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左右:旁聽生麻雀(外兩篇)

2024-09-13文化

旁聽生麻雀

一只只麻雀立在窗前,小小的腦袋不停轉動,眼睛盯著老師手裏揮舞的教鞭。

農村的窗是一塊塊方磚砌成的,用一根根鐵絲編成護欄。它們灰頭灰臉的模樣映在玻璃上,一只變成兩只,兩只變出四只,一真一假。窗戶的土黃與黑灰,玻璃的輝映,和它們黃褐色的羽毛相映成趣。

這些麻雀撲棱著翅膀,細長的紅爪子緊扣鐵絲,趴在窗上竊竊私語。它們有時來聽課,有時來唱歌,有時沈默不語,有時來打盹兒。時間久了我們也可以分清它們,胖胖的那只是小灰,羽毛淩亂的那只是小羽毛,眼睛最亮的那只是小眼睛,特好動的那只是小黃……它們是這所學堂調皮的旁聽生,是老師最不喜歡的學生,是我們最愛的同伴。

陽光明媚的早晨,它們早早來到學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鳥兒也有書讀。一天之中數早晨最有活力,它們總是不知疲倦地在窗戶上忙上忙下,撲棱翅膀,搔首弄姿。晨讀課上,瑯瑯讀書聲回蕩在空氣中,這些書聲吸引了麻雀,它們從四面八方飛來,從青石板屋頂或者樹枝上,神不知鬼不覺地落在窗戶上。它們的腦袋跟著我們的書本在動,一邊扭動著腦袋,一邊伶俐地轉動著眼睛,時不時地跟著我們的節奏嘰嘰喳喳幾句。偶爾會遇到惱火的老師,便嚇得飛遠了,不一會兒又飛回來,仿佛早已忘記先前的事情。我們是很樂意麻雀來聽課的,有它們陪伴的早晨,總是充滿童趣。

「起立!」要上課了。教鞭開始舞動,老師聲情並茂的樣子,是麻雀們最著迷的風景。教鞭動到哪兒,它們的目光就跟到哪兒。若教鞭停下,它們便一動不動。有時它們嫌在窗外聽課不夠過癮,會分批從教室的後門闖進來,落在課桌上,扮裝成學生的模樣。它們旁若無人地在課桌上梳理羽毛,仿佛懂得進學堂要衣冠整齊一般。它們一點兒也不怕人,眾目睽睽之下坐在課桌上,把自己幻想成學堂裏的一分子:眼睛有時盯著黑板,有時看看老師手裏舞動的教鞭,有時瞧瞧課本,有時又嘰嘰喳喳地回答老師的提問。只是它們經常在老師講課的興頭上插話,打斷老師的思路,引起同學們的陣陣偷笑與東張西望。時間久了,老師練就一身驚人的定力,上課再也不怕被麻雀幹擾。同學們也自然而然地習慣了那些雀言雀語,接納麻雀。

「零零零……」學堂沒有時鐘,也沒有廣播。一般是老師時不時地盯著手表來確定上課下課的時間。上課時間到了,老師提著一塊大而圓的鐵鈴,用錘子猛打,震耳欲聾的鈴聲嚇得麻雀四處飛散。時間一久,這些麻雀也不怕了,它們明白這是上課的集結號。此後鈴聲一響,它們便會從很遠的地方飛來,落在窗前或者電線桿上,坐等老師上課。

有時它們會在屋頂的電線上待半天,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嘰嘰喳喳,似乎還沒排練完整就迫不及待地來唱給我們聽。雖然我們不懂鳥語,但那些五音不全的歌聲,有時也很動聽。我們尚小,無法理解麻雀們想第一時間給同學們分享喜悅與快樂的心情,一個勁兒地攆它們離開。後來它們學聰明了,不再在學堂周圍唱,而是在我們放學回家的路上,一路高歌,直到看見屋前屋後的炊煙升起,它們才極不情願地消失在村莊的暮色與黑夜的朦朧中。

