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不戰而勝」「不爭而贏」的人生密碼!

2024-08-04文化

【道德經】有雲:「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然而善謀。」

人生中,很多困境煩擾都源於一個「爭」字。爭得越多,囿於得失輸贏,越是深陷泥淖,苦不堪言。

真正的贏家,不爭一時之長短,而是自強不息。

山不爭,自有其高度

【荀子】有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強者如高山,見過高處的風景,知道天地的廣闊,便不會為小事與人相爭。

清代康熙年間,宰相張英收到來自老家的一封信。信中說,鄰居吳氏建房子,要占用張家老宅旁邊的隙地,張家人不讓其用,兩家人因此打官司鬧個不停。來信請張英出面主持公道。

張英看完信後,回了一首詩:「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讀信之後,慚愧不已,主動退讓三尺,鄰居吳家見狀,也讓出三尺。從此,張、吳兩家之間多了一條「六尺巷」。

土地紛爭不僅順利解決,兩家人也因此盡釋前嫌,和睦相處。朝廷還特賜一座「禮讓」牌坊,這便是千古流芳的「六尺巷」。

古人雲:「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爭者,如山一般立穩根基,遭遇狂風卷地也自巍然不動。

遇事不爭「氣」,是一種胸懷。越有涵養的人,越懂得寬容謙讓。退了一步,看似吃虧了,其實贏得了人心。與之交往,彼此都感到很舒服,信任由此增加。

生活中的許多小矛盾、小紛爭,只因囿於一個「爭」字,而未能掌握「讓」的藝術。

水不爭,自有其寬容

【道德經】有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水滸傳】中,楊誌被高太帥趕出府後,身無長物,只好當街叫賣自己的祖傳寶刀。誰知惡霸牛二故意耍賴,對他百般刁難,一心想搶奪。

楊誌本可以置之不理,賣完刀轉身就走便是。但他在一時惱怒之下,偏偏要爭上一口氣,火從心上起,怒向膽邊生,舉刀殺了牛二。於是,自己也吃了牢飯,被發配充軍。

反觀西漢開國功臣韓信,早期雖被潑皮無賴當眾挑釁,卻能忍下胯下之辱,不做意氣之爭,終名留青史。

晚清名臣曾國藩說:「不爭一時之短,須爭一世之長。」

不爭者,不是無能,也不是軟弱,而是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麽。短期利益,爭了不如不爭;長期利益,不爭即是爭。

不爭一時之氣、瑣碎之事,把時間、精力用於修養德行,心中自有更廣闊的朗朗乾坤。

大地不爭,自有其廣厚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強者待人如同大地,不爭蠅頭小利,卻能承載萬物。

隋文帝楊堅任命兩位大將剿滅陳朝,戰爭中,韓擒虎破開城門活捉陳後主,賀若弼方才趕到。

論功行賞時,賀若弼急忙道:「我打敗敵軍,拿下陳後主,韓擒虎只是巡邏邊界,幾乎沒與敵軍交戰。」韓擒虎神色不變,既沒戳破同僚的慌言,也沒為自己爭功。

楊堅知賀若弼狂傲,沒聽信一面之詞,而讓隨行官員說出事實。知道真相後,隋文帝和百官都為韓擒虎慶功,一旁的賀若弼卻羞愧地面紅耳赤。

不爭的韓擒虎贏得千古贊譽;爭功的賀若弼卻丟了面子。

【格言聯璧】中講:「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即使緊握也會漸漸失去;屬於自己的,不爭不搶,也能翩然到來。

凡事與人爭長短,執拗沒高度;輸贏時時掛嘴邊,膚淺缺遠見;只占便宜不吃虧,小氣不厚道。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何必與人相爭,只要做好自己,便是真正的「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