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南大文學課|陷入內耗?不會寫作?許結和馬伯庸為你答疑解惑

2024-07-28文化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這些古代的哲學理念如何幫助當代人消解內耗?如果想寫一個故事,最應該註意哪些要點?7月26日,2024年南京大學優秀中學生文學營最後一天的講座可謂精彩紛呈。南京大學辭賦研究所所長許結帶著同學們進入老子的哲學世界,將玄而又玄的概念化為生動有趣的例子,讓活動現場傳出陣陣笑聲。南京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人氣作家馬伯庸則向寫作初學者傳授了他的寫作要訣,點燃了同學們的寫作熱情。

專註聆聽講座

把人生自然化,煩惱會少很多

許結指出,當下人們的很多煩惱,往往緣於不夠「真」。如何才能「真」?老子的答案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最終應該追求與自然融通,像自然一樣沒有目的性,達到一種自然的本真。

許結

「中國文化缺少宗教信仰,但非常重視道德。很多時候,人們會把自然道德化。」許結舉例,屈原在兩次流放之後形容自己的眼淚是「木蘭之墜露」;【西廂記】寫崔鶯鶯與張生告別是「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發出的感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甚至我們現在看到立在草坪上的牌子,寫的也是「請君繞一繞,小草笑一笑」……「把自然道德化之後,人性中的事業心被激發到爆棚。因為天人合一,所以人的每一個行為都置於宇宙倫理之中,在這種思想引導下,人們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書也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都有至高的境界。」

與此同時,道家則主張將人生自然化,以此消解苦難。「就像蘇軾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遇到困難別著急,熬一熬就過去了,好運就來了,風雨之後會有彩虹。有人認為人生的坎坷指的是各種挫折、苦難,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是榮譽、成績。獎章雖好,但把它太當回事就成了枷鎖。天地做了那麽多好事,它有到處說嗎?我們也要把獎章當作自然而然,繼續前進。」

故事的動力從哪來?要把握好主題的金線

「大家可能聽到‘中心思想’這個詞的時候會兩眼一黑,我中學時也非常反感這個詞,但是讀多了、寫多了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中心思想是有它的用處的。」根據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馬伯庸對一個故事的內核做出簡要的總結,「中心思想決定了人物的命運,而人物的命運會碰撞出精彩的故事情節。在中心思想之下,是作者想表達的價值觀和哲學思想。」

中心思想貫穿故事始終,形成了一條「主題的金線」,它為故事設定了世界規則,人物在世界規則的基礎上作出抉擇,順從中心思想就獲得成功、違背中心思想就遭遇挫折,由此形成了故事的低谷與高潮。馬伯庸以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為例,具體解析了好萊塢等一眾商業電影的情節套路。

「寫作有時候就是為了這瓶醋去包了盤餃子。」馬伯庸在現場分享,他的小說【長安的荔枝】其實就來自「一騎絕塵妃子笑」這句詩引發的諸多聯想,「這個方法只是一個套路的方法,給大家寫作起步作參考,教大家把自己的想法拓展成故事,並讓故事成功展開、進行下去。其實真正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千變萬化的。」

童嶺為營員們頒發結營證書

講座結束後,舉行了2024年南京大學優秀中學生文學營結營儀式。為期5天的文學營就像一場精神盛宴,讓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中學生收獲頗豐,幾位營員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南京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童嶺對此次文學營活動進行總結,並為營員們頒發了結營證書。在歡聲笑語和依依惜別中,2024年南京大學優秀中學生文學營圓滿落幕。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姜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