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辨異修訂版第二章分章解析24

2024-06-24文化

總第24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燒火拉風箱的人是不能直立的,跨步而行的人是跑不快的。只相信自己所見的人不能明察,自以為是的人不會得到彰顯,自我誇耀的人建立不了功勞,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長久。從道的角度看,這些東西好像是殘羹剩飯或多余的肥肉,令人厭惡,有道者不會這樣做。

閑翁評述:主觀意識和客觀效果不是一回事!你的行為如果不符合客觀規律,不適應客觀情況,就不會達到你的願望。老子在這一章說了喜歡自我表現,自我誇耀,自我膨脹的人,拉風箱想直腰,跨步前行想跑起來的人,他們的行為都是與「道」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老子的基本思想是清靜、內斂、善處於卑位與弱勢。這是老子一貫的思想,自我張揚者不會有好結果!他甚至用粗話罵自我張揚者:你們的那種行為好像是殘羮剩飯,好像是身上多余的贅肉!這又使人想起「上善若水」這中個字,水之所以稱為上善,因為它總是處於低窪處,總是不圖彰顯。企者立,跨者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與之相反,理所當然地應當被摒棄。

諸版本辯異:「企者」,帛書作「炊者」,河上公本作「跂者」,企與跂都是踮起腳後跟,炊者是燒火做飯的,站是肯定的未必踮腳。不能穩固地站立,這是炊者,跂者,企者共同的,文中要表達正是這層意思。河上公本與王弼本均有「跨者不行」(跨步而行的人跑不快)這句,但帛書沒有,也許是脫漏。「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甲本作「其在道,曰(稻)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居」乙本作「其在道也,曰(稻)食贅行,物或亞之,故有欲者弗居。」(稻)是異體字,與食的意思同。亞是惡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