曾問兒子:「這本書從何切入?」

「你怎麽想的,就怎麽寫。」

兒子蘇蓬的回答,讓她一下就想通了,那就從那不被世俗所認可的愛情寫起,從40年代父母初遇寫起。

方瑞是曹禺第二任妻子,是大眾眼中的「第三者」。

一、為愛情追昏了頭

1931年,曹禺和第一任妻子鄭秀見面。

曹禺在清華大禮堂演出【娜拉】,鄭秀則是台下觀眾。表演結束,在同學介紹下,兩人算是認識了。

第一次見面,曹禺對鄭秀很有好感。

那是一種對愛情最誠摯的期許,被定義為情竇初開。次年,鄭秀考入清華大學,曹禺聞詢後很高興,卻苦於沒有接近的機會。

情竇初開的年輕人,總是熱烈的、真誠的、急切地,乃至於想方設法接近。

1933年春,話劇社排演【罪】,曹禺擔任轉譯、導演、男主角,他趁機邀請鄭秀出演。借此機會,雙方漸漸熟絡。

話劇公演後,轟動清華。

借此良機,曹禺開始對鄭秀的猛烈追求。彼時沒人覺得這段感情不合適,只覺得曹禺追求鄭秀昏了頭。

萬方在【你和我】中表達了自己的疑惑:

父親和他的第一任夫人的不合適是眾所周知的,怎麽會走到一起?

情感的問題很難說清,更何況深陷其中的曹禺和鄭秀。

面對曹禺的追求,鄭秀說不動心是假的。雖說曹禺貌不驚人、個子不高,卻遮掩不住他的才華。

1933年暑假,曹禺和鄭秀都沒有回家,當時曹禺在苦思冥想【雷雨】的劇情,他每寫完一段,鄭秀就用清秀的筆法幫他再抄一遍。

鄭秀是【雷雨】第一位忠實讀者,為劇本中的人物癡迷、為創作【雷雨】的曹禺欽慕。

【雷雨】劇本創作漸入佳境,兩人也從相識、相知到熱戀,每個傍晚,兩人從圖書館出來,並肩而立相談甚歡。

深秋,【雷雨】誕生。

是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

創作【雷雨】的動力源於情感迫切的需要,那是一種困陷於舊社會的黑暗、腐敗、不堪,不甘模棱的活著的反抗,宣泄著內心被壓抑的憤懣。

那一年,曹禺只有23歲。

一朝聞名天下知,他成為文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鄭秀徹底愛上了才華橫溢、熱烈張揚的曹禺。

1936年11月,兩人在南京舉行訂婚儀式。

訂婚儀式很熱鬧,來了許多文化名人,巴金、張天翼、田漢,一直到晚上12點,儀式才在歡騰熱鬧的氣氛中結束。

次年,兩人結婚。

相識、相知、相戀、結婚,婚姻並沒有想象中美好。鄭秀為曹禺放棄過學業,甘願做賢內助,生過兩個女兒,感情卻漸漸趨於平淡。

「他在情感上只有一個女人,是不可能的。」

萬方坦言,像父親曹禺那樣的人,需要心靈上的共鳴,從不囿於生活點點滴滴,顯然與父親生活幾年的鄭秀與父親再也達不到琴瑟和鳴的地步。

特別是避難到重慶江安後,兩人在性格誌趣、生活習慣上矛盾漸大。

鄭秀困於小城,只能靠打牌打發時間,有時還拖著曹禺一起打,那時曹禺忙於事業,又苦於靈感匱乏,逐漸不滿鄭秀的市儈習氣。

恰在此時,方瑞走進曹禺生活。

二、不被世俗接受的戀情

方瑞本名鄧譯生,是曹禺給她起了這個新的名字:方瑞,意味著新的開始,讓一切重新開始,舊的一切留在身後。

相識那一年,方瑞住在曹禺對門。

方瑞雖沒上過大學,卻因家學原因,文化素養極高,自然也讀過曹禺創造的劇本,尤其在得知曹禺畢業於清華大學英文系,想請曹禺指導指導她學習英文。

於是妹妹鄧宛生帶她去拜訪了曹禺,曹禺也樂於幫忙。一來二去,慢慢熟悉,方瑞身上的特質無一不吸引著曹禺,相較於市儈習氣的鄭秀,方瑞溫柔、善良、秉性高潔,配得上一切美好的詞匯。

毫無疑問,方瑞是曹禺十分欣賞的理想女性。

曹禺和方瑞交往,並不只是被方瑞容貌所吸引,重要的是她身上那些特質,給予了曹禺很多靈感和啟發。

1941年,曹禺創作了話劇【北京人】。

他在話劇中塑造的「愫方」一角,就是想著方瑞來寫的,他後來坦言:

「如果沒有方瑞,就沒有愫方。」

於這樣的文人來說,行為並不被世俗所約束,也不會掩飾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可他畢竟是有家室的人,免不了流言蜚語。

曹禺並不害怕,他身邊有方瑞陪著。

面對已婚的曹禺,方瑞毫不掩飾內心的感情,和曹禺出雙入對。作為曹禺的現任妻子,鄭秀無法忍受卻無可奈何。

她掙紮過、反對過、抗議過,唯獨沒有放棄過。她深愛著曹禺,即便曹禺移情別戀,也想和他在一起。

可曹禺早已對鄭秀「死心」,兩人之間已經沒有愛,只有相伴數年的情分。他不曾否認當初確實為追鄭秀瘋狂過,不過那都是過去式,他想要和鄭秀離婚,和心目中理想的妻子方瑞在一起。

