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店:大裝、舞龍、獨桿轎、旱船等即將開演~

2024-03-01文化

「王店的古事,泌陽的燈,還數大裝最有名」。2024年3月3日-農歷正月23(暫定)當天有大裝等民間文藝表演!一起期待吧!

屆時將會有四架大裝進行表演,同時還有舞龍、獨桿轎、旱船、舞蹈等其他的民間文藝表演。

泌陽縣王店大裝,一個融戲劇造型、傳統舞蹈與雜技娛樂表演為一體的社火擡閣類大型傳統民間藝術活動,數百年來成為本地社會民生和地域文化的一大景觀。

王店大裝起源於明末清初,興盛於清末民初,距今己有400多年的歷史,由王店藝人張姓、寧姓兩家移植山西民間「擡閣」技術演變而成。古時以祈求國泰民安、百姓樂業,代代相傳,從古至今。每年演出由當地商會牽頭,牛行出人、劇團出道具,染坊出布,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動輒上百人。演出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萬人空巷,好不熱鬧。

這幾天提前可以去逛逛廟會,記得到時間來看大裝表演喲!

王店大裝的發展

80年代中期,有個叫張曉明的中年漢子,在走鄉入戶收購生豬時發現一農戶家存放一個大裝鋼架。張曉明十分激動,立刻回村向支書丁保全匯報,大家商議集資把這個大裝鋼架收了回來。

接下來的幾天,眾人結合這個大裝鋼架,丁保全又找來了木工,對大裝木制底座進行了研究和改良。把早期的16人擡,改為了裝在拖拉機車廂裏拉著。並用一個大人站在鋼架上面,試執行成功。就這樣,在全面掌握大裝架子的技術後,丁保全又聯系老藝人白天增、陳順旺、周德明等人,加上楊方、白金亮、吳相臣、陳同聚等人,重新組建王店大裝演出團隊。

團隊成立後,陳順旺在從當時鐮刀廠要賬時,又要回了抵賬的一個大裝鋼架,他又把這個鋼架,捐給了大裝團隊。帶頭人丁保全負責大裝組建的全面工作,白天增負責服裝道具的研發和制作,陳順旺、周德明、張曉明、楊方、白金亮、陳同聚等負責裝架及大裝裝潢等工作,大家省吃儉用,分工協作,自己動手制作,並組織群眾訓練。到21世紀初,形成了4架大裝的規模。王店村一組的群眾看到規模單一,11戶群眾捐了一萬余元,又建造了4台中型裝架。

經過不斷的演繹、傳承和發展,在丁保全等人的帶領下,王店大裝形成了獨特的本土風格,其造型典雅、形式優美,加上鏗鏘有節奏的吹打樂相伴,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民俗特征。大裝的內容形式豐富,人物裝飾以古戲裝為主,劇目有「穆桂英下山」、「楊八姐遊春」、「八仙過海」、「真假牡丹」、【白蛇傳】中的「斷橋」、【西遊記】中的「蟠桃會」等,每架大裝均有一個主題,把青少年和兒童裝扮成各種戲劇人物,紮立其上,宛如巧站花心、葉面,多者10余人,高可三層數丈,並按劇情亮相姿態。

每次出演三至七架不等,近百人各有分工,以行進展示為主,各類演員如騰雲駕霧、淩空站立、奧妙無窮,深受當地代代人民喜愛。每次演出都引來數以萬計的群眾圍觀欣賞,引以為奇。目前大裝影響已經擴大到泌陽周邊縣市,每年都接到演出邀請。

回看大裝團隊,讓人感慨萬千。這是一個無私奉獻的團隊,他們從事的工作沒有報酬,還要自己出錢出力;這是一個有情懷的團隊,他們牢記祖輩傳承,為鄉親們帶去一份歡樂;這是一個富於創造力的團隊,他們充分挖掘古典戲曲,用新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王店大裝的傳承

和傳統的牛行出人、商會募捐不同,現在王店大裝以傳承和發展為方向,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在研發、演出、管理和訓練等方面制定了規則和標準,在表現形式上也經歷了人擡、拖拉機拉、手推車推的演變,帶動更多群眾參加。有一年,白天增大師傅的愛人生病臥床不起,為了不影響大裝的演出,白師傅找親戚幫忙照顧,自己卻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裝事業中來。正如白師傅所說:「上輩子傳承下來的,我們要把它傳承下去。」

每年參加演出的人員來自各行各業、更多的是本村群眾,他們不圖回報,不計經濟損失,只為大裝事業傳承發展,就義無返顧、堅定執著。

王店大裝的未來

近些年,泌陽縣委、縣政府加大民俗文化的保護力度,王店大裝也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丁保全等人也被確定為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如今,王店街青年人劉建印、丁兵、陳朝聚也繼承了王店大裝事業,成為第四代傳承人。

文:馮淮 圖:劉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