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家裏要不要買醒茶罐?圍繞茶具選購的3個問題,一次性說清楚

2024-03-08文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朋友作為一個「杯子控」,這些年不知不覺間,攢下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人杯。

之前去他那參觀時,目光第一時間就被展示櫃的茶器杯盞吸引了。

琳瑯滿目的器物,在射燈光線映襯下,好不熱鬧。

喝茶閑聊時,他順手從背後的櫃子拿出兩個杯子。

表示他有個疑惑,一直沒有想明白。

擺在面前的兩個主人杯,都是景德鎮的手繪青花山水,款式風格還有些接近。

前面一個主人杯,入手花了快700元。

當時店家告訴他,這款是重工作品,杯子表面都是細描工筆山水,還有加入內畫,所以價格不能低。

後一款主人杯,雖然也是相似的雲霧山水畫片,但他閑逛看到時,第一眼就覺得很合眼緣。

詢價之後才知道,定價比前一款重工的還要再貴些。

雖然心底想不明白,為什麽同樣的瓷器質感,畫面簡約的山水定價反而還要高出重工款的?

但拿在手上細看了一番後,還是出於眼緣,將它帶了回去。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新厭舊」,現在兩兩對比,還是更喜歡後一款,感覺筆觸更靈動些……

其實,同一風格的茶器,胎釉不同,畫工水平不同,燒制成品質感差異等,都會拉開最終差距。

何況,新茶器,新心情。

入手新的器物裝點茶桌,本身就是為了悅己。

只要合眼緣,便無需過多糾結。

結合瓷上山水的鑒賞,朋友的直覺也沒錯。

畫面塞得太滿的山水,缺乏回旋余地,反而丟了留白審美。

從審美看,一件器物的水平高低,不是多畫幾筆就更值錢。

有遠有近,虛實結合,山有方向,水有出處,才符合山水畫的傳統審美。

和朋友約在一起喝茶時,免不了聊到與茶相關的一些事。

譬如,茶器搭配與選擇。

為了豐富茶桌上的談資,也為了平時買茶具時少走冤枉路。

這篇3問3答,值得細看。

【2】

一、手抓壺和正常的蓋碗泡茶,有區別嗎?

區別很明顯,當你親自上手對比過後,便會知道手抓壺泡茶比較雞肋。

即便在新興茶具裏,手抓壺擁有許多頭銜。

0基礎的泡茶新手也能用好蓋碗泡茶;

手抓更穩當,不怕燙到手;

鷹嘴引流口,創新器型設計;

將蓋碗與茶壺的優勢二合一,新手適用……

但實際體驗下來,並不是那麽一回事。

和正常蓋碗比,手抓壺最大特點是加了出水口。

用手抓壺泡茶,單手拿起的抓握點,並非是往外延伸的碗沿,而是碗口兩側專門留了抓握位置。

泡茶倒出茶湯時,拿起手抓壺,內部茶水會順著鷹嘴引流口倒出。

這時,問題來了。

拿著手抓壺的手,只要動作稍一傾斜,內部的茶水會像開閘泄洪那樣,大量快速流出。

流速快,洪峰大,會造成滾燙熱茶越過鷹嘴口,倒流在泡茶人的手上。

這場景光是想想就讓人感到燙。

另外,在出湯速度上,手抓壺在倒出茶水時,也會受限於鷹嘴口。

流速不如常規蓋碗出湯利落。

畢竟,平日我們用蓋碗泡茶時,茶水透過合蓋縫隙,會呈現瀑布狀姿態飛速倒出。

比起鷹嘴口引流,速度要更加迅疾,數秒內就能倒出大量茶水。

在快速出湯方面,優勢遙遙領先。

最後,手抓壺的合蓋開口是固定的。

沒法擁有蓋碗自由調整合蓋開口寬窄的自由度。

可見,手抓壺雖然名義上屬於新興茶具,但實用性不如傳統蓋碗。

【3】

二、在家泡茶喝,有必要買醒茶罐嗎?

