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10月8日寒露不一股,3個不一般之處有啥預兆?老祖宗說的準嗎?

2024-10-08文化

國慶假期一結束,天氣變得更加涼爽,秋天的「第五位使者」寒露便悄然降臨。老祖宗曾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足見古人很早就透過長期觀察發現了寒露期間天氣的微妙變化,將露水與霜的轉換生動地描述了出來。

正是由於寒露之後氣溫的急劇變化,才有了「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這樣的民間說法!寒露之前的涼爽將被寒露之後的寒冷替代,變化之快令人不得不趕緊找出保暖的衣物。

今年的寒露像個神秘的信使,於10月8日這一天,也就是農歷九月初六到來。民間老人說今年的寒露不一般,和往年相比,有三個特別的地方。你知道這三個不一般之處有啥預兆嗎?

首先,第一個不一般的地方就是它出現的日期——九月初六。

古代人認為寒露當天的天氣是冬天天氣的前兆。還有許多地方在寒露日進行「占雪」,透過這一天的天氣來預測冬天的降雪量。

九月初六在農歷中也是一個用來預測冬季雨雪情況的關鍵日子。民間常說:「初六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不難看出,老祖宗對九月初六和九月十三的天氣有著細致的觀察,這才有了占候的結論。即如果初六無雨,那就關註十三,如果那天也無雨,預示著整個冬天將會幹燥少雪。

由於節氣的排列並不與農歷完全一致,每年的寒露日與九月初六很難重合。所以,當這兩個日子「相撞」時,冬季雨雪的預測應該會更為準確。

第二個不一般的地方是,寒露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一些,在重陽節之前到來了。

寒露和重陽有什麽共同點呢?它們都是收獲的時期。民間常說:「寒露九月九,雜七雜八收到手」,這句俗語正好描述了豐收的場景。

寒露和重陽的日期並不總是固定的,因為它們是用不同的歷法計算。所以有時重陽在寒露之前,有時則是寒露比重陽更早。

在老祖宗的眼中,重陽被視為是陽氣的「巔峰時刻」,陰氣也在這一天悄然登場。因此大家常在這一天登高,為的就是避陰汲陽。民間還認為,寒露的到來意味著秋天的金氣開始收斂,冬天的水汽逐漸浮現,

如果重陽在寒露之前,則意味著寒氣來得遲卻迅猛;而如果寒露搶先,寒氣則像冬天一樣一步步逼近,平穩到來。

最後,寒露的第三個不尋常之處就是它選擇了農歷九月到來。

「八月寒露搶著種,九月寒露想著種」,這句俗語可謂是農民們的經驗之談。如果寒露在農歷八月,老祖宗必須爭分奪秒地播種;而到了九月,機會就不多了,只能是「想想」了。同樣的道理在「種不過重陽,收不過端陽」這句俗語中也得到了體現。

為什麽人們要搶種呢?原因很簡單,為什麽會有這種說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農歷八月氣溫適中,降雨充足,是播種的理想時機;但到了九月,天氣變得寒冷,降雨減少。如果寒露時節落在九月,那麽種植作物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收成自然不理想。因此,人們才會在寒露前搶種,以確保產量。

寒露的相關說法,正如老祖宗總結得那樣,來源於長期的生活和生產經驗,是古代百姓的「生活指南」。時至今日也並未過時,反而隨著時代的演進,早已超越了農耕範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