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東方蒼龍星宿與古代的歷法——方山石塑龍與遠古六龍季歷

2024-06-21文化

山東棲霞方山位於膠東半島的地理中心的一處盆地中央,形似祭壇,在山上觀測星象條件極佳,因此這裏才被設定了觀象台。方山的龜甲平原四周,有十幾條幾十米到上百米的石塑龍,他們除了有圖騰崇拜、乘龍登天的寓意外,肯定與歷法有關。【尚書·堯典】中有:「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其中「星火」指的就是大火星,即心宿二。「日永」指的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也就是夏至。當白天最長,黃昏時大火星上中天,就是夏至。大火星屬於東方蒼龍七宿中的心宿,位居龍心位置,是天蠍座最亮星,是一顆紅色的一等星。

遠眺方山

方山風光

馮時分析殷周文字「龍」時,提出「殷周古文字的‘龍’字實際取象於東宮七龍」,「中華民族對巨龍的崇拜,事實上就是對東方星宿的崇拜。而這一崇拜的緣起,則在於諸星官對於遠古先民的授時意義。」

東方蒼龍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有46個星官,186顆星。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形象地在天空中勾勒了一條蒼龍,這就是這七宿名字的由來。新石器時期,人們認識的蒼龍星象應該至少包括角、亢、氐、房、心、尾六宿。具體而言,角為龍頭,亢為龍頸,氐為龍胸,房為龍腹,心為龍心,而尾自然就代表龍的尾巴了。在夏季的夜晚,我們可以在偏南方天空中看見它們。

蒼龍七宿

乾卦

很多學者主張【周易·乾卦】「六龍」的原始含義,是「觀測日落後蒼龍星象在天空中的形象來確定季節」。乾卦六個爻位,自下而上排序,分別為初九潛龍、九二見龍、九三惕龍、九四躍龍、九五飛龍、上九亢龍,可以說是龍的一生、六個階段或所處環境。乾卦六龍的爻辭是:「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方山風光

戰國中期以前的【彖傳】記載:「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元即蒼龍,蒼龍星的出現,標誌著「萬物資始」的春天到來。大明,指太陽。終始,指四時,即一年長度。大明終始,即地球繞日運動的一個回歸年周期。「六位時成」,指六爻爻位效天地四時變化而成就「易氣歷」(長度為360天的歷法)。「時乘六龍以禦天」,即掌管歷法的羲和駕著天上的蒼龍星,走了六個階段,完成了一年的周期,使天道(歷法)得行。為此【彖傳】的意思是說:乾龍出現,春天到來,羲和觀察掌握了一年中的六種龍態,據以制定了反映「天道執行」的太陽歷法。漢代易家正是據羲和禦六龍、觀象制歷的古老傳說把乾卦六爻配於月份的。

64號石塑龍

先秦秦漢的許多古籍都記錄了觀蒼龍而授時歷法。【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杜予註:「太皞,伏羲氏,風姓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令官。」紀,當指記時制歷的「歷正」官;龍紀,指歷正制訂的以龍為紀的歷法。【古墳書·太古河圖代姓記】記載:「伏羲氏……命臣潛龍氏作甲歷。」表明伏羲時代已觀龍象而作卦、觀龍象作「龍記」、「甲歷」(以天幹排日序的歷法,即龍歷)。

10號石塑龍

除伏羲外,遠古帝王幾乎都有乘龍制歷的記載,像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和夏啟等,因此乘龍制歷時一種權利的象征。古籍所載的「乘六龍以禦天」和以龍象授時制歷事,反映了原始社會晚期和夏初,先民們已對龍星觀察的相當細致,「六龍」即蒼龍在一年中的六種龍象,也即以龍星為準分一年為六個階段,這就是周易乾卦六龍龍象的來源。為此人們認為秦漢之前人們用六龍在天空不同區域的出現,來計算歷法,所以也叫「六龍季歷」。「六龍季歷」是在古老的易占系統中流傳的「易以三百六十析為期」的、創制於原始社會晚期的一種太陽歷。

37號石塑龍

【周易】乾卦的七條爻辭中,有五條直接描述了龍的狀態,另外二條雖未出現龍字,但根據其所在爻位,可知它們也間接地描述了龍的狀態。古人多認為這些運動的龍太反映了天之「陽氣」運動在一年中所導致的寒暑、氣候、節氣、時令的變化,漢、唐大儒們又把六種龍態(用九爻除外)各配上月建,形成了一種六季十二個月的「卦氣歷」。乾卦六龍實際反映了古人對自角至尾六宿龍星於不同季節天球位置變化的觀測過程,這個過程表現為六種著名的天象。具體地說,蒼龍星宿在完成了回天運動的過程之後,又會重新走到太陽附近,此時它的主體星宿與太陽同出同入,這在古代叫「日躔(chán)」。