身邊有位朋友,在裝修茶室,添置物件時踩了不少坑。

用她的原話講,買了一大堆根本用不著的零碎物件,現在還堆在置物櫃裏占地方,一次都沒有拿出來用過。

這其中,醒茶罐當屬典型。

最開始她在網上逛某寶時,買過一堆影青瓷茶罐,店家說可以用來醒茶。

收到實物後,她哭笑不得。

因為容量實在太小,和牙簽罐差不多,根本放不了多少茶。

由於瓷器發色頗為清新,還算合眼緣。

最後只好重新安排了用途,用於充當擺件。

第二次入醒茶罐,是聽了熟人介紹,專門買了古樸風格的紫陶罐。

買來沒多久,就嘗試著醒茶。

剛好家裏有一餅年份超過8年的白露餅,放了很多年,擔心茶味會低沈。

於是撬了一大片,放在那個紫陶罐內,醒茶三日後再泡茶。

結果,味道讓她非常失望。

因為她明顯能感到,那餅老白露在透氣醒茶幾天後,跑氣了。

最開始在撬茶餅時還能聞到藥香,現在反而是什麽香氣都聞到。

一想到是因為自己的操作失誤,導致好茶跑氣。

朋友無奈下,也只要將那個紫陶罐閑置下來。

隨著喝茶閱歷不斷豐富,朋友漸漸發現,絕大多數茶葉在喝之前,不需醒。

如果一款茶聞著,幹茶香舒朗,沒有雜味怪味,不需要醒茶。

如果一款茶聞著,怪味雜味很重,這時醒茶也改變不了本質。

比起醒茶透氣散味,最重要的是別隨便喝下變味茶。

【4】

三、儲水式竹木茶盤,為何被人嫌棄雞肋?

原木色的竹木茶盤,算是親民款。

價格不貴,基礎常見。

但唯一的遺憾是,不耐用。

長時間處在茶水沁潤下,竹木容易發黴。

如果是幹燥的大西北地區,閑置過久的竹木茶盤,還有開裂風險。

總之,用不了幾年就要換新。

選竹木材質的茶盤時,要選經過專門防腐蝕處理的。

比如,碳化黑竹防黴。

再來看儲水式茶盤,它的存在性在圈內有一定爭議。

有人喜,有人厭。

喜歡用儲水式茶盤泡茶的人,會覺得這樣的搭配很方便。

平時喝茶期間,燙壺溫杯的廢水,帶有碎葉的殘茶,都可以直接往上面倒。

茶水順著竹木縫隙,會流下茶盤內,暫時積蓄。

但也有人覺得,這樣一來會增加收拾清理難度。

每次喝茶後,還得多花時間,倒掉茶盤裏面的水。

由於隔著竹木板,如果一時疏漏,沒有及時倒掉廢棄茶水。

時間長了,裏面還會悶出難聞怪味。

何況,淺盆設計的竹木茶盤,儲水量有限。

在泡茶時,旁邊還是少不了茶盂、水盂備用。

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買無儲水的藤編茶盤、胡桃木茶盤省事。

【5】

近期茶桌上有一個「新寵」,是薄胎的柴燒鬥彩花神杯。

整體是聞香杯的造型,杯身細長。

胎體瑩薄,口沿俏薄。

每天當陽光灑進茶桌時,都喜歡用這樣的杯子喝午茶。

因為,倒入茶湯後,在陽光下能透出瑩潤質感。

從制瓷角度看,這種薄胎的杯子,比較有挑戰性。

類似做包子、餛飩、餃子等,表皮抻得越薄,包入內餡後越容易破皮。

薄坯的器物,手工拉坯時越容易變形、出現瑕疵。

所以,能制出完美成品,得之不易。

想到這,用新杯子喝茶時,自然也多了份鄭重心態。

好茶,好器,相扶相持。

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舉杯喝入老茶。

閑來無事,便是人間好時節!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