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沖氣以為和,正向積極的力量

2023-12-11文化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我們先來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易經】中,道又被稱為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本章【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好像和【道德經】有所不同,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

道生一,一就是太極,一是陰陽兩者的集合。老子認為無論什麽事情,都分為陰陽兩個內容。叫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一點【易經】也是同樣的說法,叫太極生兩儀,這個兩儀就是陰和陽。陰陽互動會有三種變化和四個現象。三種變化是陰陰,陽陽和陰陽,這就是所謂的二生三。兩儀生四象,四象就是陰陽、陽陽、陰陽、陽陰。所以【易經】和【道德經】都對。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兩個內容互動才會發生、發展。

但是,【道德經】第四十章又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人就困惑了,天下萬物到底是從何而來?司馬光【道德真經論】中說,道生一,自無入有。為了更直觀,老子這裏就無、有來指代陰陽,陽為有,陰為無。形而上的無、有向下落實為形而下的無、有,陰陽互動,或者叫有無互動,產生萬物。

用有無是這樣解釋萬物生成的。道是無,無中產生了一,這個一就是有,叫做無中生有。一又產生了二。這是怎麽來的呢?有是因為無而存在的,所以有中有無,無中又有有。那麽二生三呢?有和無在互動過程中產生了三種狀態,有有、無無和有無。三生萬物怎麽理解呢?當我們不斷地有有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定是從無當中產生了更多的有,而當我們不斷地無無的時候,那一定是從無中尋找出一個有來的。一個哭窮的人天天叫,我什麽都沒有啊!沒吃沒喝,他居然也一直活著,你就知道,他其實還是有吃的。無無、有有、和有無這三種狀態不斷地互動,就產生了天下的萬事萬物。

前面章節還有「昔之得一者」,這裏的一指的是道,道和一又是同一概念,道也是太極。這也是容易讓人暈的地方。其實是這樣的,莊子講,無極之外,復無極也。請看下面的太極圖。

這世界始終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還有陽,陽中還有陰,陰中還有陽,陰中還有陰,往上無窮無盡,往下無窮無盡。就像俄羅斯的套娃,數學上的碎形,只不過它們是向下分的,我們中國人是既能向上,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也能向下,向下到無限。

碎形圖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多方面、全形度,內外一體,有無一體,好壞一體,難易一體,什麽都是一體的。老子講有無混成,混合是四維的,它由多個三維思維構成。所以說,中國人的思維層次很高。這一點西方人是無法理解的,西方人有一種主要的思維模式叫非黑即白的思維,這是比較極端的二維思維。

說到太極圖,這就不得不提南韓國旗,南韓國旗取自我們中國的八卦圖,但是南韓人把國旗上陰陽魚的魚眼摳掉,八卦只留四卦,乾、坤、坎、離。南韓抄中華文化的作業,但是沒抄全,會造成巨大問題。本來陰陽魚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是和諧的、運動的、發展的。魚眼摳掉之後,就變成對立的了,陰陽對立,有無對立,陰陽無法互動,更無法發展,這是死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並不是說道必然會生出萬物。會陰陽互動,才能產生萬物。孩子夭折,企業經營幾年倒閉,西方眾多文明發生、發展、迅速消亡,都是常態。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這種意象在人的大腦裏,人的思維指導行為,思維偏,行為也會跟著偏。可以說,南韓的國運隱藏在它的國旗裏。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事萬物都依托於陰或者是無而存在的,而以陽或者是有的狀態呈現。陰陽互動就產生了氣,這個氣指的就是陰陽的互動。萬物只有在陰陽互動時,才能夠是和泰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動態的平衡,所有的靜平衡只有在動態中才能存在,所有的動平衡也只有在靜平衡的基礎上才能實作。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人們最不喜歡的就是孤,寡,不善這些,而王公卻都用這些來稱呼自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所以,事物不是因為受損而獲益,就是因為獲益而受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前人是這樣教的,我也是這樣教別人的。自恃其強,偏執妄為的人都沒有什麽好下場,而我一直把這樣的態度當成是指導我人生的根本。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們來深入探討本章【道德經】有哪些深意,能給到我們哪些啟示,提升我們哪些方面的認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讓我們在實踐中去運用。