乾卦六龍形成的星象與時間季節如下:
初九:潛龍勿用。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漢馬融曰:「物莫大於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月,陽氣動於黃泉,既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建子之月(夏歷十一月),也就是說大約在冬季,蒼龍星宿重新走到太陽附近,此時它的主體星宿與太陽同出同入,蒼龍星宿基本上目測不到,此時為「潛龍」。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周易集解】引三國王弼註九二雲:「出潛離隱,故曰見龍;處於地上,故曰在田。」據此,見龍在田反映的天象是,當夏歷正月時,東方龍星的角宿在初昏時會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以上。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文言傳】曰:「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當三月,陽氣浸長,萬物將盛,與天之運俱行不息也。」此爻未出現龍字,但以君子比龍。這時蒼龍正處於從地平線處上升的階段,按照漢唐人的看法,這種卦氣所代表的天象相當於夏歷三月。

方山平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周易集解】引隋何妥曰:「此當五月,微陰初起,陽將改變,故雲乃革也。」「或躍在淵」的龍象當夏歷五月(建午之月)。宋會群認為夏歷五月「或躍在淵」的天空蒼龍,並未退回地平線以下,而且確實是在從「淵」中躍出,只是這個淵不是地下之「淵」,而是天空之淵——銀河。夏歷五月時,蒼龍之宿的尾、箕陷在銀河之淵,而房、心二宿此時接近中天。九四爻辭「或躍在淵」,形象地反映了夏歷五月蒼龍星所呈現的這種天象。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當七月,萬物盛長,天功大成,故雲天德也。」引東漢茍爽曰:「飛者,喻無所拘。天者,首事造制,大人造法,見居天位,聖人作而萬物睹,此其義也。」按古人的看法,「飛龍在天」當指蒼龍在天空無拘無束的飛翔。九四爻之淵為銀河,到九五時銀河已呈正南北或偏西,蒼龍主體必然已位於西南方,所呈現的正是龍「無所拘」的天象。

10號龍

上九:亢龍有悔。【周易集解】引王肅曰:「窮高曰亢。知進忘退,故悔也。」亢龍,即飛的極高已看不到的蒼龍,「悔」字通「晦」,義為盡。月盡為晦,龍極高必盡晦。隋何妥解釋【文言傳】「亢龍有悔,與時偕極」時說:「此當九月,陽氣大衰,向將極盡,故雲偕極也。」陽氣在這裏比擬蒼龍,蒼龍「向將極盡」,也是指龍體已盡晦於西方地平線以下,故曰「亢龍有悔」。實際天象是,夏歷七月飛龍在天以後,太陽逐漸躔在角、亢……箕等宿,龍頭、龍身、龍尾也逐漸沒於西方地平線以下,至九月份,整個龍體在初昏時都看不到了,所以說夏歷九月「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從潛淵龍、見田龍、惕厲龍、躍淵龍、飛天龍至亢晦龍,古人初昏所見者都是一條龍。按理說這條龍亢高盡晦後,在來年之前不應再見。但實際上,它僅在「日在尾、箕」的一個多月內不見(相當今夏歷十一月、戰國時十月、虞夏時九月),而在以後的早上均可看到。由於蒼龍星全長75度,所以,在春戰時的十一月早上(日出前三刻),可在東南方地平線上看蒼龍;十二月早上,蒼龍的脖子、胸部中天,龍體在正南。

虞夏時(約前2400~2000年)這種天象由於歲差等因素會分別提前一個月出現(即十月、十一月)。這二個多月只有在早上看到的龍態與全年六七個月初昏時都能見到的龍態在古人看來顯然不是一條龍。昏見的龍是一條常常見到的正常的龍,古人以它定節氣、授農時。旦見的龍則是從屬於昏見龍,「群龍」表示的是「陽消」階段的群龍,故「見群龍」階段當指昏見龍看不到、陽氣消沒的冬季月份。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六龍天象也不斷發生變化,我們現代夏歷三月份才能看到的龍頭角宿初昏時出現在地平線以上的天象,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秦漢時期則出現在二月份,「二月二,龍擡頭」即當時實測天象。如果再提前到距今4400年前的虞夏時期(原始社會末期至夏初),先民們看到的七種龍態與月份的關系如下:

夏歷正月,看到「龍擡頭」,西周爻辭稱作見龍在田。三月看到東南方的「惕龍」身體絕大部份出現在地平線以上,稱作君子(龍)乾乾。五月份天上銀河橫空,蒼龍的心、尾、箕跌入銀河與赤道交叉部位所形成的天淵中,而頭、脖、胸則伸展欲躍出銀河,稱作蒼龍「躍龍在淵」。至七月份立秋前後,無拘無束的蒼龍在西南星空中飛翔,稱「飛龍在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飛的龍頭、身、尾會逐步的沒入西方地平線。至九月份,日躔在尾宿。蒼龍體與太陽同升同落,什麽也看不到了,此即上九高亢的龍走向其反面,像月晦一樣,盡晦於地平線以下,稱作亢龍有悔。

十月以後至十二月以前,蒼龍星以不同的形式(或見頭、或見身、或見整體)表現為晨見東方,故此時見到的不是正月以後、九月以前見到的那條天龍,而是呈現不同形態的「群龍」,故用九爻稱作「見群龍」。顯而易見,虞夏時代的蒼龍天象與漢儒們所說的乾卦六龍天象是相當吻合的。換言之,西周晚期以前形成的乾卦六爻爻辭所顯示的蒼龍在夏歷十一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的不同形態,只能用虞夏時的初昏或平旦時的天象來解釋,其觀測年代當是虞夏之時,其觀測年代當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

32號石塑龍

方山風光

方山的山上平原各方有十幾條石塑龍,但是位置特殊,最具特色的石塑龍卻只有六條,想必這就是在模擬乾卦六龍在天穹的具體形態,形成形象而具體的六龍季歷。65號石塑龍位於方山平原正北,南北第11大路盡頭的山谷中。因為方山平原形似龜甲,代表天上的宮廷或者天穹。而65號石塑龍不在龜甲平原上,即不在天穹之上,這表明他正處於「潛龍勿用」階段,對應夏歷11~12月份,這時天空中看不到蒼龍星宿。

37號石塑龍位於方山南北16大路盡頭,圈子墻外側。因為圈子墻在方山龜甲平原外圍,也代表天穹的外圍。37號石塑龍所在位置表示東方蒼龍開始即將躍上蒼穹,而方山平原代表的天廷縱橫交錯,即像棋盤,更像一片農田,37號石塑龍所處位置,表明他已經上升到天邊,正處於「見龍在田」階段,對應夏歷1~2月份。31號石塑龍位於方山龜甲平原的東北角,圈子墻內,有一百米長,是方山最大的石塑龍。這條石塑龍所在位置表明蒼龍星宿已經開始升起於天穹,只是升起的不太高,表明他正處於「惕龍無咎」階段,對應夏歷3~4月份。

10號石塑龍

10號石塑龍位於方山南北第10大路的南端,方山龜甲平原的正南方,代表著蒼龍星宿升到天穹更高的位置,接近南方天穹的上中天,表明他正處於「躍龍在淵」階段,對應夏歷5~6月份。62號石塑龍位置與眾不同,他位於方山龜甲平原的西南部中心部位,龜甲平原代表天穹,內部只有這一條石塑龍在自由自的飛翔,表明他正處於「飛龍在天」階段,對應夏歷7~8月份。56號石塑龍位於方山正西方的一處山體凹陷中,雨天會形成一條小溪,龍頭向東,龍頭北面不遠就是63號祭祀大地的祭壇。56號石塑龍又開始接近圈子墻,即天穹的邊緣,許多時候,太陽都從他的西面落下,表明他正處於「亢龍有悔」階段,對應夏歷9~10月份。方山西北圈子墻不多,積石堆也不多,因此群龍隱沒,即進入「群龍無首」階段,與「潛龍勿用」時間段重合,正好就是一年。

62號祭壇

一些專家學者對許多遠古的祭祀、觀象遺址,像良渚文化匯觀山祭壇;良渚文化瑤山祭壇;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城頭山遺址;紅山文化的一些祭壇,進行了各種詳盡的分析,認為它們都有觀測東方蒼龍星宿制定歷法的可能,尤其根據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即大火星在天穹的位置制定歷法。不過,盡管所有研究都經過各種詳盡的分析和計算,不過結論大都是猜測。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六龍出現在天上的時間發生很多變化,比以前的記載明顯退後;二是憑著地上的祭壇想象當年的星空,地面缺少與龍相關的遺跡,因此一些結論只能是猜測。

而方山觀象祭祀遺址就完全不一樣,他就是在方山龜甲平原上的不同方位塑造了六條龍,形象、直觀地表達了乾卦六龍一年中在不同時間段的形象,完美詮釋了「六龍季歷」的執行過程,是最珍貴的古代觀象遺址。方山乾卦六龍分布的位置、代表的時間與虞夏之時的乾卦六龍分布的位置、代表的時間吻合,說明這處遺址應該在4000多年前,或者有4400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