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唐代最快活的一首詞,李煜模仿寫了兩首,卻遠不如這首原作!

2024-05-06文化

每天詩詞獵奇

"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

快活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

萬頃波中得自由。

"

這兩首詞並不是張誌和寫的,而是南唐後主李煜在做皇子的時候模仿張誌和的【漁歌子】而作的。那時候一場宮鬥大戲正在上演,李煜受哥哥的猜忌,於是為了保全性命,他秘密求助於在宮廷裏擔任供奉的衛賢。

衛賢以畫聞名,尤其擅畫樓台人物,但他忽然避開了自己的長項,畫了一幅大有山水隱逸之風的【春江圖】;早有準備的李煜當即在圖上題了兩首【漁父】詞,就是這「浪花有意千重雪」雲雲,然後大張旗鼓地令宮人傳唱開去。

當宮人們歡快地唱著「一壺酒,一竿綸,快活如儂有幾人」的時候,誰能體諒李煜那份苦澀的心跡呢?正因為逃不脫宮廷,所以他才裝出漁父一般的隱逸之趣;正因為郁郁寡歡,所以他才張揚出「快樂」的歌詞。

每個混跡政壇的人都學過自汙的技巧,那些不得其法的人或早或晚都會被淘汰出局。險惡的宮廷逼得年輕的李煜過早地學會了中年政客的伎倆,招招搖搖地縱情於山水酒色,對那些「沒出息」的言行,不但不去遮掩,反而要大張旗鼓地公之於眾。他要借此告訴哥哥:我只是一個宮廷中的隱者,我只要詩,要酒,還要整日的逍遙,我喜歡無度地揮霍,因為我「誌僅此爾」。

【漁父】這個體裁創自唐代詩人張誌和,本來當真是快活的漁歌,但真正快樂的人從來不會像李煜這樣露骨地表達自己的快活。正如莊子對萬頃波濤的憧憬,「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真正快樂的人總會忘記自己的快樂。不快樂的李煜極力想把自己偽裝成快樂的張誌和的樣子,其實張誌和也未必真的快樂。

張誌和原名張龜齡,少年奮發,胸懷大誌,十六歲便考中了明經科,向唐肅宗獻策,陳述自己對國家大事的見解。唐肅宗很喜歡他,幫他改名為「誌和」——這個出自【論語】的名字表示了儒家君子的理想風範。

也許是因為少年得誌,自信爆棚的緣故,張誌和很快便跌了跟頭,不知因為什麽錯誤被貶出了朝廷。對於真正有政治野心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小小打擊恰恰是磨煉自己的一次良機;對於自視過高、自尊心過分敏感的人來說,這樣的遭遇足以使自己一蹶不振,從此破罐子破摔。

但張誌和例外,這個機緣竟然使他看破紅塵,從此做了一名煙波釣徒,隱居不仕。

張誌和最愛釣魚,卻常常不放魚餌。史籍說他的用意不在魚的身上,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這樣的釣魚方式是姜太公首創的,意不在魚,而在賢明的君主。周文王果然到渭水之濱禮聘姜太公,張誌和是不是也想以此來引人註目而受到朝廷的禮聘呢?

當然,更為善意的解釋是:張誌和意不在魚,而在山水之間。

但無論如何,他確實引起了一些官場名流的矚目,浙東觀察使陳少遊常常來拜訪他,顏真卿還請他做過自己的門客,就連皇帝都被驚動了,賞給張誌和一名家奴和一名侍女。張誌和將家奴和侍女配成夫婦,還給他們取了極風雅的名字:漁童、樵青。知識分子總愛以詩筆來描繪漁樵生活的愜意,假如真正的漁夫和樵夫識文斷字的話,一定會罵這些文人站著說話不腰疼。

有了達官顯貴和皇帝的接濟,張誌和的隱居生活越來越舒適且有情趣了。他常常乘著一條破船往來於苕溪、雪溪之間,喝到醉意濃時,有時敲鼓吹笛,有時潑墨作畫,有時創作漁歌。我們最熟悉的那首【漁歌子】就是張誌和諸多系列作品當中的一首:

"

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

張誌和能詩善畫,所以在寫成漁歌之後,往往還會將其內容繪畫下來。後來人們傳說張誌和駕鶴乘雲而去,大約是成仙了吧。作為中唐時期以意趣高遠而最為著名的隱士,人們無法接受他任何形式的正常離世。

讀書狗子

每天一首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