關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在第四十章寫了整整八篇文章,比如說如何以終為始,如何反思,如何反古知今等等,講的比較全,這裏就不再多說。在本章,主要講如何陰陽互動,沖氣以為和。

天地有陰有陽,天由清氣構成,叫陽,地是陰氣構成,叫陰,陰氣也叫濁氣。我們中國古人當時還不知道萬有重力,不知道天上的雨氣為什麽飄不走,而往下落,但是中國人有陰陽論,就是地上面的濁氣經過演化會產生清氣,清氣往天上走,我們現在知道是地面上的水蒸發到了天上。清氣到了天上之後,古人以為形化成氣以後到天上去,這股氣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知道有氣上去,上去了以後變成雨雪冰雹,再下來。現代人稱為迴圈,古代人沒有這個概念,就叫陰陽互動。當然陰陽互動概念遠大於機械的迴圈概念。

我們人在天地間,學的就是天地,學習天地如何互動產生萬物。

家庭興旺,團隊發展,國家強盛,道需要的是由一開始最後生出萬物。但是我們要理解的是,既然任何一件事情裏面都有陰陽,是喜憂參半,好壞都有,所以沒有絕對好,絕對壞,就看你往哪個方向引領。你往負向想的時候,整個事件一定往負向去走,往正向走的時候,整個事件就往正向去跑。

陰陽互動,就需要促進情境往正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負面的雖然會導致消亡,但是它也可以調整成為正向的力量。也就是說,不管正向的力量,還是負向的力量,我們都可以透過沖氣以為和的方式調整,讓正向的更加擴大,負向的轉化為正向的力量。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當中就是這樣,和諧,和善,和氣生財,都是把情境保持在正向的狀態。

舉個例子,我今天跟孩子講話,講得孩子很不舒服。用陰陽來表示,是什麽?這就是陰。我越講孩子越不舒服,到極致的時候,孩子就爆發了。這個時候,陰就變成向上的那股力量,而且是猛烈地沖上來,從太陰突然轉移到太陽,叫物極必反,也就是陰轉陽。但是,看起來是陽性的東西,其實它是陰性的,因為它本質還是往下壓的。

如果孩子說,媽媽,你講得很對,讓我豁然開朗。我一開始是不開心的,但是你講講,我就通了!這就是陽,純陽。孩子的情境整個往上升了!

情緒也分陰陽,陰的情緒往下壓,陽的情緒往上擡。陰的裏面也有陽的那一部份。我們在用人、調整人的時候經常有兩種方法,要麽先揚後抑,要麽先抑後揚。抑是陰,陽就是揚。

兩種方式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我們在批評人,希望別人改進,往陽的方向去走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小李響當當的一個人,那麽長時間以來,我幾乎都沒有發現你的缺點。作為領導來講,還是要給你一些中肯的建議,如果你能把這一點點修正了,你的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這是先揚後抑。

聽的人很舒服。

他的舒服是怎麽來的?並不是前面的表揚。這裏面的關鍵是,他的優點是極大的,缺點極小的,他一改變就能獲得極大的發展。

但是仔細想想,小李的缺點巨大啊!因為有巨大改變的話,這一點點的小缺點其實就是巨大缺點,有絕對影響力的。

但是,你能直接這樣指明嗎?肯定不能。

如果你說,你要是改變了就有極大的發展,這就是在告訴他,你想改變這一點點其實並不困難,因為它就一點點,一點點很好改。

如果你跟他講,你這缺點一籮筐,老也改不了,再不改,就滾!這種極陰的狀態,誰還有改變的意願呢!

所以說,如何促進陰陽其和,是一門學問。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一)