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魯迅的茶道人生

2024-02-22文化

人們都知道魯迅先生嗜煙,相對來說,魯迅嗜茶恐怕不亞於抽煙。可以說,喝茶陪伴著魯迅的一生,在他的日記中就頻頻出現有關喝茶、買茶的記述。魯迅曾寫過一篇名為【喝茶】的文章,說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感覺」。

魯迅早年在日本東京留學時就愛喝茶。因為隨時要喝茶,需要隨時用開水,所以魯迅的房間與別人不同,就是在三伏天也必須安置一個火爐。這個火爐其實是一個炭缽,外有方形木匣,灰中放著鐵三腳架用來安放開水壺。當時魯迅所用的茶葉大抵是中等的綠茶。玉露以上的好茶,粗的番茶,他都不用。

在北京教育部任職時,魯迅經常愛去的喝茶處所主要是在大柵欄一帶。觀音寺街的青雲閣、廊房頭條的勸工場、東安市場的中興茶樓等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後來也常到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去喝茶。魯迅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青雲閣,並非此地有什麽特別之處,而是因為順路。1924年5月11日,魯迅拜訪孫伏園,兩人坐到下午才出去喝茶,又遇到別的友人,一直喝到很晚。當時魯迅在教育部確實有些無聊,於是養成了經常外出喝茶的習慣,以至於後來去西安講學期間也「往公園品茗」。在魯迅的諸多朋友中,許壽裳、劉半農、錢玄同、孫伏園等人都曾有與其品茗的經歷,邊喝茶邊聊天,無非是閑談、敘舊、約稿、交換對時事的看法等。

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外出喝茶的次數並不很多,但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時則較頻繁。在廣州的8個多月裏,有記載的喝茶就有13次以上。魯迅曾到大觀園、大新公司、拱北樓、山泉、在山茶店等處喝茶,其中陸園是魯迅去得最多的地方。

1927年10月魯迅到上海定居後,外出喝茶的頻率減少了。在上海的9年多時間裏,有記載的喝茶僅9次。魯迅前往茶店或者咖啡店喝茶,多半是有事,而不是純粹的休閑。這時候魯迅和許廣平已經組織了自己的家庭,更多是在家裏喝茶。魯迅平時喜歡在晚上寫作,開始寫作前,先泡上一壺茶,在書桌旁邊的藤躺椅上躺一會,閉目養神,打打腹稿,然後再動筆。到冬天時為了防止夜深茶涼,許廣平特意縫制了一個棉茶壺套,夜裏套在茶壺上,這樣茶就可以保溫。魯迅喝茶有自己的特點,他喜歡大口大口地喝,茶要濃,口感要重。他追求喝茶的自然樸實,排斥把喝茶作為品質生活的裝腔作勢。因此,他不喜歡喝細斟慢飲的工夫茶,拒絕慢悠悠地鑒賞。

在家裏喝茶,就不免要自備茶葉。在茶葉方面,魯迅對杭州的龍井多有偏愛,也喜歡普洱。早年在北京時,他常往稻香村買茶葉,也到鼎香村等處買,每斤茶葉的價格基本上在1元左右。從他買茶的頻率看,他每月喝茶約一斤。晚年在上海時,買茶葉已經不是一斤兩斤地買,而是更多,有時本人親自買,有時委托他人代買。據魯迅日記記載,1931年5月14日,「以泉五元買上虞新茶六斤」,緊接著第二天又「買上虞新茶七斤,七元」,兩天時間就買了十三斤茶葉。1933年5月24日,「三弟及蘊如來,並為代買新茶三十斤,共泉四十元。」一次就買了三十斤茶葉,而且價格還不便宜。

魯迅之所以要買這麽多茶葉,不是為了做生意,也不是單純為了自己喝,而是送人,如內山完造、周建人等人,其中送給內山完造的許多茶葉是用作施茶。當時,內山完造在上海內山書店的門口設立了一個施茶桶,向路人免費供應茶水,需要大量茶葉,魯迅是這項活動的支持者和贊助者。

從早年開始,親友就常常贈送或寄贈茶葉給魯迅。早期經常送茶葉的是宋琳,他是魯迅的老鄉,又是學生,後與魯迅同事,感情深厚。後來,其他人如學生加同事李仲侃、親密弟子許欽文、女作家葛琴、老朋友林語堂、未名社弟子台靜農、廈門大學同事毛瑞章、北新書局老板李小峰、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等都曾給魯迅贈送過茶葉。所以,魯迅的嗜茶在朋友圈中是盡人皆知的。(劉 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