一個冬日的下雪天,老師正在給我們上語文課【灰雀】,學習列寧、小男孩兒和灰雀的故事。我們才想起好久沒見到麻雀了。老師說:「或許它們越冬去了,或許它們病了,或許它們在大雪中迷了路。」老師提議下課後,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口糧放在窗台上,或許過幾天它們就會回來。我們都很興奮地照做。那是一個漫長的冬季,我們一邊上課一邊等待那些旁聽生歸來。我那時的心思,早已不在課堂上,而是在等待麻雀們的那一聲聲嘰嘰喳喳的音訊。

農村的麻雀是不怕冷的,下雪天也不怕,這是我們農村孩子都知道的事兒。大雪下了三天三夜,眼看要放晴,還不見麻雀來學堂。窗台上的食物一點兒也沒動。有時窗外的風太大,我們會用作業紙把食物包起來,風停後再拿出。那些麻雀久久不回,以前愛玩雪的同學甚至祈禱:「快讓雪停下吧,我不想打雪仗、堆雪人了,只想看到嘰嘰喳喳的麻雀們。」確實,學堂少了這些機靈而溫暖的小家夥兒,同學們的學習動力似乎都減退了。

過了幾日,天漸漸放晴。「麻雀回來了!」不知是誰在東張西望時發現了麻雀。窗戶上最先回來的是小灰,然後是小黃,隨著同學們的呼喚聲,爭先恐後搶食的麻雀越來越多。

「下課!」老師在大夥兒的激動聲中,發出喜悅而顫抖的聲音。

我們迎回了麻雀,也迎回久違的晴空。

尖子生知了

正值盛夏,陽光毒辣的午後,隨著「零零零、零零零」的陣陣響聲,知了的叫聲也響起來。像是嫌老師手裏的鐵鈴打得不夠徹底,知了扯開自己的嗓子,饒有節奏地沖天叫喊。

蟬鳴聲回蕩在空氣中。太陽爬得越高,知了叫得越歡。平時樹上密如瀑布的鳥鳴聲和草叢裏啾啾的蛐蛐聲停了。正上數學課的我們,算算術的筆也停了。

知了是我們班的尖子生,也是我們的學習監督員。立夏過後,天氣開始燥熱起來,也意味著我們最期待的暑假要來了。知了的叫聲,敲響暑假期末考試的時鐘。

清晨,天空剛露出魚肚白,知了就起床了。知了以大樹的汁液和晨露為生,每當它渴了、餓了,就會把堅硬的口器插入樹幹吮吸養分。早餐後,它悄悄來到教室門前的槐樹上,等待我們從四面八方來教室報到。瑯瑯讀書聲在校園響起,它也上趕著湊熱鬧。所有學生中,數知了的讀書聲最嘹亮。個別同學在讀書時偷懶,知了放開嗓子提醒他們,行使作為學習監督員應有的職責。而偷懶的同學露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繼續和其他同學搞小動作。這可急壞了知了,但又無可奈何。

語文課上,老師繪聲繪色地為我們講讀課文。知了也安靜下來,有時它會飛到玻璃窗上,睜著圓鼓鼓的小眼睛,張開三對足,收起兩對翅膀,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小學生。仿佛這一堂課,知了期待了許久。有時也會跟著老師的節奏起哄,引得全班同學大笑。老師不但不懊惱,反而拿知了給我們做榜樣,要我們向它學習,學它永不知疲倦的精神,學它全神貫註的狀態,學它堅持不懈的作風……因為作為尖子生的知了,是頗受老師和同學們歡迎的。作為夏日裏對學習抱有如此熱情的學生,怎能不令老師喜愛呢?