鄭秀拒絕了,這讓曹禺很苦惱。

方瑞並不在意,她和鄭秀一樣,深愛著曹禺。至於名分?無關緊要。沖破世俗的枷鎖,兩人同居了,住在重慶。

不同意離婚的鄭秀照顧著兩個孩子,曹禺只能兩頭跑,在重慶如是、在上海亦如是,照顧著兩個家庭。

他並非不負責,只是深愛著方瑞。

或許許多人會說,曹禺和鄭秀的感情又算什麽?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後來萬方也承認:

「小時候總對這件事有障礙,沒法理解,覺得父親是出軌了。」

用現代標準衡量,方瑞是第三者。

但是又有人說,方瑞的做法何嘗不是方瑞的一種反抗。

出身大家閨秀的她,精通琴棋書畫、文化底蘊深厚,卻甘願背叛自己的家庭、放棄自己的姓名,只為和愛的人在一起,何嘗不是一種反抗?何嘗不是一種犧牲?

沒人清楚當時的情況,只有曹禺、方瑞、鄭秀才知道。

「愛情這個東西太神秘了,解釋不明白。」

曹禺和方瑞之間的愛情,是美好的、叛逆的、決然的。兩個被愛情折磨得發瘋的人,只能透過信件傾訴心腸。

「那時候,他們愛得死去活來。」

萬方過去不理解,直到看完父母往來的信件,才能真切體會到他們之間綿延、濃烈、讓人感動的情感。

信中,曹禺從不掩飾對方瑞的愛意,他不期許和方瑞做些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果可以,只想在咖啡館坐坐、小館吃三兩道小吃,或者去湖邊閑逛,至於琴棋書畫、寫文章,都是身外事。

有沒有成就?無所謂。

只要做了有靈性的人該做的事,一切都夠了。

方瑞

曹禺純粹的愛意讓方瑞癡迷,那不是虛妄的、誇大的,而是虔誠的、有希望的。正是這份熾熱的愛情,讓方瑞奮不顧身地站在曹禺身邊,不求名分、不怕罵名,這段半公開狀態的戀情持續長達十年。

是婚外戀情,沒人否認。

是真心相愛,亦沒人否認。

曹禺和鄭秀分居後,數度要求鄭秀離婚,遲遲沒有結果,無奈只能和方瑞保持名不正言不順的同居關系。

鄭秀很不甘心,並不打算放手。

她就像一個「鬥士」,盡全力維護著自己的尊嚴、帶有一絲幻想,骨子裏她還是傳統的,總覺得靠有名無實的婚姻關系或許能讓曹禺回頭。不愛就是不愛,曹禺和世界上大多數男性一樣,再也沒有回頭。

鄭秀死心了,同意離婚。

兩個人經歷過動亂不堪的抗戰歲月,是患難夫妻、是人生伴侶,一路走來有太多辛酸苦楚、悲歡離合,本以為能陪伴彼此度過余生,最終卻歸於陌路。

感念至此,曹禺也情不自禁的哭起來。並非不舍,而是感激,感激世間尚有如此至真的女子,感激她對這段感情的虔誠。

不過愛情總歸是神秘的、復雜的,感動代表不了心動,親情取代不了愛情。至此,兩人的感情畫上了句號。

三、愛情的虔誠信徒

離婚不久,曹禺和方瑞正式結婚。

十多年名不正言不順的同居關系結束後,反倒多了些流言蜚語,間接影響到一天天長大的萬方。

她沒辦法理解,總覺得父親做錯了。

不止父親做錯了,母親也是錯的。許是帶著幾分賭氣的心思,她年輕時和父母關系並不親近,也從未詢問過那段一度想了解、卻遲遲不敢了解的往事。等她主動去了解時,母親卻已經病故。

方瑞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一個家散的散、走的走,從未和曹禺分開太久的她,整夜整夜睡不著,只能靠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離開人世。

母親走了,走在萬方尚未真正關心她的那一年,這讓萬方心懷愧疚,心裏一直想著為父母做點什麽,特別是父親逝世後。

做點什麽呢?源自內心的渴望,她想讓世人看到最真實的曹禺、方瑞,以及那段牽扯幾十年的愛情。

然而她還是把這件事想簡單了。

並非難以下筆,而是情到深處難自已。她從未真正了解過父母,只能從父母互通訊件來描述這段感情。

信件是李玉茹媽媽給萬方的,還包括電報、手稿。

李玉茹是曹禺第三任妻子,兩人是故交、同事。1979年,曹禺和李玉茹結婚,李玉茹負責照顧曹禺。

曹禺病逝後,李玉茹將保存的信件、電報、手稿悉數交給萬方。她知道這些物件很寶貴,起碼對萬方來說是這樣。

看完一封封信件、電報,萬方內心久久不能平復。雖不能親臨,卻從那一封封信件中看見了父母之間最真摯的愛情。這份熾熱、真摯的感情,將萬方徹底融化,過去的不理解終於釋懷,甚至有些內疚。

動筆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卻因從何切入而停滯。

這本書從何說起,父母的故事又從何說起?其實這也是一直困擾萬方的問題,她曾問兒子:「這本書從何切入?」

「你怎麽想的,就怎麽寫。」

她想透過這本書去尋找真相,去理解父親人性的弱點,去追念父母的愛情,在理解、追求、尋找的過程中,原諒年少無知的自己、理解不完美的父母。

將父母戀愛時的一切敲擊進電腦,過去的一切重現。一年半的時間,【你和我】初稿基本完成。

裏面將父母愛情的故事盡數展現在大眾面前,是真實的、不摻雜任何誇大情節,萬方只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更真實的曹禺、方瑞。

或許美化一些也無所謂,不過她覺得沒必要。在她眼中,父母的愛情稱得上美好,值得用真實的文字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