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楊絳:樸素的力量(深度好文)

2024-10-03文化

2016年5月,楊絳先生辭世。

辭世之前,她散盡身外之物,將家中珍藏字畫,全部捐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

其余的書籍手稿,她也悉數送給了親朋舊友。

對於個人的遺體,她也在遺囑中交代,她走後,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

她用最後的時間,將一生堅持的樸素貫徹了到底。

正如她自己所說: 「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大道至簡,以簡馭繁。

楊絳先生真正讓我明白:心懷樸素、靈魂素簡的人,才能將短短的一生活到極致。

1

樸素,是一種清醒

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堅持做到樸素的人是鳳毛麟角。

楊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於世人的爭名逐利,楊絳先生一生只喜歡低調、樸素地生活。

曾經去楊絳家拜訪過的黃裳,在回憶中這樣感嘆:

他從沒想過一個清華教授的家竟如此樸素。

墻是白灰粉刷的,地是水泥抹平的。

家具很簡單,客廳裏沒有太多的陳設。

唯一顯眼的就是中央的一張長桌,上面擺滿的書籍,估計就是這間屋子裏最昂貴的裝飾。

當時,有人提出,要給楊絳改善居住條件,但她婉言拒絕了。

她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自己已經覺得非常舒適。

晚年時,她搬家到了北京三裏河,並在那裏生活了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裏,她的房子仍是保持著以往的風格:素粉墻、水泥地、老家具。

屋內依舊沒有昂貴的擺設,有的只是舊的櫃子、桌子,還有那淡淡的書香。

單位也好多次提出給她裝修房子,她也堅持不用。

甚至有人想給聽力下降的她配一副助聽器,她也擺手拒絕,說「太浪費了」。

對於物質的需求,楊絳先生可謂是降到了極致。

旁人都趨之若鶩的享樂、金錢和名望,於她而言,卻不過是過眼雲煙。

她將畢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精神追求上。

正因如此,在那麽簡陋的環境裏,她卻能怡然自得,筆耕不輟,寫出一部部享譽中外的文學作品。

叔本華曾說: 「一個人對外在的物質要求越低,他對內在的要求就越高。」

一個活得質樸的人,不會沈淪於身外之物的誘惑與牽絆。

外人的富有不會使他們感到自卑,物質的短缺也不會令他們感到羞愧。

他們明白:人生於世,並不是要擁有多少東西,而是簡樸的生活、純凈的心靈、超然物外的心態。

所以他們看透世事,以樸素的心應對世界紛繁,活得從容而淡泊。

在物欲中掙紮內耗的你我,也應當學學他們,堅守一顆素心。

將自己從過盛的物欲之中抽離出來,樸素的生活,同樣能給我們帶來自信和清醒。

2

樸素,是一種高貴

作家林清玄說過一個買花心得:

顏色越艷麗的花,往往越沒有香氣;

反而越是素凈的白花,越有濃郁的香味。

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

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穿列寧服,是女人間流傳的一種時尚。

就連清華校園裏,也處處都是穿著列寧服,花枝招展的身影。

可楊絳從不與她們爭奇鬥艷,依舊每日穿著一襲素色的上海旗袍。

很多人嘲笑她穿得老土,她也只是報以微微一笑,並沒有與這些人爭辯。

在她看來,穿著只要幹凈,便沒必要去追求衣著的光鮮。

這讓我想到莊子說的一句話: 「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就像一枝白蓮,清清凈凈立於水中,不染一絲纖塵,素雅而高貴,勝過萬千姹紫嫣紅。

所以古人才說:「淡極始知花更艷,花到無艷始稱絕。」

真正樸素的人或物,都擁有沁人心脾的高貴。

後來,楊絳因為出版書籍,獲得了巨額稿費。

但她依舊保持著以前的處世風格,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昂貴的衣服,沒有給家裏添過一件值錢的家具。

她不屑以物質、金錢,來凸顯自己的高貴、富有。

有人曾這樣評價道:「楊絳先生生前每每出現,都是身著樸素的衣服,雖未施粉黛,看起來幹凈又美好。」

由此可見, 樸素的人,心中自有凈土;幹凈的人,自有她的高貴。

作家伊索也說:「穿戴樸素而有聲譽,勝於自詡富有而默默無聞。」

樸素從不會在浮華的世事面前顯得蒼白,相反,它淡淡的光華可以蓋過世間的一切色彩。

心懷樸素的人,可以抵抗一切物質帶來的攀比與誘惑。

他們恰如深谷幽蘭,深山百合。

雖不會將一生綻放得很熱烈,卻能於平凡中孕育動人的美麗,在簡樸的生活磨礪高貴的靈魂。

這樣的生命狀態,勝過一切自詡為高貴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3

樸素,是一種境界

樸,是未加工的木頭;

素,是沒染色的白絹。

所謂樸素,就是一種樸拙、自然、澄清的美。

但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常常把樸素誤認作淺顯,又把華麗誤認作豐富。

因此他們大都活得淺薄,鐘愛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場景。

只有少數真正有內涵、有厚度的人,才能於簡約中成長,於獨處中沈澱,活出一個人的豐富與自在。

1943年,楊絳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正式公演,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好評。

楊絳的名字,也因此被很多人所知。

面對撲面而來的名望和贊譽,楊絳卻說,她的渴望是被人遺忘。

因此每當有人來拜訪她時,她總是會想辦法避開喧囂。

比如有一年她生日,為了躲避上門的拜訪者,她甚至特意躲進清華招待所待了幾天。

有媒體召開作品研討會,想請她出山。

她仍是拒絕:「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麽賣書的事情,就不是我該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她從不渴望名聲,對於一切虛名,她唯恐避之而不及,只想專註於做學問。

於她而言,外界功名利祿覆蓋下的浮華,始終不如內心的寧靜淡然。

在她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裏,她一面讀書,一面修心,將生命活出了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有人說: 「看透復雜是能力,選擇簡單是境界。」

放棄那些無謂的追逐,將復雜的生活簡單過,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處世之道。

門外的繁華,並不是我們的繁華;

門內的日子,才是我們該過的人生。

把自己隔絕在喧囂之外,選擇樸素的生活,我們才能借助它的力量,尋回內心的寧靜,活出人生的真諦。

作家黎戈說:「楊絳身上有一種啞光卻不暗啞,低調卻不哽咽,醇香卻不刺鼻的品質。」

這種品質,就是樸素。

越是優秀的人,越活得樸素和淡泊;

越是聰慧的人,越懂得在欲望上做減法,在精神上做加法。

正所謂,大繁若簡,大美若素。

在往後的日子裏,願你我堅持樸素,於喧囂的世界中,將自己活成一片凈土。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