我在課後捉過一只綠知了。綠知了在陜南很少見,它全身淺綠,翅膀和眼睛也是綠的,是大家眼中真正的寵兒。誰抓到綠知了,意味著誰會得到追捧。大夥兒圍著我,爭著要摸一摸這只寶貝。我把它握在手心,能感受到知了的瓣膜,在瓣膜的振動下,發出讓人心頭一顫的聲音。這是尖子生的聲音。

因為無法把它帶進教室,所以課前只能忍痛放飛。

為了期末考試有個好成績,每天早晨和午後,我們最期待的鬧鐘,不是雞鳴和鳥鳴,也不是大人的叫喊,是那一聲聲蟬鳴。

對大人來說,知了的叫聲,多是煩躁和無趣的。但對小孩子來說,知了的叫聲是美妙的童音,是小孩子之間心照不宣的監督鬧鈴,是課堂音符,是課前課後老師手裏的鐵鈴聲響起之後的另一聲鞭策。

知了仿佛很懂我們的心思。它用聲聲鳴叫提醒我們,看誰學習最認真。在知了的監督聲中大家你追我趕,期末都取得很不錯的成績。頒發獎狀那天,知了的叫聲尤其響亮,似乎也在替我們高興。

陜南的夏天多雨。雨後的樹木愈發豐茂與澄亮,透出無盡的愜意與溫柔。雨一下,蛙聲就陣陣傳來,蟬鳴卻銷聲匿跡。沒有知了的叫聲,我們的暑假開始無聊起來。有一次,我走在雨後的小路上,一只知了從皂莢樹上摔下,「吱——」的一聲,直直地墜落地面,痛苦地掙紮著。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帶回家,放在盒子裏,還給它找來新鮮的皂莢樹枝,並在上面灑了一些清水。第二天,知了卻不辭而別,只在盒子裏留下無數雜亂的線條。

知了從來都是居高聲自遠的隱士。它好像是為了夏天而生,為了我們的童年而生,更是為了鞭策我們這些孩子讀書而生的。知了總是不知疲倦地叫著,直到西風起,它才會和落葉一起,悄無聲息地離去。

從夏天到秋天,本來也不是很遠的事。誰知叫著叫著,知了不見了,夏天也不見了。小時候,我以為抓住了知了,便抓住了整個夏天。就在我和姐姐撿完知了殼的那幾天,秋天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

童年的尖子生知了啊,感謝你,溫暖了我的童年。

會飛的魚

知了鳴叫的午後,我們準備下河摸魚。

午後的陽光,像是摸透我們的心思似的,專門將溫度調到最高。這個時候,正是大人們閉門午睡的時間,也是我們幾個小孩兒偷偷從後門溜出來摸魚的好時機。

在麻地灣過夏天,是可以在金錢河裏捉魚的夏天。如果夏天不能捉魚,我們會認為夏天沒來過。倔強的我們,一整個夏天以打魚為生,揮霍童年。

一群被毒太陽曬得快要掉層皮的小孩兒,從金錢河裏捉幾條魚,在莊稼地裏掰幾根玉米,順手抓幾只知了,圍坐在柿子樹下烤著這些野味,悠閑地打發著漫長的酷暑。

家門口就有一片一望無際的稻田。與稻田一起綿延十裏的是種滿荷花的荷塘。我們就在這被荷葉隱蔽的荷塘間和小河裏摸魚。

之所以選擇金錢河,因為這裏的魚大多會飛。它們飛行的速度,是我見過最快的,比天空中的鳥飛得還快。在麻地灣,從來沒有人能夠徒手抓住金錢河裏的任何一條魚,就像從來沒有人能夠徒手抓住麻地灣天空中的任何一只鳥一樣。捉魚,我們有時不得不智取,智取的方法就是在荷塘、小河的淺水區,或者水渠裏設計陷阱。

選擇淺水區,是因為很容易捉到魚鱉,老話「水淺王八多」,真是一點兒沒錯。當然更重要的是,深水區時有發生溺斃事件,大家心裏發毛,時刻牢記老師和父母的叮囑,要註意安全,要離深水區遠遠的。

