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心裏把「辦好事」放到前面,把回報放後面【安誌強講論語126】

2024-06-28文化

衛靈公篇十五.第 9 心裏 好事 放到 前面 回報 後面

【原文】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

【註釋】

①貞:一種解釋是堅貞;一種解釋,是正,朱熹解釋為「正而固也」,指固守正道,這裏指大信。諒:一種解釋是,固執己見,死守不變;一種解釋,是信,朱熹解釋為「則不擇是非而必於信」,指不分是非而固執守信,這裏指小信。

【大白話】

孔子說:「君子講大信,而不固執守小信。」

【趣講一下】

舉個例子,被別人脅迫下,簽訂了協定,還要堅定執行這個協定嗎?所以,守信,要以正義為前提。

前文中孔子弟子微生高,下大雨在橋下死等談戀愛的女孩,這就是守的「小信」。

【原文】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

【註釋】

①敬:心裏認真對待。

【大白話】

孔子說:「侍奉君主,應該心裏先認真對待事,而把領取俸祿的事放在後面。」

【趣講一下】

這句話跟「先耕耘,後收獲」還不同,是心裏先把事幹好擺放到前面,再把怎麽獲得報酬放後面。

儒家在身心修養方面亦然是非常有價值,就是怎麽「安心」。

【原文】

子曰:「有教無類。」

【大白話】

孔子說:「人人我都能教育,不分高低貴賤的等級差別。」

【趣講一下】

這句話現在好理解,但放在2500年前,很了不起。當初有少量的人才能接受教育,貴族一定是優先。這句話的本意,是承認教育機會的平等性。

還潛藏著第二個意思,就是無論人性善惡,都是可教育的。

還潛藏著第三個意思,就是無論天資稟賦如何,都可教育。

【原文】

子曰:「道不同 ,不相為謀 。」

【註釋】

①道:可以理解為價值觀,誌向。

②為:做。謀:謀劃事情。

【大白話】

孔子說:「價值主張不同,就不在一起謀劃事情。」

【趣講一下】

意思是,基礎的核心原則都無法一致,哪就不要一起搞事啦。

【原文】

子曰:「辭達而已矣 。」

【註釋】

①辭:文辭。達:表達,達到,還有「盡」的意思。而已,罷了,可以了。

【大白話】

孔子說:「文辭能表達出意思就可以了。」

【趣講一下】

文辭是為了說事,把事情說清楚就可以了,不必追求華麗文辭。但這裏有個前提,對誰表達?如果對一個幼稚園小朋友和成人的表達,是不一樣的。還有態度、情感等表達方式是文辭的一部份。繃著個臉說事,誰都不願意聽。

【原文】

師冕見 ,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 ?」子曰:「然,固相 (xiàng) 師之道也 。」

【註釋】

①師:樂師。冕:人名,古代的樂師一般是盲人。

②道:方式。

③固:本來。師:樂師。相(xiàng):幫助。

【大白話】

師冕來見孔子,走到台階邊,孔子說:「這兒是台階。」走到坐席邊,孔子說:「這是坐席。」都坐下後,孔子告訴他說:「某人在這裏,某人在這裏。」師冕告辭後,子張問道:「這就是和盲人樂師言談的方式嗎?」孔子說:「是的,這本來就是幫助盲人樂師的方式。」

【趣講一下】

作者的理解,子張問的言外之意,是對盲人用得著這麽客氣嗎?孔子說,本來就應該幫助他們。

孔子對弱勢群體非常尊重,這就是「仁」道的體現,前文講過,孔子見到瞽者(盲人)、齊衰者(逝去親人而穿喪服的人),快步走過,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