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庸】之重新解釋:第五章

2024-04-25文化

中庸之道與人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筆者註】本章講的是孔子對中庸之道得不到實行的概嘆。孔子的意思是,中庸之道怎麽不能實行呢?筆者認為,這是對上一章的反詰,文中的驚嘆號應為問號。

從孔子的角度看,實行中庸之道應該不算困難。他有點不理解,為什麽那麽多人實行不了呢?因為他可能覺得,每一個人都具備實行理性的能力。其實,原因並不復雜。中庸(理性)是人的一種能力,可以有所調整,但無法進行根本改變。不是你想理性就能完全理性,也不是你想不理性就能完全脫離理性。理性既有自覺性,又有不自覺性。人們能做到的就是經常提醒自己要理性,要調控一下自己的理性。從這方面看,想完全做到中庸是很困難的。孔子他老人家有點高估那些普通人調控自己理性的能力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庸之道也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與不足,中庸之道不是十全十美的。雖然離開了理性的人們會讓人覺得非常可笑,但是,具備了理性的人們就沒有可笑之處嗎?

從本章可以得出一點啟示:中庸之道與人之間是什麽關系呢?

一,產生的先後。按照唯物論的觀點,中庸之道產生於人腦。也就是說,先有了人,才有中庸之道。當然,這不是就人的每一個個體而言,而是相對人類而言。人類產生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存與發展,有一部份先人總結經驗,結合自己的思考,創立了中庸之道。對後人來說,中庸之道是先於他們而存在的。

二,執行的角度。中庸之道是怎麽執行的呢?需要人的參與。即使從唯心論的角度,道是先於人而存在的,但是,離開了人,道是不能執行的。沒有了人的道,有何意義?說道早就先於人而存在,的確沒有證據可以否認,但是,說道是人產生的,是人腦的產物,也無證據可以否認。筆者選擇相信後者。道是人間的道,離開人間,道還存在嗎?筆者不會否認,有人肯定會說,它就是存在。好,你說的可能對,我們不再爭論,因為沒有證據可以進行證明的東西,爭論下去也無意義。

從唯物論的角度來說,盡管中庸之道是人類產生以後創立的,但是運用中庸之道的能力即理性的能力,卻是人們一出生就具有的。只是有一個問題,這種能力來自哪裏?是天賦的嗎?追來追去,又回到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執上去了。還是說不明白,還是誰也無法駁倒誰。遇到這種情況,人們只能選擇一種來相信,同時尊重別人選擇相信另一種。

【筆者譯】孔子說:「道怎麽就不能得到充分實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