放學後,我們把書包一扔,父母的叫喊聲也不理,就三五成群相互出門了。我們一路歡聲笑語,喜悅的心情瞬間傳給整個大地。

在荷塘邊,我和夥伴們為了捉到黃鱔、小黃魚和難得一見的甲魚,會把荷葉做成綠色的帽子和披肩,以荷葉、荷花和水草作掩護,穿梭其中。我們小心翼翼地前進著,生怕踩疼腳下的這片土地。水鳥瞧見我們這些「荷葉兵」的動靜,也悄悄地躲進荷塘深處。越是淺水灘的地方,越容易抓住甲魚和小黃魚。

我們有一個捉魚團隊,年長的哥哥給它起了個名字:鯊魚隊。要加入我們鯊魚隊並不容易。不知道是哪位哥哥規定的,要麽是潛水高手,要麽是捉魚高手,要麽是捉知了高手,要麽是耐曬高手。耐曬高手是女孩兒婷婷,據說是為了防止她回家給家長打小報告……這些會飛、能跳、充滿智慧的魚,很多時候讓我們一無所獲,但我們依舊樂此不疲。

我們捉魚的方式五花八門,有設計陷阱抓魚的,有直接用石頭砸魚的,有特別制作了一根用鐵絲制成的兩米長的魚鞭打魚的,也有潛水追魚的,還有年長的小夥伴兒偷來漁網網魚的。婷婷負責把我們捉到的魚裝進魚簍,每次她滿足的笑聲都會回蕩在整個河灘。

我們捉的魚也五花八門,有鯽魚、金花魚、黃辣丁、泥鰍、野生草魚。鯽魚一般在稻田裏才能遇到。捉到的最大的魚要數金花魚了,也叫稻花魚,有一根筷子那麽長。運氣好的時候,會在淺水灘捉到鱉。我們一般把它拿到鎮上的飯店賣掉,能換不少錢。這些錢平均分配後,又可以買一些冰棍、筆記本和玩具。運氣不好的時候,只能捉到一些螃蟹,它們沒有魚兒靈活。我們會拿著這些螃蟹到嬸嬸家,讓嬸嬸給我們做一頓美味的螃蟹宴。有時,婷婷不忍心浪費那些小魚兒,她會把死掉的魚兒洗得幹幹凈凈,去掉內臟,撒上鹽,放在屋頂上曬幹。每到冬天,她時不時會拿出一些清脆美味的小魚幹。據說她藏起來的小魚幹,能吃一整個冬天。我們對此十分羨慕,只能不斷巴結,渴望她分幾條小魚幹給我們。

更多時候,我們捉魚並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和鄰村的小夥伴兒攀比,看誰捉得多,捉得有面兒。畢竟能捉住會飛的魚,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當我們提著用細長的柳枝穿好的魚,走過麻地灣,走過村口,村裏人都會投來贊許的目光。運氣好的時候,條件不錯的人家會將魚全部買走,這也是一件特別榮耀的事。

玩累了,我們就躺在岸邊午睡。睡夢中,我時常夢見波光粼粼的荷塘。夢見那個夜晚,我打著手電筒,在荷田間穿梭。一會兒變成夜間的青蛙,一會兒變成點燈的螢火蟲,一會兒化作露珠。夢得最多的是我化作會飛的魚,一會兒嬉戲在蓮葉間,一會兒從同伴手下溜走……

原刊於【膠東文學】2024年06

作家簡介

左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入選第一、二期「陜西省 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計劃」 。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人民文學】(英文版)【十月】【詩刊】【花城】【青年作家】【中國作家】等報刊雜誌。曾獲珠江國際詩歌節青年詩人獎、紫金人民文學之星詩歌佳作獎、第四屆柳青文學獎、2020年度冰心兒童文學獎、上海市作家協會幼兒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