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們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了半山的年味兒

2024-02-28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俞宸亭

都說城市的年味兒是一件稀罕的事兒。於是,我們找呀找呀找呀找,終於,在拱墅的半山,將過年的味道,有了全年齡段一攬子打盡的驚艷無雙。

古諺說「初一晴,十五雨」。連著三天都是雨,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成了泡影,但並不影響,可以在室內舉行的各種活動照常進行。

此起彼伏的社區過年活動,猶如星星之火,燎原在半山的大地上。新春新歲,解鎖來自半山各個社區的多彩年味。

在黨群服務中心裏,孩子們在套圈,在畫龍,年的味道,在一筆一劃一投一擲中,舒展而清揚。

你看,石塘社區的猜燈謎,是在華數的超市裏進行的。猜到的謎語,有一塊毛巾、一個水杯或一盒紙巾可以拿。社區裏的大伯大媽們,拿著得獎的禮物,定格了一張張喜氣洋洋的臉。

最讓人樂不可支的是,反詐宣傳也搭上了元宵活動的順風車。聽著社區幹部苦口婆心的宣講,阿婆的皺紋舒展得像流雲,點頭稱是的時候,看見了一旁正在登記禮品的年輕社工們臉上顯現的放松神情。於無聲處的群眾工作,就在你笑著我看著的氛圍中,將靜好的歲月如同手機刷屏,輕輕地滑走。人稱老杜的華數經理認真地對我們說,「我們不能讓每一個來的老人家空手而回,過年,就是圖個開心。讓老人家們開心,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

你看,沈家橋社區的包湯圓活動,從早上六點就開始了。今年流行的柿柿如意湯圓,擺滿了大廳。不到十點,燒好的湯圓送到了老人家手中。這一份「老吾老及人之老」的愛,如淅瀝不停的春雨,潤澤了人心。

而在望宸社區裏,一老一小的過年氛圍,幾乎要將房頂掀開一角般的熱烈。老人們在打撲克,小朋友們在畫畫,請來的老師在折紙龍。

你看,湖山雷迪森莊園酒店的年味兒,來自於那一份份手搭積木傳遞的快樂,來自於那一個個龍年玩偶傳遞的喜樂。在轉角處的四組扭扭蛋玩具箱,更是吸引了每一個駐店的小朋友。「我轉到了柯曼」,「我轉到了皮卡丘」……這世界上,最讓人眉頭一舒嘴角上揚的,就是孩童的笑聲。

你看,問起雲錦社區為什麽會在新建的樓盤大廳裏搞這樣的活動。在現場的周玉群書記和徐霄紅副書記說:在「年味淡了」的吐槽成為家常便飯後,他們聯合了各小區物業整合各種「新年俗」。「新年味」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有猜燈謎、品元宵、投壺、自制爆米花、DIY舞紙龍、自制手工冰糖葫蘆等,吸引了新杭州人的傾巢出動。

現場,家長帶著孩子們在排隊領獎。猜中的謎語,還挺有現代意味。比如:補貼家用不用愁,閑來無事網上遊,幫你關註點個贊,傭金到手不停休。(打一詐騙類別)

頂著滿粒草莓的新版糖葫蘆串,小朋友們人手一串,嘴巴上、手上,看著都是粘粘的,卻仿佛是治愈系的食物,感染了所有人。

你看,桃源社區的活動中心裏,掛滿藍色粉色紅色橙色的燈籠,顛覆了對傳統燈籠的想像。排隊應該是過年的最大標配,排隊領棉花糖的,排隊領糖花的,一忽兒,就從裏頭排到了外頭。彩色湯圓,盛在一只只精巧的紙杯裏。眼見有女子上前拿一份,小口小口地品嘗著。

這一刻,看著人頭攢動的男女老少,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組詞造句,可以一下子有幾十個之多。又仿佛,時光從上世紀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沒有任何違和感,大踏步地走進了龍年新春。

杭鋼北苑社區的元宵活動,用一張紅紅的節目單,演給大家看。【美麗中國】的開場舞蹈,【四小天鵝】的群舞,太極表演……16個節目,既有少年對於街舞的釋放青春熱情,又有老年人將文藝進行到老的摯愛執著。

在半山立夏非遺廣場逛市集,將年味兒推向了高潮。半山泥貓的發售攤位前擠滿了人。趕緊入手一對泥貓,一黑一白,腦海裏想起的就是鄧公的「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烏米飯制作、宋代點茶、漢服首飾、元宵燈籠、雙皮奶湯圓等展示、互動、體驗、銷售攤位,讓前來的市民們沈浸式感受了半山文化特色,一站get超多「好物」。穿著漢服的女孩子在布置好的元宵氛圍打卡點,拍攝了一張張新春「美照」。

老開心茶館的周鵬老師也在現場。台上,有歌手在深情款款地唱著流行歌曲。最熱鬧的就是發放湯圓的地方。大家排著隊,領一份湯圓。3個小時,300份湯圓一搶而空。

還聽見市民在說,領到的湯圓,還得到娘娘廟裏去供會兒,給家裏的老人和孩子求一份平安。住在田園牧歌的華燕娟母女也來到了娘娘廟,正在考研的塗易文說,「就是想在元宵節的時候,與媽媽在一起,感受下傳統氛圍。」娘娘廟前,點香祭拜的絡繹不絕。有關半山娘娘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南宋。

半山的年味兒,不能少了美食的訊息。悅兆豐的海鮮排擋之豐盛,集中在每天下午的五點以後。用琳瑯滿目來形容,都不足以釋放美食所帶來的震撼。紅紅的蘿蔔浸泡成冷菜大罐,與正宗的鹹肉蒸春筍、醬鴨並排而放,老底子的過年菜系,撲面而來。

「遠方」的西餐廳,在8號橋。喝一杯葡萄酒,或是喝一杯咖啡,與兩三好友,對坐著,享受午後歲月清淺一半煙火一半清歡一半清醒一半釋然的安好逸如。

湖山雷迪森莊園酒店的商務套餐,既有杭幫菜的清淡,又有融合菜的滋味兒。山上的綠道,運動房裏的跑步機,亦是莊園裏的網紅打卡點。

李白餐廳的菜,一如既往地不失眾望。

半山的年味兒,不能忘卻的,就是紅梅在地域範圍內的精彩綻放。不論是在梅園,還是在虎山公園。鳥瞰的橫無際涯,近看的骨格清韻,遠望的如雲如峰,用這卓然獨絕的紅,定格了屬於半山的中國味。用沈永良老師的話來講,在望宸閣上拍的半山冰梅,是六十年未遇之奇景。

在雷迪森的夜晚,聽著遠遠傳來煙花的炸裂聲。窗外,還能看見煙花在空中的風姿。夜,在鬧的時分中,更顯靜。在上塘河的晨起,看著還沒落下枯枝的柳條,又有了新芽的萌動。

元宵節過了,春天的腳步,已邁著無法抑制的腳步,揮灑著這已進入中年而不惑的半山。

就讓半山的日子,在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對畫、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翻經、看山、臨帖中,靜靜流走。就讓半山的美妙,在"草翠雲和風愈靜,春聲煦暖映千門"中,在"紅氣蒸霞,且看桃千樹。才子霏談更五鼓,剩看走筆揮風雨"中,風、雅、頌、揚。

撰文 俞宸亭

攝影 於廣明 紫汀 小賀 沈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